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周末,我和朋友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 摩肩接踵 ,奋力攀登。 B身为国家公务员,一定要 危言危行 ,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 安之若素 ;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间所有的烦恼都 涣然冰释。 答案: B 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
2、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 “摩肩接踵 ”:形容人多拥挤,属语义内涵不明中望文生义。 B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此处正确。C “安之若素 ”,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介意,此句和 “心安理得 ”混淆,似是而非; D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用于 “烦恼 ”,对象错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 。 , 。 一阵晨风拂过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3、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句中的 “所以 ”可以断定是空格的开头, 表转折,应该和前面的 “低垂 ”对应,后面衔接的应是 “高昂 ”的句子 , 是对 “高昂 ”的具体解释。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
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现代医学一再证明,当一个人精力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 B来自海内外 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 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1800多位闽籍工商界精英汇聚福州。 C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 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D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赘余, “海内外 ”与 “国家、地区和国内 ”有重复之处,删 “海内外 ”中的 “内 ”。 C 项,搭配不当,应将 “通过 ”改为 “进行 ”。 D 项,动宾搭配不当
5、,“看见 ”与 “幽香 ”不能搭配,将 “看见 ”改为 “发现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 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评 “抗日神剧 ”: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 ”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 “鬼子 ”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八路军女战士 ”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 ”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 “神奇 ”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
6、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 ”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 “抗日 ”, 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 “幽默 ”。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
7、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 “包袱 ”,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 “自我解放 ”也确实够 “彻底 ”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 “神剧 ”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 “理性 ”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 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 “民族大义 ”的包裹下, “神剧 ”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
8、等内 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 “替代性满足 ”,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 “正义战胜邪恶 ”、 “好人好报 ”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 “死对头 ”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 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
9、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 ”庶几近之。 【小题 1】下列对 “抗日神剧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日神剧 ”之所以称为 “神剧 ”,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 “抗日神剧 ”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C “抗日神剧 ”用 “笑谈 ”的方式, 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D “抗日神剧 ”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
10、、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 “抗日神剧 ”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 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 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 “民族大义 ”置于正确的位置。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 “替代性满足 ”,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
12、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果 ”“强 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C对应的原文是说抗战精神 “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 ”,选项是 “变成了暴力刺激 ”, “暴力刺激 ”指的应是是非抗战精神,且原文并无递进意味。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 “乍一看 ”可知 “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
13、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判断错误。从全文看 “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 ”正是文章批评的重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 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原文 “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 ”这是不可变更的前提。我们不能随意改变文意中不可改变的内容进行推理,选项犯了强行推理的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 11月 28
14、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 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 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他被称为 “京城第一玩家 ”少年的
15、“王 家二少爷 ”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 “玩物 ”是 “研物 ”,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即使是 “雕虫小技 ”,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
16、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 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 “锦灰堆 ”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 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1945年 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 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
17、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 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 ”、 “商饕餮纹大钺 ”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 “内行红卫兵 ”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 世襄选择了 “散尽 ”,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 “书呆子 ”,在 “反右 ”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 “芳嘉园 ”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
18、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 “大床 ”写了一幅对联 -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 -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 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 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 “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 ”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 “生死永相匹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19、的两项是( ) (5分 ) 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 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 “玩物 ”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 “杂 ”与 “通 ”。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 “雕虫小技 ”,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
20、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小题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王世襄?请加以概括。( 6分) 【小题 3】王 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 “学问与乐趣 ”“藏与散 ”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D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B给 1分,答 CE不给分。 【小题 2
21、】 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 “玩 ”的层 面,还进行艰苦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 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费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 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意对即可) 【小题 3】不矛盾。 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热情与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 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 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 “学问 ”,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 1“知之
22、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 2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 3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阐释也可) 示例二:藏与散。 1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2 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3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 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 4人对喜爱
23、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观点明确 2分,分析充分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此题三方面都有所涉及,答题是注意分析。 A项 “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的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的表述正确,但不全面,还隐含着 对不能出现像王世襄这样的大家的担忧。 B 项 “也说明了他的 杂 与 通 的表述正确,但 “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
24、 玩物 投入热情的表述错误,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是为了证明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 C项 ”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 “与文不符。 E项 ”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 “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找到文 中的主要事件,注意关注文中的段首句和段尾句,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答题是要同时重视贡献和影响,主要的词语: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 ”“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西省 曲沃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