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定自我的信仰,一些小人说得言之凿凿,拿莫须有的国耻来取笑自己的同胞,他们才不管会产生什么后果。 B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崽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C在作为时尚风向标的东京涩谷街头,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戴着各式口罩的年轻人,认为戴口罩显得更神秘的年轻人不一而足。 D “磨而不磷 ”与 “涅而不缁 ”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严守气节与操守,清白做人,干净处世。 答案
2、: D 试题分析: A项,语意重复。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根有据, “说得 ”和 “言之 ”重复。 B项,望文生义。求田问舍: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C项,用错对象。不一而足:多形容事、物的数量多,一般不用于人。 D涅而不缁:形容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识时务者为傻杰 ”是人们时常提到 的一句话。 _,_。 _, _。_, _。 唯一的目的是办成该办的事情 作为权谋大师,鬼谷子将这一思想的精华阐释得淋漓尽致 很明显, “识时务者 ”的一个最为重
3、要的素质就是灵活替变 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鬼谷子认为,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也没有永恒的榜样 所谓的 “时务 ”就是当前的局势, “识时务 ”即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各种情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语段是围绕 “识时务 ”话题展开的, 是对段首句的解说。 承接 进一步分析。由 中 “这一思想 ”可排出 ,再由 中 “没有 也没有 ”可知 在后,与 衔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泉阳泉矿泉水厂家温馨提示:本品允许有少量白色或结晶状沉淀物,是天然矿物质结晶体,属正常现象。 B近日,阿里巴巴旗
4、下的淘宝和天猫定下了 2013年交易总额突破 l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C全新的形式、权威的导师、优秀的学员和热情的观众,让 “中国好声音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而是一场普及率极高的音乐盛会。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今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 “大学梦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成分残缺。 “属正常现象 ”前缺少主语。 B句重复累赘。 “过高 ”和“奢 ”语义重复。 D项句式杂糅, “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 ”将 “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 ”与 “贫困地区一万名考生走进高
5、校 ”糅合进一句话中,造成了句式杂糅,可将其中 “走进高校 ”删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的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按照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分类法,潮菜因为地处广东而归入了粤菜,但已故的美食家唐振常却不以为然。他在饔飨集中说: “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
6、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 ”为什么潮菜不能归入粤菜?为什么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自己的名声? 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979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当地大饭店的名厨整理出版一套 6册的 “菜点选编 ”丛书,没有把潮州菜汇编到广东菜点选编一书中去,而是与福建菜合编为福建潮州菜点选编。这说明在专家名厨的眼里,潮州菜反而与闽菜存在着更多的共性。
7、位于粤东一隅的潮州古属七闽,境内土著与闽越人无异,自秦始皇之后虽隶属广东,移民却多数来自福建,所以宋代的舆地纪胜说潮州: “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 ”潮菜的很多菜品及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者大同小异的,如蚝烙、生腌成蟹、古法蒸鱼、沙茶 酱等;潮莱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索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只不过到了近代,潮莱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菜系之名,实际是上世纪 70年代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属于地城范畴。而旧时莱肴是以族群风味饮食为分界,只有 “菜点 ”和 “帮口 ”(商帮口味)之说,属于
8、族群范畴。历史上潮州人广布于世界各地,新中国之后,由于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各自生存发展,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最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莱流派。潮莱 这种在本土之外出现的多流派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用流行的莱系理论也是难以解释的,但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一位多年后归因国老华侨,一言不发地坐在汕头市外马路 “爱西干面 ”摊挡前,一口气连吃四大碗干面之后突然泪流满面。在老华侨的心里,这种原本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凝聚了历史文化的美食。族群饮食,就是这样一些能够引起文化认同感的食物,它们跟语言一样是族群区分的标志,是饮食文
9、化的真正边界。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小题 1】下列关于 “潮菜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潮菜是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具有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特点,最初是通过潮商传遍东西洋的。 B潮菜与粤菜或广东菜有明显的差别,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 C “莱点选编 ”丛书,把潮菜与福建菜合编在一起,说明在专家名厨眼里潮菜与闽菜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D潮菜的很多菜品与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大同小异的。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潮商
10、的活动,使潮菜进一步走向成熟,潮菜的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所以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 B在香港,潮州菜馆林立,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菜的特点,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的声名。 C潮州在历史上曾先属七闽后属广东,移民多来自福建,这是潮菜的粤闽菜系之争形成的历史背景。 D流行的菜系理论很难解释有着特殊发展过程的潮菜,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人们就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一饮食文化现象。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八大菜系 ”,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潮菜在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中被归人了粤菜。 B潮汕本土、香港
11、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的产生,是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造成的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C潮菜在本土之外出现多流派的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这是潮菜在众多莱系中能独领风骚的主要原因。 D一碗干面会让老华侨泪流满面。在他的心里,这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能引起他文化认同感的美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棱角先生 ”张奚若 聂晶 文化名人中,张奚若是有名的 “棱角先生 ”。早年与张奚若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金岳霖先生,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道: “张奚若这个人,王蒂 j曾说过: 完全是四方的,我
