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安阳一中高二(奥赛班)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安阳一中高二(奥赛班)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安阳一中高二(奥赛班)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安阳一中高二(奥赛班)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已知 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极板 1上的电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 A a、 c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同 B a、 c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反 C b、 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同 D b、 d两时刻电路中电流最大,方向相反 答案: D 试题分析: 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充放电时,由于线圈自感作用,使回路中电容器电荷量最大时,回路中电流为零,故 A、 B不正确 .当电容器电荷量为零时,回路中电流最大,并且 b、 d两时刻充放电过程相反,电流方向就相反,故答案:为 D 考点:考查
2、LC振荡回路的 充放电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只需要根据图像中的斜率就可以判断电流的大小变化 如图所示,表示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其波速是 8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波的周期为 0.5s B该波的振幅是 5m C从这一时刻开始经过 1.75s,质点 a经过的路程是 70cm D从这一刻开始经过 1.75s,质点 a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14m 答案: AC 试题分析:由波动图像可以看出波长为 4m,由公式可求得振动的周期为, A对;该波的振幅为 5cm, B错; 1.75s的时间为 3.5个周期,在每个周期内质点振动的路程为 4个振幅,所以在 1.75s的时间内质点 a经过的
3、路程为140.05m=0.7m, C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质点不随波迁移, D错; 考点:考查波的图像、波速和周期的关系 点评:本题中明确波动图像中得到的一些物理量,掌握波长与周期的关系,质点不随波迁移,质点的振动路程与周期、振幅的关系一定要掌握 如图所示, ABC为全反射棱镜,它的主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 AC面上,在 AB面上发生全反射。若光线入射点 O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线的入射方向(不考虑自 BC面反射之后的光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入射光线按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红光将首先射出 AB面 B使入射光线按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紫光将首先射出 AB面 C使入射
4、光线按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红光将首先射出 AB面 D使入射光线按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紫光将首先射出 AB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设想入射光线顺时针偏转的情况,这时经 ac面的折射,光线以小于 45角射到 ab面上 .开始时,偏转角越大, ab面上光线的入射角就越小,当偏转到某一角度时,光线将垂直入射到 ab面,入 射角为 0;在此之后,光线的入射角将变大 .按题目所给的条件,开始时 ab面上没有光线射出,即棱镜的临界角小于或等于 45,因此在顺时针偏转过程中,当偏转到一定的程度时,光线对 ab面的入射角会小于临界角,此时有光线穿出 ab面 .进一步考虑哪一种光线先射出 ab
5、面 .在组成白光的七种色光中,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经 ac面后的方向改变最小,对 ab面的入射角改变最大,即红光在几种色光中入射角最小 .从折射率最小还可得出的另一结论,即经光的全反射角最大 .将这两点结合起来,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红光的全反射角最大而入射角最小, 因此将最先射出 .可以对逆时针偏转的情况同样作一次分析,这时将发现偏转后光线对 ab面的入射角增大了,根本不可能射出 ab面 考点:考查全反射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中光在 AB面上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在 AB面上的入射角也不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也就不同,明确紫光最易发生全反射,能够画出大概的光路图是求解本题
6、的关键 如图,质量为 m的人在质量为 M的平板车上从左端走到右端,若不计平板车与地面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在车上行走时,车将向左运动 B当人停止走动时,由于车的惯性大,车将继续 后退 C若人越慢地从车的左端走到右端,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越大 D不管人在车上行走的速度多大,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都相同 答案: BC 试题分析:人在车上行走时,受到车给的向前的摩擦力,所以车在人的摩擦力作用下,将向左运动, A正确。人开始行走时,人与车的和动量为零,整个过程动量守恒,当人停止运动时,所以和动量仍然要保持为零,故车要停止,所以 B错误。设人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 m1和 m2,速度位移各为 v
7、1和 v2, s1和 s2,木板长为 L,(1) 选取人和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 ,选取人前进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即得: m1v1=m2v2 (2) 由于人和木板运动的时间 t 相同,所以有 m1v1t = m2v2 t,m1v1t= m2v2 t , m1v1t=m2v2t ,累加即得: m1s1=m2s2 故与人行走的速度无关,所以 D正确 考点: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为人船模型问题,该问题求位移时,动量定理公式中的速度可表示平均速度,注意两者的位移之和为车的长度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 A、 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 球质
8、量关系为mB 2 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 A、 B两球的动量均为 6 kg 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 A球的动量增量为 -4 kg m/s.则 A左方是 A球,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 5 B左方是 A球,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1 10 C右方是 A球,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 5 D右方是 A球,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1 10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向运动的两个小球发生碰撞,则后面的小球的速度 一定减小,前面的小球速度一定增大,所以左方是球,右方是球, ,又知道 mB 2 mA,可得碰撞后 A、 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5
