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云南省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云南省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云南省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云南省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时间 8月 28日凌晨,欧冠资格赛附加赛次回合打响,阿森纳主场迎战费内巴切,其后防中坚科斯切尔尼因伤只能 作壁上观 。 B近日,经济学界爆出一个 石破天惊 的消息:中国经济学家复剑辉经过 20年研究,破译出了经济和金融规律运行的自然密码。 C湖南靖州发生的特大火灾已造成 248户村民房屋被毁,相关部门应对此事件进行会面调查,务求 釜底抽薪 ,避免悲剧重演。 D拥有众多高管明星合影的气功 “大师 ”王林,涉嫌非法持有枪支被芦溪警方立案调查。对于王林被调查的原因,
2、人们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釜底抽薪:形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A 作壁上观: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B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可用于消息惊人。 D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有分歧,没有一致看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科学研究表明, , 。 , , 。 ,强身 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
3、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 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人们不吃饭可以活 7到 20天,不喝水可以活 3到 7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科学研究表明后面接 , 中有表递进关系的词语 “甚至 ”,因此应该在 之后,而 是人们减少锻炼的直接原因,因此,这三句的顺序是 , “强身且做不到 ”前是一个逗号,只有 能和这句话连接。因此正确顺序是 。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杭州的持续高温让众多市民涌入地铁站纳凉,许多市民席地而坐,还有市民携带婴幼儿席地而卧。相关部门应提供更多的纳凉场所,以供市民避暑之便。 B这篇文章对我深有感触,懂得让步
4、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仅不吃亏,反而让你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C中国游客在埃及古庙一处文物上刻画 “到此一游 ”的照片曝光后,国内掀起了 “拒绝旅游陋习,倡导文明旅游 ”活动的热潮。 D近日,荷兰北部埃曼市野兽公园里的 112只狒狒背对游客集体静坐绝食,有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是 UFO 导致的,是无稽之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句式杂糅,应该去掉 “之便 ”。 B项主客颠倒,应为 “我对这篇文章 ”。 D项有歧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
5、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 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
6、、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 “质以代兴,妍因俗易 ”, “驰骛沿革,物理常然 ”,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 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 ”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
7、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 “迅疾骇人 ”,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 “诗仙 ”李白与 “草圣 ”张旭齐名。韩愈说: “往时张旭善草书 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 天地万物之变, 一表于书,故旭 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说贺知章 “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 (摘编自李泽厚盛唐之音) 【注】大令: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因曾做过州主薄、秘书郎、
8、长史,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所以时人称其为 “大令 ”。 1下列关于唐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书法的 风度体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 B初唐书法家追求书法的造型美,涌现出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等代表作品。 C冯、虞、褚、陆的书法作品,具有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娟婵春媚、云雾轻笼、高谢风尘、精神洒落的特点。 D孙过庭把书法当作抒情达性的手段理论的提出,是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即将到来的征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王羲之的真实面目和兰亭之真伪仍可作进一步探究,但从兰亭在初唐
9、受到热烈追捧看,似有更多的理由把兰亭作为初唐没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B孙过庭的书谱以历史变化的观点强调了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同时他也肯定了初唐的某些书法传统。 C孙过庭在理论上将书法提到了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即所谓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 D “草圣 ”张旭与 “诗仙 ”李白齐名,与他们的作品中同样痛快淋漓地倾注了悲欢感情,无所拘束却又合乎规矩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和书法是起源最早、发展历程最长的艺术门类,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理所当然成为了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初唐 与盛唐书法的不同表现在:
10、初唐讲求造型美,兰亭摹本盛行;盛唐强调书法的抒情特点, “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 ”。 C同为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诗与唐代书法的发展相似之处不少, 比如同在初唐展现新姿态,盛唐时都突出抒情特征,都有其代表人物等。 D张旭、怀索、贺知章的书法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都是创造的、浪漫的、天才的,都具有表现性、抒情性和情感的流动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具有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娟婵春媚、云雾轻笼、高谢风尘、精神洒落的特点 ”将总分关系误为 了并列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偷
11、换概念,不是将 “书法 ”,而是将 “这一点 ”即书法作为抒情达性手段这个艺术特征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最早 ”“最长 ”于文无据,且 “起源最早、发展历程最长 ”不是两者成为 “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的原因,强加因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