12、同意这个说法。 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彤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金先生的这番话,贴切地概括了自己 “最老的朋友 ”。 “万岁 那是皇上才提的 ” 张奚若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 1924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 大政治系主任。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 “海归 ”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 曾是张奚若学生的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这样写到: “有人流传大学里的政治系是 升官系 ,经济系是 发财系 。于是,身为政治学系主任的
13、张奚若执意把政治系定为政治学系,以避嫌。 ”名字一改,报考政治学系的人便多了起来。张奚若在学校的迎新会上,毫不留情地给新生泼了凉水: “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 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 4年时问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你在此读 4年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和读书方法,毕业后你可以独立继续钻研。 “张先生不仅对新生严厉,就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也照样不留情面: “毕业后希望你们能继续研究政治学。为了生活自然要找工作,那么可以教教书。最不希望你们去做官。 ”张奚若先生的话,严厉是够严厉,但也是对学生们最恳切的忠告。
14、 当然,张奚若并不只是严师。何兆武先生这样回忆道: “张先生有时候发的牢骚挺有意思。 ”让何兆武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张奚若先生的那句感慨: “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为什么还老喊 万岁 ?那是 皇上才提的。 ” “蒋介石应该下野 ” 无论是做学者,还是当政治家,张奚若都是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在一次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四校联合举办的时事讲演会上,张奚若担任主讲。面对六七千名听众,他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抨击。张奚若说: “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 赤匪 ,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 赤匪 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 白匪 。其实 白 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 黑
15、匪 ! ”他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的定论。因此,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 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他说: “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 ”在听众的一阵哄笑声中,他才正式开讲。讲演中,他说: “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这个集团就是中国国民党。 ” 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举行国事谈话会时,聘请张奚若参会,蒋介石对张奥若可谓是 “国士 ”之礼遇了。但不久之后,张奚若却与蒋介石发生了冲突。一次在例行的国民参政会上,张
16、奚若以参政员身份发言,言词激烈地 抨击了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顿感难堪,于是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 “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 ”一怒之下,张奚若拂袖而去。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再开会时,政府给他寄来开会的通知和路费,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 “无政可议,路费退回。 ”这与民国另一大知识分子傅新年在国民党大会上痛骂宋子文的 “壮举 ”可以媲美,宋子文只是国民党的一个要人,而张奚若顶撞的可是最高元首。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凤,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 “国号 ”的缔造者 1949年 6月 15日,张奚若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会上与会者对于 新中国的 “国号 ”问题,展开激
17、烈争论。有人说用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好,也有人提议用 “中华人民民国 ”。就在各方争论未果时,张奚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还是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国名好。他说: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 民主 二字。 ” 代表们就张奚若的提议又展开了讨论,几个回合下来,大家都认为张奚若的提法好,一致同意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因。于是,张先生便成了新中国“国号 ”的缔造者。 张奚若的好友徐志摩曾称他为 “一位有名的炮手 ”,在徐志摩眼里 “奚若这 位先生是个 硬 人。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块长满着苍苔的(岩石)。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
18、硬的:他的意志,不用说,更是硬的 ” 如今,张先生早已远去,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为数不多的文字外,还有不尽的怀念。像张奚若先生这样有学问又有独立人格的人,现在我们已很难遇到。 “棱角先生 ”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 (节选自教育 2009年 06期)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中称张奚若为 “棱角先生 ”,忠于事实,是对其中肯的评价,亦褒亦贬。 B金岳霖在回忆录中说 : “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这是对张奚若的贴切而全面的概括。 C张奚若一身正气,直言不讳,敢于对国民党猛烈抨击,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
19、的独裁统治。 D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张奚若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妥协,最终成为新中国 “国号 ”的缔造者。 E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说 “棱角先生 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 ”,表达了对张奚若的赞颂,同时希望这个社会能出现更多像张奚若这样的人。 【小题 2】阅读全文,概述张奚若为什么被称为 “棱角先生 ”。( 6分) 【小题 3】结合文本,概括本文材料运用的特点。( 6分) 【小题 4】你如何看待张奚若的 “棱角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 E(答 C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B给 1分。) 【小题 2】 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
20、持自己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 在政治上他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也是硬的。(每点 2分) 【小题 3】 从选取角度看:选取能表现其 “棱角 ”的材料,突出其品质。 从组材角度看: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从材料特点看:多处 引用他人的回忆性质的文字或熟悉他的人的话。(每点2分) 【小题 4】 “棱角先生 ”是张奚若独立人格、独立个性的准确概括。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 “海归 ”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给学生严厉但最恳切的忠告。 敢于顶撞最高元首。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风,令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名和利而舍弃了独立的人格,
21、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有更多有个性、有棱角的人存在,这样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才有希望。(观点 2 分,结合文本 4分,联系现实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老 爱 情 苏童 我这里说的爱情故事也 许会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受到一丝震动。 话说 20世纪 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时老夫妻彼此之问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东北三省 第二次 联合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