9、,所以正确 考点:考查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处理系统动量守恒定律问题的解题步骤是,先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系统都有哪些物体,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确定初末状态,规定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公式求解,本题难度较小,是一个典型的动量守恒问题 如图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 k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的带电量为 q的小球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加上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 E后,小球开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的速度为零时,弹簧伸长了 B球做简谐运动,振幅为 C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D运动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互相转化,且总量保持不变 答案: BC
10、D 试题分析:弹簧伸长了 qE/K,即电场力等于弹力,球的速度达到最大, A错误;球做简谐振动的振幅等于 x=qE/K, B正确;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伸长量为 2x,此时电场力做功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则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C正确;整个过程能量守恒, D正确 考点:考查简谐运动的能量和振幅的概念 点评:处理简谐运动振幅类型题的时候应从振幅的概念入手,先找到平衡问题,再找最大位移处,两者间距离即为振幅,本题还考察了功能关系,在只有电场力和弹力做功的系统中电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本题难度中等 在研究材料 A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右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 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
11、A的上方放一个透明的平行板 B, B与 A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中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 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 A缓慢加热,在 B上方观察到 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 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 t2时,亮度再一次回到最亮,则 A出现最亮时, B上表面反射光与 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亮时, B下表面反射光与 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相抵消 C温度从 t1升至 t2过程中, A的高度增加 D温度从 t1升至 t2过程中, A的高度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增反膜问题,即增加光的反射量,两列反射光波经过的路程差恰 好等于波长整数倍
12、时,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A、增反膜的膜是空气膜,应该是 B下表面反射光与 A上表面之间的空气膜,出现最亮时,应该是 B下表面反射光与 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A选项错误 B、理由同 A, B选项错误 C、温度从 t1升到 t2的过程中, A的高度增加 /4,路程差增加了 /2,路程差不再是波长整数倍,亮度最暗, C选项错误 D、温度从 t1升到 t2的过程中, A的高度增加 /2,路程差增加了 ,路程差仍是波长整数倍,亮度最亮, D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光的干涉现象 点评:中等难度。在光学仪器中为了减少光在光学元件 (透 镜、棱镜 )表面的反射损失,可用薄膜干涉相消来减少反射光像照相机、测距
13、仪、潜望镜上用的光学元件表面为了减少光的反射损失都镀上了介质薄膜 (氟化镁 ),使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 ,这样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经过的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它们干涉后就相互抵消 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 1、 2,已知 1 2 ,用 n1、n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 v1、 v2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 A n1 n2 , v1 v2 B n1 n2 , v1 v2 C n1 n2 , v1 v2 D n1 n2 , v1 v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临界角定义 sinC 可知,临界角小,折射率大,因为 1 2,所以 n1 n2,故
14、选 C、 D是错误的;由知, n1v1 n2v2, v1 v2,故选项 A错误而 B正确 考点:考查全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首先根据临界角定义 sinC 判断折射率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公式 v=c/v判断光的传播速度,主要是考查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如图所示是光的双缝干涉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缝 S的作用是为了增加光的强度 . B双缝 S1、 S2的作用是为了产生两个频率相同的线状光源 . C当 S1、 S2发出两列光波到 P点的路程差为光的波长 的 1.5倍时 ,产生第二条暗条纹 . D当 S1、 S2发出的两列光波到 P点的路程差为长 时 ,产生中央亮条纹 .
15、答案: BC 试题分析: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成为单色光,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相当于线光源,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通过屏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果用白光通过双缝可以观察到彩色条纹 A、单色光通过单缝后可以得到线光源, A选项错误 B、双缝的作用就是得到两个相干光源,相干光源频率是相同的, B选项正确 C、当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处产生的是暗条纹;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处产生的是亮条纹,所以 C选项正确 D、当 、 发出的两列光波到 P点的路程差为长 0时,产生中央亮条纹, D选项错误 故选 BC 考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点评:本题为容易题。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判断光屏上某点是亮条纹还是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 安阳 中高 奥赛班 第二次 阶段 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