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八年级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八年级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八年级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四校八年级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物体放在焦距为 16cm的凸透镜主光轴上,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 40cm,可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 B 试题分析: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v f;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题意知, f=16cm, u=40cm,所以 u 2f,所以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
2、种情况和应用,本题是凸透镜成像比较基础的习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光照在透明物体上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D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故 A错误, B正确;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C错误;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错误。 考点:物体的颜色、红外线、紫外线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红外线和紫外线
3、的作用,以及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2: 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1: 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3 2 B 3 1 C 3 4 D 4 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 ,所用的时间之比 ,所以甲、乙的速度之比。 考点:速度的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的有关计算。 透过盛水的透明玻璃杯 ,刘刚发现书本上的字变成了各种形状 .进一步与同学交流、讨论发现字的形状与多种因素有关,你认为以下给出的因素中肯定不可能的是( ) A透明玻璃杯的种类 B书本与玻璃杯的距离
4、 C透明玻璃杯的价格 D眼睛距离玻璃杯远近 答案: C 试题分析:盛水的透明玻璃杯 ,水与玻璃杯构成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种类、距离、眼睛距离玻璃杯的远近有关,与玻璃杯的价格无关。 考点:凸透镜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规律。 如图所示, 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 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在外径与圆孔 B内径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 B中,发现在光屏 C 上会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 B的那个光学器件是( ) A
5、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 B只能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只能是平板玻璃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在 B 处嵌入一个 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 C要比圆孔 B大当在 B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 BC 之间会聚;所以,光斑 C要比圆孔 B大当在 B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 C与圆孔 B一样大故选 C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袁新同学从徐州乘火车去北京,车站上共有甲、乙两列火车,他坐在乙车上等了较
6、长时间后终于感到火车开动了,可是过一会儿后他又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 .袁新同学前、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甲车和乙车 B甲车和车站 C乙车和车站 D乙车和甲车 答案: B 试题分析:袁新同学坐在乙车上感觉火车开动了,说明乙车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他可以选择甲车为参照物;可是过一会儿后他又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说明乙车与参照物之间没位置的改变,所以选车站为参照物。 考点: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解决本题 的关键是熟知参照物的选取以及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轿车前的挡风玻璃都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目的是( ) A避免噪声 B尽可能排除因平面镜成像而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7、C防止挡风玻璃震碎 D为了造型美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故选 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 0 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 ) A房间里的温度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B房间里的温度低于冰的温度,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 C房间里的温度与冰的温度都
8、是 0 ,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所以冰不再熔化 D正在熔化的冰拿到 0 的房间里,冰上的水开始凝固,所以冰不再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冰是晶体,所以冰如果继续熔化,需要达到熔点 0 ,继续吸热;把 正在熔化的冰拿到 0 的房间里,由于冰和房间的温度相同,不能进行热传递,所以冰不再熔化,故选 C。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热传递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晶体熔化的条件。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不能听到次声波,是由于次声波的响度小 B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C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令人厌烦,对人体健康有害 D医生
9、使用的听诊器是利用 “声音沿管子传播,就更加集中,响度减小得更慢 ”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 A错误。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范围。 学了物理,张杰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非常关注,他进行了下列估测: 手上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 1.2cm; 从教学楼的第一层爬到第三层,人升高的高度约为 12m; 成年人的高度约为 1.7m: 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 1.5m: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6.5 ,以上估测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0、手上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 1.2cm;正确; 从教学楼的第一层爬到第三层,每层楼高为 3m,所以第一层爬到第三层,共 6m左右,错误; 成年人的高度约为 1.7m:正确 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 0.5m:错误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6.5 ,正确。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估测。 以下四辐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的图像有两种:如下图所示 故选 C。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
11、,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通过的路程为 ( ) A 30 B 35 C 40 D 45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时速度的大小 V=70km/h;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 30min通过的距离是 S=Vt=70km/h0.5h=35km故选 B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以及变形公式。 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 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们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 “结石
12、 “,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是因为声波能使物体振动,从而达到粉碎小石头的目的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选 C。 考点:声与能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作用,会分清声音传递信息以及声音传递能量 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 5m/s,该物体可能是 (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 答案: C 试题分析:蜗牛爬行的速度要远小于 5m/s,步行人的速度约是 1m/s,自行车的速度是 5m/s,汽车的速度约为 20m/s.故选 C。 考点:速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速度。 实验题
13、我校初二 (1)班的同学想进行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实验,请问该实验: (1) 需要选用的实验器材是: (2)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纸锥下落速度的表达为 。 答案: (1) 秒表、刻度尺、纸锥 , (2) 纸锥下落高度 s、纸锥下落的时间 t , v=s/t 试题分析:因为速度 ,所以只要测量出路程(纸片下落的高度)和时间(纸片下落的时间),即可测量出纸片的下落速度;要测量时间,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要测量下落高度,要用刻度尺。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会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要求知道用哪些实验器材。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
14、凸透镜成像规律 . ( 1)由图 a可知 ,凸透镜的焦距是 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 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 2)如图 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 能置于透镜左边 a、 b、 c、 d四点中的 _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上 ( 3)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 c所示,按( 1)的要求调 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 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_ _ ( 4)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越 (填 “大 ”或 “小 ”) 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宿迁市 四校八 年级 第二次 联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