12、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 1915年 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 “为人之学 ”“为国人之学 ”“为世界人之学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 ,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 “高尚其理想 ”,鼓励他们要 “奋斗 ”, “有朝气 ”, “有独立心 ”,能 “立定脚跟 ”,而办事又要 “精细 ”, “小不谨,大事败矣 ”。对学问,
13、他认为要 “贯通今古,融合中西 ”,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 “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 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 “读书方法 ”,“在校研 究科学之术 ”,也有 “改造社会事 ”。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 “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 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
14、,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 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 “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
15、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 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 “实意做事,真心求学 ”;“古者为学,重在行事 ”;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 “有字之书 ”,还要读 “无字之书 ”。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
16、“游学 ”。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 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 “游学 ”,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 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 “时事通 ”的外号。这更加深
17、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 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 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 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
18、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 “游学 ”,这两次 “游学 ”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 “修学储能 ”这个中心,表观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小题 2】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6 分) 【小题 3】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6分) 【小题 4】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 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EA。 【小题 2】 修身方面的谆谆
19、教诲。 做学问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 改造社会方面的释疑解惑。(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有批判精神,喜欢质疑问难。 学习重点明确,主次分明。 懂得为学之道,能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普通与专门的关系。 惜时苦读,持之以恒。 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 【小题 4】 立下了正确的人生志向:心系社会,探求真理。 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广博学习,注重方 法。 形成了重视社会实际的思想方法:关心世事,经世致用。 初步养成了调查研究的作风(或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几番游学,深入生活。 培养了关心时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订阅书报,风云在胸。 【小题 1】 试题分析:
20、C项遗漏了 “推崇性理哲学 ”的信息。 B项原文信息是 “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 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 ”,并无 “要求 ”意味。 D项与 “调查研究作风 ”相关的 “游学 ”不只是 “两次 ”,而且并没有立刻 “养成 ”调查研究作风,文中说的是 “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 ”。答 E给 3分,答 A给 2分,答C给 1分,答 B、 D不给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出题点和答题区间都在第三段。但这一段的重点是在杨昌济老师对毛泽东的影响上,其他几位老师则是略写。因此要注意写得再详可能也只有一个要点,而在略写的内容里要点反而更密集。
21、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答题的区间很明确,要注意的是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题目要求是 “概括回答 ”,因此尽量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整合是围绕着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学习和以后从事革命的关系来进行的,要尽量找到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学习内容和以后领导革命的关系。能就其中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要求有理有据。每个方面的探究 2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22、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5分) 那年,那猴 柳边河 秋收过后,生产队会计稀里哗啦拨弄算珠,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和分配的多少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访补钱,准备开分红会。每年此时,段二爷和他的母亲总会有盼头。他和他的母亲,都是能出工的劳力。 段二爷其买并不姓段,也并不是能够称得上 “爷 ”的老头。他叫佟寿,虚岁二十的年轻壮小伙。为何叫段二爷,都是那回看猴戏看出来的。耍猴戏的人姓段,叫段二爷,身材瘦瘦的,佟寿和他差不多。那年秋收后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一只可爱的小猴来到小村庄里耍猴戏。吃完晚饭老老少少早早地来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围坐上了。佟寿家离晒谷场近,自然就
23、来得早 坐在最前面。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戴了官帽穿着官服的小猴提着个小锣咣咣咣的绕场一周就算开场了。猴戏耍得精彩就不必说了,精神文化干渴了的乡民们遇到这样开心的事自然陶醉。大家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不知那耍猴戏的段二爷变了个什么戏法,把坐在前排的佟寿变成了他自己的模样,那小猴把佟寿当作段二爷在他身上又抓又抚,弄得佟寿不知所措,头发被抓得乱莲蓬的。身边的人明明看着坐的是佟寿,怎么会成了段二爷,都感到不解。从此,佟寿就没有哪一个叫他佟寿,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 “段二爷 ”了。 分红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进钱的人家不必说,补钱的人家 就得一五一十地把钱拿出来,补给那些劳动日挣得多的。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云南省 师大附中 高考 适应性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