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 嬉笑 榆阴 绿草如茵 B惆怅 气慨 租赁 黯然神伤 C和蔼 杀戮 编辑 陨身不恤 D竹蒿 叱骂 绯红 残无人道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B气慨,应为固定词语:气概 ; C 陨身不恤,错误,应为:殒身不恤; D竹蒿,近似字错误,应为:竹篙;残无人道,固定词语错误,应为:惨无人道。所以选 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是 ( ) A如果我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有理、严密的思维能力。 D我校 110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高考资源网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 “缓解
3、”与 “负担 ”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不可能 ”后面缺少动词 “有 ”; D、句式杂糅,应去掉 “以 为主 ”,或者去掉 “大多是 ”。所以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李今年 65岁, 短 小精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 慷慨解囊 抢购。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 20年的狱中 峥嵘岁月 。 D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种种可怕情景令参观者印象深刻, 叹为观止 。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4、,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B、 “慷慨解囊 ”指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他人。 C、 “峥嵘岁月 ”指不平凡的年月。 D、 “叹为观止 ”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 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蠕 动( r) 河 畔 ( bn) 菲 薄( fi)长歌 当 哭( dng) B沉 淀 ( dng)尸 骸 ( hi) 翌 年( y) 桀 骜不驯( j) C下 载 ( zi) 弄 堂( lng) 惩 罚( chng)叱 咤 风云( zh) D青 荇 ( xng)暴 虐 ( l) 作 揖
5、 ( y) 亘 古不变( gng)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河畔( bn),读音错误,畔,应读( pn);故排除 A。 B 沉淀( dng),读音错误,淀,应读( dn);桀骜不驯( j),读音错误,桀应读( ji);故排除 B。 D暴虐( l),读音错误,应读( n);亘古不变( gng),读音错误,应读( gn)。所以选 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6、完成后面题。 论文化创意 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 “鸟巢 ”“水立方 ”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 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
7、。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 “利 ”,后者侧重于 “义 ”,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以 GDP 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 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
8、点子之分的。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比如,一盒 88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在建设 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
9、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选自 2012年 2月 8日甘肃日报,有 删改 ) 【小题 1】下列关于 “创意 ”的理解,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创意与 “创造 ”和 “创新 ”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不同于 “创造 ”和 “创新 ”。 B与创造所指的行动、过程相比,创意是指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 C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D创意有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
10、个概念,但可能决定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小题 2】对于 “文化创意产业 ”和 “文化创意事业 ”的表述,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功能不同,前 者侧重 “利 ”,后者侧重 “义 ”,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B文化创意产业以 GDP 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C文化创意产业注重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事业注重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D如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脱离了价值属性的制约,就一定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小题 3】下列表述
11、,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由文化和创意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B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来谋求发展。 C文化创意无价值属性,也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 D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文章中找到与 “创意 ”相关的语段,根据文段内容的论述,与选项进行辨识,做出判断。 C “是创造活动应 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
12、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而非 “整个行动计划 ”。所以选 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D“就一定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 “就一定会 ”应该为 “极有可能 ”。所以选 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 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C“文化创意无价值属性 ”说法有
13、误,原文说“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 ”。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窗棂就飘出令人惊喜的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 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 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
14、的屋子,她的梦境。 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我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 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人在愁苦 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 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 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侍弄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
15、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就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 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高考资源网 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
16、,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 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 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 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熟睡了。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 个山脊上
17、。银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 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在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 【小题 1】阅读文章,根据要求补充下列画线处内容。( 6分) 作者透过木格花窗,眺望到的 白天的实景是 _ _; 想象的虚景是 ; 晚上的实景是 _。(每点不超过 10字) 【小题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4分) ( 1)白菜那白净的脸 ,那微胖的身段 ,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 ( 2)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 ,她仅是这窗里的
18、一个小小的妇人吗 【小题 3】赏析第 段中作者对窗外各种景物的描写 ( 6分) 【小题 4】木格花窗进入到母亲的生活,停驻在作者的心头,一方小小的窗口,让作者浮想联翩,思绪万千。结合全文,对本文的主题试作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一片菜园;( 2)母亲倚窗所见所想;( 3)月亮,远山,银河浩瀚。 【小题 2】(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对于浩大的天地,母亲是小小的;但对于作者, 她是一位善良、勤劳、慈祥、伟大的母亲,这里用反问的语气,更加肯定母亲在作者心中的伟大。 (意近即可 ) 【小题 3】 运用拟人化(排比)手法,描写窗
19、外自然景物的美好(丰富),表现了作者对木格花窗的喜爱之情; 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在木格花窗前,可以 “望见万里 ”, “听见千秋 ”,突出木格花窗在母亲生活中的作用; 木格花窗,将 “远 ”与 “近 ”、 “小 ”与 “大 ”连接为一体。(答任意两点即可,每点 3分) 【小题 4】观点一:怀念母亲,感恩母爱。文章开篇第一段就点题,松木成了窗,窗则成了母亲 望世界的眼睛。第三、四、五段通过我的所见 所思,叙写了木格窗前母亲的生活、母亲内心的愁苦和美丽的梦想。第七段写菜园之外热闹而充实的美丽交响,排遣了母亲的 “寂寞 ”。第九段写我深夜在窗前伫立,内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爱怜与感恩。 观点二:精神返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安徽省 合肥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