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省委领导在调研民营经济及台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对所有市场主体 的发展大环境。 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 的文化现象。 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欧洲杯上的已经不可 ,他虽然尚未恢复百分百状态,但是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 A一视同仁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B一视同仁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C等量齐观一视同仁同日而语 D等量齐观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答案: B 试
2、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一视同仁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适用于 句。 “等量齐观 ”,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适用于 句。 “同日而语,意思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适用于 句。所以选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 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中国的和平崛起当然包括 “海洋崛起 ”,中国必将走向陆海兼备的强国,这既是 ,也是 ;既是 ,也是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3、 维护海外利益、确保海上通道安全、开发海洋资源能源的正当诉求 中国全面走向世界、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大踏步“走出去 ”的必然 中国捍卫海洋领土主权这一 “核心利益 ”的必然要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中几个句子之间的关系。 肯定应归为一组,因为都涉及海洋,只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自然, 两句为另一组,两句也有个先后问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农民工小秦从寒风中钱款吹散一地的无助,到钱款纷至沓来,让我们看到警方的用心、人们的良心、社会的爱心,这一切汇聚成可贵的正能量。 B长
4、江中的江豚被誉为 “水中大熊猫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如再不加以保护 , 15年后将会灭绝。 C “侃 ”是特有的北方人的休闲方式,也是他们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 “侃 ”中谈成的。 D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还创途了可观的利润。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偷换主语; C项顺序颠倒,应为 “北方人特有的 ”; D项重复累赘,删去 “和体
5、育场馆 ”。所以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 “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 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 175件,占全部礼器 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 商颂 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 “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 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
6、,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 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 “爵 ”,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宾主酒酣耳热之时 ,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 “万舞 ”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被总称为 “万舞 ”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 “礼制 ”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
7、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 “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 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 “礼崩乐坏 ”,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春秋战国时代的饮宴突破了拘谨死板的周代礼仪,晏子春秋就记载了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 “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 ”。 汉代宫室朝堂典章制度沿袭秦代,大大简化。从
8、今天来看,唐、宋可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 “第二帝国 ”时代,其强大壮盛,对外开放与交流程度较秦汉 “第一帝国 ”,犹为过之。 盛唐时的宫廷宴乐活动,较之秦汉魏晋,富于堂皇奢侈之象。到了元代,中原酒风为之骤然一变,由赵宋王朝时期的文弱细致,变得粗犷豪放。取代元帝国,复兴中原的明代从诞生伊始,就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宴席开始,宫廷教坊司需跪奏一曲,这时所有预宴官皆跪,待皇帝饮毕,文武百官四拜而起,回到座位,各序班官员方进群臣酒盏。从第二爵酒开始,皇帝饮酒时群臣不必下跪,但需候皇帝举饮后,群臣才可自饮。(节选自 2012 3三联生活周刊朱步冲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 【小题
9、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礼器中,大多数都是酒器,而且种类也多;可见酒器最初是一种礼器,而且商代人对酒的重视俨然已成风气。 B据诗 商颂 烈祖记载,酒在当时的祭祀中是十分重要的,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只有斟上清酒,才能与祖宗神灵沟通。 C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商代的酒在祭祀中作用有二:其一,供祖先神 享用;其二,巫师们饮酒达到一定的精神状态方可通神。 D作者认为,商代祭祀时候的饮酒是有特别规定的,通常先由巫师或者是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饮酒,以传达神灵的旨意。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考古学家认为,
