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0742-2016 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pdf
《Q GDW 10742-2016 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0742-2016 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pdf(8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Project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2017 - 10 -09 发布 2017 - 10 -09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0742 2016 代替 Q/GDW 742-2012 Q/GDW 10742 2016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工艺规范 . 1 编制说明 . 72 Q/GD
2、W 10742 2016 II 前 言 为不断提高配电网施工 、 检修质量 , 适应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 , 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替代 Q/GDW 742 2012,与 Q/GDW 742 2012 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增加了 设施标识 部分的施工检修工艺规范 ; 修改了 土建、接地装置、架空线路、低压电缆、环网单元 等部分的工艺规范及施工要点。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国网 天津市电力公司、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 河北省电力公司、 国网 江苏省电力公司 、
3、国网 重庆 市 电力公司、 国网 吉林省电力 有限 公司 、国网 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网 福建省电力 有限 公司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葛荣刚、 宁昕、 吕军、 刘兆领、 刘玄、 郗晓光、李旭、 张波、 王庆杰、 孙成、张淑琴、 曹新宇、张智远、付慧、范昭勇、戴晖、刘元琦、马群、陈磊、牛全保、林平、张功林 、李亮、孙启将 。 本标准 2012年 首次发布, 2016年第一次修订 。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Q/GDW 10742 2016 1 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10kV 及以下配电网施工检修项目应遵守的工艺
4、规范及施工要点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有关单位 的配电网施工及检修工作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50061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 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
5、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DL/T 572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599 城市中低压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60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602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 DL 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T 516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 5190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DL/T 5220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SD 292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
6、行规程 CECS 170 低压母线槽选用、安装及验收规程 Q/GDW 434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设施标准 Q/GDW 519 配电网运行规程 Q/GDW 643 配网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Q/GDW 1512 电力电缆 及通道运维 规程 3 工艺规范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 有关单位配电网施工检修工艺特点及 DL/T 599中 涉及 的 中低压电网 设备,主要编写土建、接地装置、架空线路、电缆支架、 10kV电缆、低压电缆、二次电缆、电缆防火封堵、配Q/GDW 10742 2016 2 电变压器、低压封闭母线、环网单元、 10kV电缆分支箱、开关柜、屏柜(端子箱)、柱上设备、配电自动化装置 、设
7、施标识 等 17项施工检修工艺规范,详见表 1所示。 表 1 施工检修工艺规范表 工艺 编号 项目 / 工艺名称 工艺规范 施工要点 图片示例 一 土建施工检修工艺规范 1.1 开关站、配电室基础 1.1.1 建筑主体 ( 1)建筑主体位置符合图 纸设计、规划审批、标高、检修通道应符合配电土建设计要求。环网坐落位置应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 2)电力设施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框架、抗震墙高度确定,并按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50260 执行。地面及楼面的承载力应满足电气设备动、静荷载的要求。土建大小应为环网预留出操作空间与检修通道,并在检修通道出入口处加设坚固的
