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聒 噪( gu) 提 防( t) 创 痛( chung)雕栏玉 砌 ( q) B 谄 媚( chn) 譬 如 ( b) 畜 养( x)踉踉跄 跄 ( qing) C门 槛 ( kn)艨 艟 ( tng)天 堑 ( qin)残羹冷 炙 ( zh) D鞭 笞 ( ch) 伺 候( c) 戛 然( ji)弃甲 曳 兵( y)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提 ”应读 “d”; B“譬 ”应读 p; C“艟 ”应读 “chng”。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
2、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湮没泊来品走投无路惴惴不安 B国粹明察秋毫义愤填膺优柔寡断 C走一趟苍海桑田计日程功相辅相成 D诡密汗涔涔和颜悦色鸠占鹊巢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泊 舶; C苍一沧; D密一秘。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
3、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 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 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 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对下列句子中 “乃 ”的意义、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2分) 良乃入,具告沛公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家祭无忘告乃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
4、逐项分析。 中, “乃 ”为副词,表顺承,译为 “才,于是就 ”; 中, “乃 ”字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 ”“就是 ”“正是 ”等; 中, “乃 ”为副词,表转折,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 ”“竟(然) ”; 中, “乃 ”字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 “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 “你 ”。不能作宾语。做此类题目,要着眼 “意义 ”和 “用法 ”两点, “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
5、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然,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 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给供职如郡县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此亡秦之续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为宾语前置倒装句, B 项为被动句, C 项前一句为定语后置句,后一句为状语后置句, D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
6、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 不忍卒读。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建国初随丈夫回到江西老家,当地的条件极为艰 苦,她却 安之若素 ,在农村教书几十年,并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 YouTube在网络视频领域拥有 无可非议 的老大地位。数据显示, YouTube占据了 44% 的市场份额,依然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站。 D一些贪官入狱后,铁窗之内,玩起了出书,但从所写的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借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 凤毛麟角 。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
7、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 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A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与语境不合; C项属误解词义,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此处应用 “无可争议 ”; D项属褒贬误用,风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2分) A在加拿大,学生所用的教科书多是硬皮精装,课本内容几乎多年不变,书本循环使用,真正体现了低碳环保理念。 B有报告指出,如果将烟草税提高 50%,可以使吸烟人数
8、减少 4900万,避免大约 1100万人不因吸烟而死亡。 C古往今来,在蜀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 D自从越南媒体公开报道中越舰船在西沙发生激烈冲撞以来,使越南的中产阶级和投资机构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答案: A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 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
9、、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B项否定失当, “避免 ”和后文的 “不 ”构成双重否定,和原意不符。 C项搭配不当, “人 ”不能 “凝结为文化景观 ”,主语承前省略必须省略前句主语,非宾语 “故事 ”。 D项主语残缺,去掉 “使 ”。 考点:辨析并 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孔曰 “成仁 ”,孟曰 “取义 ”,他们
10、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与其他句子时间不同,应当区别开来; 和 联系更紧密, “论语 ”和 “成仁 ”联系, “孟子 ”和 “取义 ”联系; 和 联系更密切,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孟子师承孔子,所以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运河 流淌千年的乡愁 熊召政 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 “烟花三月下扬州 ”,
11、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 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淤塞与疏浚,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来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
12、去听一听 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 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这有点像沙漠上的
13、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有人问我,可以说 “运河文明 ”这四个字吗? 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 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
14、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作用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文明一词,据我 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无
15、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一个月的水上 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它
16、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都会莫名地生起乡愁。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 反省。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选自华夏地理,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开篇运用联想,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第 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C第 段把 “桨声帆影 ”喻为沙漠胡杨,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D作者认为文化遗产是正在消失或
17、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标志,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 E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 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 【小题 2】文章第 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 “流淌千年的乡愁 ”? (6分 ) 【小题 4】作者说: “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 ”请根据文意概括 “优哉游哉 ”是指怎样的生活,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人再也无福消受这种生活的体会和思考。 (8分 ) 答案:【小题 1】 E项 3分, A项 2分, B项 1分。 【小题 2】第 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
18、2分);又把二者今天的情形进行了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 2分);为后文对 “运河文明 ”的叙写作好铺垫。( 2分) 【小题 3】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 3分); “大运河 ”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令人惆怅失落( 3分)。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4】答案:示例: “优哉游哉 ”是指放慢生活节奏,与 自然相亲相近,能够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而获得心灵愉悦,使心
19、灵受到滋养的一种诗意的生活。( 3分) (意思对即可 )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为繁重的学业所累,上班族为工作、生存所累,老年人为养老所累,因而无福消受这种惬意的生活。生活不光是奋斗、拼搏,或是受苦受难,生活还应该是一种享受 自然的享受,爱的享受,艺术的享受。要珍惜人生的现在式,让生活节奏慢一些,明丽一些,潇洒一些。(联系实际 2分,思考和体会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 “开篇运 用联想 ”说法不严谨,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C项, “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理解错误,从原文看, “桨声
20、帆影的消失 ”意味着河流功能的失去。 D项,文中无此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第 段内容来看,作者对一北一南的长城与运河作了对比,既有地理位置的比较,又有历史沿革的比较,其结果是一个仍让世界迷恋,一个已退出历史舞台。本篇文章的写作主体是大运河,很显然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感情,并为下文的叙写 作铺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此题,必须理解 “流淌千年的乡愁 ”这一标题的含义。 “
21、流淌千年 ”是指大运河悠久的历史以及它所起的作用, “乡愁 ”则意味着对其衰落感到失落。把两者结合起来,根据文意答题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原文第 段,作者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 “一个月的水上旅 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 ”。可见, “优哉游哉 ”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忙碌之余欣赏自然风光的惬意生活。由此,我们可以联系现实,现代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或者一味追求金钱,而忽视了享受生活,无福消受这
22、种生活。针对这一现实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 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 “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
23、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 “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 “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
24、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 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 ”上曰: “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 “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 ”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河北省 唐山 重点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