10、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爵 ”的造型像一只鸟雀,而古代 “爵 ”与 “雀 ”同音通用,因此名 “爵 ”。 B据诗经 颂描述,商朝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 “万舞 ”开始,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C周代饮宴制度有严格的要求,据礼记记载,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所用的酒器也不同;酒的种类不同,摆放位 也不同。 D春秋战国时代 “礼崩乐坏 ”的现实,宴饮可见一斑: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 “今 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 ”。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饮酒从 “三代 ”开始延至今日,虽各个朝代宴饮制度有所
11、不同,但无不锚定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礼制与传统酒文化。 B酒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而到周代则成为王室弘扬 “礼制 ”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C酒作为宫廷宴乐品,在 “第一帝国 ”和 “第二帝国 ”时代,呈现出强大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缘于汉唐的对外开放与交流。 D宋代酒风文弱细腻,元代酒风粗犷豪放;而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致使酒文化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 得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错误在于,文中说 “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张光直的论断是 “或然 ”而非
12、 “必然 ”。此外,答题时,辨识 A项,要注意 “可见 ”的推理;辨识 B项,要注意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的理解; D项要注意 “一般 ”换成 “通常 ”的表述,易误判。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在于,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是本文作者的认识,而非现代考古学家的观点。答题时, B项注意 “商颂 ”换成 “诗经 颂描述,商朝 ”; C项四个 “不同 ”是对四段有关内容的概括; D项注意 “可见一斑 ”的推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错误在于, “强
13、大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 ”属于 “第二帝国 ”时期;且将此 “象 ”与 “对外开放与交流 ”理解为因果关系,牵强。须知, A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推理概括; B项注意 “; ”和 “而 ”的表述,否则可能误判; D项注意 “主要是因为 ”的概括,除此而外应当还有改朝换代以及民族习惯等因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后面问题。( 25分) 加尔各答的天使 1997年 9月 10日,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场隆重的葬礼正在举行,逝者的遗体被12个印度人高高地抬起来,所有在场的人全部下跪,包括印度总理。当逝者的遗体抬过大街时,两边大楼上的人全部下楼来,没
14、有人觉得有资格比她站得更高。 这是印度各界人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吊唁者为被称为 “加尔各答的天使 ”的特蕾莎修女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 1910年,特蕾莎修女出生在南斯拉夫联邦的马其顿共和国。 12岁时,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并加入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她后来回忆说: “我那时就意识到我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 ”15岁时,与姐姐一起来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 18岁时,她来到了被尼赫鲁称为 “噩梦之城 ”的加尔各答。 从 1929年到 1946年,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一所女子学校任教,事业虽然神圣,但学校里的女孩几乎都是出生于印度
15、的上层社会。这个优越的环境与更加广大、更加真实的印度无关。 1948年,她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创办了一所露天学校,专门收留失学的流浪儿童。 1950年,她创办了印度爱德修女会,并为它制订了教规,凡教会成员都要定下 “贫困、贞洁和服从 ”的誓约。她解释说:“要爱穷人,了解穷人,我们自己必须是穷人。 ” 1952年,她在加尔各答的一座寺庙旁建起了 “垂死贫民收容所 ”,让那些垂死的贫民在弥留之际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这一举动惹恼了寺庙的和尚,他们扬言要杀死这些垂死者。特蕾莎修女用身体挡住大门 ,大声地说: “你们要杀就杀死我吧。让这些垂死的人平静而尊严地去死吧。 ”说着,双手合十,双眼紧闭。她无所畏惧
16、的气概震慑了闹事者,和尚们没趣地走了。到 80年代末,大约有 3万名身患不治之症而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度过最后的日子。当有人问 “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 ”时,她很吃惊,因为这样的提问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 特蕾莎修女到处奔走呼号,并将教皇保罗六世访问印度期间赠给她的一部高级轿车卖掉,成立了加尔各答唯一的麻风病防治中心,开始大量收留麻风病人。在贝鲁特的战区,在埃塞俄比亚的饥民区、在非洲爱滋病蔓延区都留 下了她衰弱而坚定的身影。她甚至只身到科索沃交战区解救被围的妇女儿童,交战双方听说特蕾莎修女进入战区,立即停火,待她带走妇女儿童,双方又马上开火。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到消息后说: “
17、连我也做不到的,她做到了。 ” 她创建的组织所有的钱物都是人们捐赠的,并无偿提供给贫病无力的人。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愿意把钱捐给她,到她逝世前,她的组织有四亿多美元的资产,有 7000多名正式工作人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 115个国家,管理着 543个收容站、孤儿院和爱滋病防治中心。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 。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换洗 1979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她在颁奖仪式上的即兴讲话中说:“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我只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我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 “没有所谓集体的人,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个人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人在我