8、不锈钢围栏。 ( 3)地面平整,墙体、顶面无开裂、无渗漏。地上站房宜为脊顶,防止顶部杂物长时间堆积造成积雪、水致使房屋渗漏。 ( 4)建筑物正门应安装铝合金、不锈钢或 专用聚酯材料制作的标识牌。 ( 1)站址应高于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室内标高不得低于所处地理位置居民楼一楼的室内标高,室内外地坪高差应大于300mm。户外基础应高出路面200mm,基础应采用整体浇筑,内外做防水处理。位于负一层时设备基础应抬高 1000mm 以上。 ( 2)为降低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视地势条件,土建站基础外延应按标准采取散水措施,散水材料可采用沥青混凝土或中碎石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50mm。 ( 3)室内应留有检修通
9、道及设备运输通道,并保证通道畅通,满足最大体积电气设备的运输要求。 ( 4)建筑物应满足防风 雪、防汛、防火、防小动物、通风良好(四防一通)的要求,并应装设门禁措施。 1.1.2 环网基础 ( 1)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该工程地质报告,搞清地基开挖部位的地质情况,并根据地质报告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并应避开附近各类管线,提前与市政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确认开挖处有无其他管线,严防开挖时发生安全事故。 ( 2)环网基础设计宜为整体浇筑。 ( 3)环网电缆井盖安装符合现场安全要求。 ( 1)环网电缆井井盖须高出基础水平面 20-30mm,按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安装,并采用双层井盖。 ( 2)
10、围栏材质应为 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 ( 3)设备与基础接口处须用沥青填缝,再用水泥密封好。 ( 4)电缆沟排管堵洞应在电缆下方铺垫水泥。 ( 5)电缆沟如有排气口,应在排气口处加装钢网,钢网密度 Q/GDW 10742 2016 3 表 1(续) 工艺 编号 项目 / 工艺名称 工艺规范 施工要点 图片示例 ( 4)根据条件合理设置环网围栏。 应不大于 1.25mm,以防止小动物进入电缆沟基础。 ( 6)基础中含有两条及以上电缆沟时,中间应有隔离墙加排管互通,完工后封堵排管。 ( 7)下电缆沟处须安装爬梯。 ( 8)环网柜基础须独立运行,禁止设立在排水或天然 气等管道附近。 ( 9)为降低
11、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视地势条件,土建站基础外延应按标准采取散水措施,散水材料可采用沥青混凝土或中碎石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50mm。 ( 10)潮湿地区,基础需高出路基平面 500mm,并采取开孔、窗等通风防潮措施。 1.1.3 门、窗 安装 ( 1)门窗安装位置,门窗框尺寸及偏差,门窗结构与装配、焊接要求,门窗外观、防渗漏性能、力学性能、环保降噪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 2)开关站、配电室门窗应满足防火防盗的要求。 ( 3)金属材质门窗框应可靠接地,且接地点不少于 2 点。 ( 4)开关 站、配电室外开大门上应标示警示警告标识,门上或一侧外墙上标示开关站、配电室名称。 ( 5)室内站门窗不具备
12、防尘功能的更换为防尘门窗,门窗锈蚀严重的进行除锈刷漆或更换。符合设计标准。 ( 1) 门窗扇应向外开启, 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 开启。 ( 2)开关站、配电室的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高窗;低压配电室,应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并配金属丝网窗,窗户下沿距室外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1800mm,窗户外侧应装有防盗栅栏;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 3)装有自然通风的百叶窗,百叶窗覆盖面大于 2:1,内侧应装有防止小动物 进入的不锈钢菱形网,网孔不大于 5mm。 ( 4)所有门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所有窗户、门如采用玻璃时,应使用双层中空玻璃。 ( 5)若为门窗检修,在拆除旧门窗过程中应注意与带
13、电体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旧门窗(整体或局部)拆除后、未修复前,Q/GDW 10742 2016 4 表 1(续) 工艺 编号 项目 / 工艺名称 工艺规范 施工要点 图片示例 应防止闲杂人员、小动物进入。 1.1.4 管沟预埋 ( 1) 所有预埋件均按设计埋设并符合要求 。 ( 2)电缆沟排水良好,盖板齐全、平整。 ( 3)所有电缆沟的出(入)口处,应预埋电缆管。 ( 4)电缆敷设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封堵。 ( 1) 预埋件应采用有效的焊接固定。预埋件焊接完成后,应进 行焊渣清理,并同时检查焊缝质量。 ( 2)预埋件外露部分及镀锌材料的焊接部分应及时做好防腐措施。 ( 3)室内电缆沟盖板宜使用预制
14、砼盖板。 1.1.5 防雷接地 ( 1)在各个支架和设备位置处 ,应将接地支线引出地面。所有电气设备底脚螺丝、构架、电缆支架和预埋铁件等均应可靠接地。各设备接地引出线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 2) 接地引线应按规定涂以黄绿相间的标识。 ( 3) 接地线引出建筑物内的外墙处应设置接地标志,接地引上线与设备连接点不少于 2 个。 ( 1) 接地引上线应涂以不同的标识,便于接线人员区分主接地网和 避雷网。 ( 2) 支架及支架预埋件焊接要求同管沟预埋。 ( 3) 10kV 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系统:开关站主体接地网工频电阻值小于 0.5 欧姆;台区内低压重复接地体工频电阻小于等于 4 欧姆;建筑物低压
15、电源进线处接地体应与建筑物保护性接地网进行可靠连接。 10kV 中性点绝缘系统:配电室主体接地网工频电阻值小于 4 欧姆。 ( 4)接地引线应设在箱体外部,便于运行人员观察接地引线是否连接可靠,是否发生锈蚀、断裂等现象。 1.1.6 防水、防潮 ( 1)开关站、配电室 屋顶 应采取完善的防水措施, 屋顶防水层采用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其他高性能防水材料双层铺设。电缆进入地下应设置过渡井(沟) (或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并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 ( 2) 墙面、屋顶粉刷完毕,屋顶无漏水,门窗及玻璃安装完好。 ( 3)电缆施工检修完毕应及时加以封堵。 ( 1) 屋顶应为坡顶,防水级别为 2 级,
