2014年高考化学指导冲关 第12练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年高考化学指导冲关 第12练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化学指导冲关 第12练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高考化学指导冲关 第 12练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配制 100 mL 1 0 mol L-1CuSO4溶液 将 25 g CuSO4 5H2O 溶于 100 mL蒸馏水中 B 除去 KNO3 中少量 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 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 MnO4 完全转化为 Mn2 向酸性 KMnO4溶液 中滴加 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 NaCl溶液中是 否混有 Na2CO3 取少量溶液滴加 CaCl2 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答案: A 下列对 实验的现象预测正确
2、的是 A实验 :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液体无色 B实验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C实验 :一段时间后,饱和 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D实验 :加热后,水槽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逐渐溶解 答案: C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A用 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光较暗,说明 HNO2是弱电解质 B在滴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 BaCl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说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将等体积、等 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相同倍数,醋酸溶液的 pH变化大 D利用溶解性的不同,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
3、出来 答案: B 实验题 四氯化钛是无色液体,沸点为 136 。它极易水解,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即产生 “白烟 ”(TiCl4 H2O=TiOCl2 2HCl)。在 650 850 下,将氯气通过二氧化钛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四氯化钛和一种有毒气体。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制备TiCl4的反应装置,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连接好整套装置,在通 Cl2前先通入 CO2气体并持续一段时间; 当锥形瓶中 TiCl4的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从侧管中改通 CO2气体直到电炉中的瓷管冷却为止; 将 TiO2、炭粉混合均匀后,装入管式电炉中; 将电炉升温到 800 ,一段时间后改通 Cl2,同时在冷凝管中通冷凝水。 试回
4、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_。 (2)C装置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B中的试剂为 _;其作用是 _。 (4)D装置的作用是 _。 (5)干燥管中无水 CaCl2的作用是 _。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一个优化方案: _。 答案: (1) (2)TiO2 2Cl2 2C TiCl4 2CO (3)浓硫酸 干燥氯气 (4)冷凝四氯化钛 (5)防止 E中的水蒸气进入 D中,使 TiCl4水解 (6)在尾气出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一尾气处理装置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
5、药品并连接仪器。 缓慢通入一定量的 N2后,将装置 D连接好 (导管末端未伸入集气瓶中 ),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反应剧烈,产生黄绿色气体。 一段时间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装置 D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入一定量的 N2,至装置中气体无色。 回答下列 问题: (1)装置 B 中的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 A 中反应有 _(填化学式 )生成。若 B中改放湿润的淀粉 KI试纸,仅凭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证明上述结论,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_。 (2)装置 C的作用是 _。 (3)甲同学认为 O2是 Na2O2被盐酸中的 H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高 化学 指导 冲关 12 物质 制备 方案 设计 评价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