18、而言就是基督,她是那时那刻世上唯一的人 ” 在颁奖仪式上,特蕾莎修女还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她对主持者发出了真诚的呼吁:客人们能否不享用例行的盛宴,把盛宴的费用捐给她的组织。因为这100多人享用的盛宴,可以让 1500名加尔各答的穷人吃一天饱饭,结果出 席颁奖仪式的人一致同意取消宴会,把节省出的 1700美元赠给了特蕾莎修女,她所获得的奖金也全部做了慈善基金。 特蕾莎修女 18次被提名为 “年度最受尊敬人物 ”中的 “十大最受尊敬女性 ”之一,并屡次当选。 2009年 10月,特蕾莎修女被诺贝尔基金会评为 “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最受崇敬的获奖者 ”(共 3位,另外两位是马丁 路德 金和爱因斯坦)
19、。 大地上远处有个修女, 她穿梭于又臭又脏的废墟, 与那四季踏遍天涯海角, 含泪说着爱要爱到心痛。 香港歌手郑秀文的名曲加尔各答的天使,将特蕾莎修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永远定格 在了道德的天空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特蕾莎修女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从小就对慈善事业着迷,并加入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 12岁时她就说过: “我意识到我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 ” B特蕾莎修女之所以建立 “垂死贫民收容所 ”,是因为在她的价值观里,每一个人的每时每刻都应该拥有人的尊严。 C特蕾莎修女 18次被提名为 “年度最受尊敬人物 ”中的 “十大最受尊敬女性 ”之一,
20、并且是诺贝尔基金会评出的 “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最受崇敬的获奖者 ”。 D爱德修女会成员都要定下 “贫困、贞洁和服从 ”的誓约。拒绝出身富有的人加入,因为 “要爱穷人,了解穷人,我们自己必须是穷人。 ” E特蕾莎修女认为 “爱要爱到心痛 ”,这表明特蕾莎修女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而不仅仅是出于觉悟和理念。 【小题 2】特蕾莎修女为什么被称为 “天使 ”?请根据文本从她的行为、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分析说明。( 6分) 【小题 3】特蕾莎修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格?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 6分) 【小题 4】 “没有所谓集体的人,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个人才是最重要的。 ”对特蕾莎修女的这一观点
21、你怎样理 解,有怎样的看法,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阐述说明。( 8分) 答案:【小题 1】答 B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C给 1分。 【小题 2】从特蕾莎修女的行动上看,她创办各种救助机构,四处奔波筹集善款。自己得到的一切财物都捐给别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使无数的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从特蕾莎修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有扶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的崇高理念。有一颗天使般的心。从影响上看,他唤醒了许多人的爱心,无数的人在她的感召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鼓舞了那些弱势的人。 【小题 3】 有爱心,有悲悯情怀,有奉献精神; 谦虚博大的情怀,不求个人 荣誉; 坚韧顽强的精神; 英勇无畏的精神; 生活简洁朴素
22、,不追求个人享受。(任三项即可,其它概括,只要文中有表述亦可。每项 2分) 【小题 4】理解:综合全文可知,这句话是强调: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来说,他就是全部世界,每时每刻都应有作为人的权利和尊严,它与种族、国家、阶层、组织隶属无关。并非是说社会不需要团队精神,集体观念。( 2分)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每个人生而平等,无论贫富尊卑都应有人的权利和尊严,因而个人最重要( 2分)每个人享有尊严,人类才有尊严,只要社会中存在被漠视被遗忘的人,人类社会就不是理想的社会( 2分)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正是关注个体的重要性,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以整体的名义侵害个体的利益,整体就难以和谐( 2分)。(本题有难度
23、,意思对即可。如出现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不太同意特蕾莎修女的观点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而且不绝对,不极端,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排查。 A原文是说特蕾莎修女在回忆 12岁时的想法时说 “意识到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 ”,而非 12岁时说。 B从她创办 “垂死贫民收容所 ”的行动及获诺奖后的讲话中可看出此项正确。 C是 “三个之一 ”故得 1分。 D与出身无关, 只要加入时没有多余的个人财富,加入后不追求个人财富即可,故不正确。 E从文中对她的天性的描述到歌词里出现的她的理念可看出此项符合文意。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
24、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根据文本从她的行为、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分析说明,只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可以圈定答题区间,即文章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然后,按照提示要点总结出答案:。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 度考查对传记人物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文中对人物的叙述,诸如 “创办各种救助机构,四处奔波筹集善款。自己得到的一切财物都捐给别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 “1979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她在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江西省 新余 中高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