16、 墙体无渗漏, 淋 水试验 合格 。 屋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1/50,并有组织排水,屋面不宜设置女儿墙。但屋面边缘应设置 300mm 的翻边或封檐板。 ( 2) 当开关站、配电室设置在地下层或低洼地段时 ,应设置吸湿机,设置集水井,井内设两台潜水泵,其中一台为备用。( 3)开关站宜设置集水坑并加Q/GDW 10742 2016 5 表 1(续) 工艺 编号 项目 / 工艺名称 工艺规范 施工要点 图片示例 ( 4)雨水管、雨水斗宜采用 PVC U 材质或其他高性能材料,雨水口采用簸箕口或安装防堵罩。 装双电源自启动水泵。集水坑宜装设集水坑盖板,防止人员跌落。 ( 4) 设计为无屋檐的开关站、配
17、电室应加装防雨罩。 1.1.7 消防 ( 1) 开关站、配电室的 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 2) 应配备国家消防标准要求中规定的相应数量的灭火设备。 ( 3) 重要开关站、配电室室内宜装有火灾报警装置,并能进行现场声光报警并上传报警信号。 ( 4)满足 DL 5027 相关要求。 ( 1) 手提式灭火器安装,在开关站、配电室入口处显眼位置,应定点 放置,地面用黄色油漆做定点定位,并挂标示牌。 ( 2) 开关站、配电室与建筑物外电缆沟的预留洞口,应采取安装防火隔板等必要的防火隔离措施。 ( 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配备二氧化碳 灭火器。 1.1.8 通风 ( 1)通风一般采用自然通风,通风应完全
18、满足设备散热的要求,同时 应安装 事故排风装置 。 ( 2)通风机外形应与开关站、配电室的环境相协调,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不锈钢),噪音不大于 45dB。通风机停止运行时,其朝外一面的百叶窗可自动关闭。 ( 3) 开关站、配电室内应配置符合暖通要求的空调,户外机应设置防盗装置。 ( 4)通风设施等通道 应采取 防止雨、雪及小动物进入室内的措施。 ( 1) 室内装有六氟化硫 (SF6)设备,应设置双排风口。 低位应加装强制通风装置 。 ( 2) 风机的吸入口、应加装保护网或其他安全装置,保护网孔为 5mm 5mm。 ( 3) 开关站、配电室位于地下层时,其专用通风管道应采用阻燃材料。环境污秽地区
19、应加装空气过滤器。 Q/GDW 10742 2016 6 表 1(续) 工艺 编号 项目 / 工艺名称 工艺规范 施工要点 图片示例 1.1.9 室内照明 ( 1)电气照明应采用高效 节能光源,安装牢固,亮度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 2)在室内配电装置室及室内主要通道等处,应设置供电时间不小于 2h 的应急照明。 ( 3) 灯具、配电箱 全部安装完毕,应通电试运行。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是否相对应,电器元件是否正常。 ( 4)设备间工作照明采用荧光灯、白炽灯、防爆投光灯,事故照明采用应急灯。 ( 1) 照明灯具不应设置在配电装置的正上方。 ( 2) 开关站、配电室动力照明总开关宜设
20、置双电源切换装置。 ( 3) 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为 24h,所用照明灯具均应开启,每 2h记录运行状态,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1.1.10 安全 设施 ( 1) 开关站、配电室应 配备 模拟接线图及 专用安全工器具柜,存放备品备件、安全工具以及运行维护物品等。 ( 2) 开关站、配电室室内应设置报警装置,发生盗窃、火灾、SF6含量超标等异常情况时应自动报警。 ( 1) 开关站、配电室出入口应加装防小动物挡板,材料采用塑料板、金属板,高度不低于400mm。 ( 2) 开关站、配电室窗加装防小动物不锈钢网,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 3)开关站、配电室室外须留有固定的检修通道。
21、 1.2 配电 设备(箱式变压器、环网单元、电缆分支箱)基础 1.2.1 测量定位 按设计图纸校核现场地形,确定 设备基础中心桩。 基础底板应按照设计的尺寸和坑深,考虑不同土质的边坡与操作宽度,对基 坑进行地面放样 ( 一般用白粉划线,并沿白粉线挖深约 100 150mm) 。 1.2.2 基础开挖 1.2.2.1 基础开挖 ( 1)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该工程地质报告,搞清地基开挖部位的地质情况,并根据地质报告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及边坡放坡方案,并编制边坡安全支护方案,严防开挖时发生边坡塌方安全事故。提前与市政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确认( 1)按设计施工要求,先降低基面后,再进行基
22、坑的开挖,对于降基量较小的,可与基坑开挖同时完成。 ( 2)每开挖 1000mm 左右即应检查边坡的斜度,随时纠正偏差。 ( 3)开挖时,应尽量做到坑底 Q/GDW 10742 2016 7 表 1(续) 工艺 编号 项目 / 工艺名称 工艺规范 施工要点 图片示例 开挖处有无其他管线。 ( 2)基础开挖应清除地基土上垃圾、泥土等杂物,雨季施工时应做好防水及排水措施,不得有积水。 ( 3)检查设备基础坑 a.中心桩、控制桩是否完 好。 b.基坑坑口的几何尺寸。 c.核对地表土质、水情,并判断地下水位状态和相关管线走向。 ( 4)基坑一般宜采用人工分层分段均匀开挖。 ( 5)开挖时,根据不同的土
23、质适当放边坡。 平整。基坑挖好后,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应预留 150mm 300mm 的土层,在铺石灌浆时或基础施工前再进行开挖。 ( 4)操作人 员操作时应保持足够间距,以防间距过小在挥锹时发生互相伤害事故。 ( 5)避免野蛮施工对市政工程造成破坏。 1.2.2.2 深度控制 ( 1)设备基础坑深应以设计施工基面为基准。 ( 2)设备基坑深度允许偏差为+100mm -50mm;同一基坑深度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并进行基础操平。 ( 3)岩石基坑不允许有负误差 。 ( 4)开挖前应清除表面浮土,基础应座在原始土层。 ( 5)满足 GB 50300 相关要求。 ( 1)挖土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10742 2016 配电网 施工 检修 工艺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