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惆 怅 (chn)百 舸 () 斑 斓 (ln) 失其所 与 (y) B颓 圮 (p) 漫 溯 (s)浣溪 沙 (hun) 变 徵 之声( zh) C 浙 江 (Zh) 冰 屑 (xi) 几 束 (sh) 数 目项王 (shu ) D 创 伤 (chun )目( zhn) 戮 力 (l ) 和 而歌( h)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这幅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江南小城的迷人景色和小城居民的生活情趣。 B就流程来说,尼罗河、亚
2、马逊河和长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 C这类工艺品最好摆放在茶几、书桌、床头柜或电视柜上比较合适。 D被各界广为关注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一事有了最重要的一次进展,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孙中山敬告同乡书: “自弟有革命演说之后,彼之诈伪已无地可藏, 图穷而匕首见 啊! ” B抗战时期 , 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 中流砥柱 ,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实现的。 C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 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
3、,也不愿交往过深。 D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 侃侃而谈 ,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现代诗的 “有 ”与 “无 ”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 “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 到神化处,何尝求工 ”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 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 “有 ”和 “无 ”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
4、验的产生是一个从 “无 ”到 “有 ”的过程。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 “有 ”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 ”,诗人又面临困窘。所谓 “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 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 “有 ”到 “无 ”。司空图说: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刘禹锡说: “情到深处,每说不出。 ”白居易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 “有 ”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 ”,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无 ”才是真 “有 ” 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
5、欲言。 “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 ”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 “有 ”到 “无 ”,诗人的智慧是以 “不说出 ”代替 “说不出 ”,以象尽意。诗人注重 “隐 ”。从 “有 ”到 “无 ”,诗 人注重 “中声所止 ”。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美体验是 “忘言 ”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 “忘言 ”走向 “寻言 ”。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 “寻言 ”之苦 ,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诗人 “至苦
6、”,诗篇里却 “无迹 ”,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 “易 ”并不是诗人的 “浅 ”,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 “大巧若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 拙。所谓 “拙 ”,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 “拙 ”实在不是随意 “玩 ”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里的 “平淡 ”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 “有 ”到 “无 ”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7、【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有诗意,无语言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 “有 ”到传达诗美体验的 “无 ”,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 “无 ”才是真 “有 ” 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 “说不出 ”来代替 “不说出 ”,也就是 “有诗意,无语言 ”。 【小题 2】下列选项中关于 “有功夫,无痕迹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人 “至苦 ”,诗篇里却 “无迹 ”,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 “易 ”并不是诗人
8、的 “浅 ”,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 “寻言 ”的过程,只要善于 “寻言 ”就能写出好诗。 D老子说: “大巧苦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 “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 C陶渊明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 里的 “平淡 ”其实是一种 极高的技巧。 答案
9、: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试题分析:诗人的智慧是以 “不说出 ”代替 “说不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于概念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将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对照,特别注意其中是否混淆范围,将相对表达成绝对,还有选项中是否出现时间倒置和因果倒置的情况。本题的错项与原文之间就是范围和程度上有差异。 【小题 2】试题分析: “只要善于 寻言 就能写出好诗 ”不妥, “寻言 ”应该是 “能够写出好诗 ”的必要条件,可改为 “只有善于 寻言 才能写出好诗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对文章
10、分析和概括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将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对照,特别注意其中是否混淆范围,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要过细,条件是充分还是必要,还是充要都要搞清楚。 【小题 3】试题分析: “文理能通、修饰能工 ”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第一、二个层次。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解这道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所 在段落进行重点阅读,依据文中句子进行分析,与原文不符的排除。有些似是而非的选项要单独提出来,再次阅读与这句话相关的所有文字,逐字逐句推敲,确定选项。像本题,考查的就是对全文各部分内容的概括。学生应该在做题前进行必要的梳理。 阅读下面的
11、文字,完成小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 10月 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 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 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 问题 怎样使钢材不生锈?
12、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 10 倍、 20 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
13、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 “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 ”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 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
14、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 “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 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 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5、。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 “硅片 ”和 “芯片 ”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 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 “指甲大小 ”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 “一厘米见方 ”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
16、【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 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 “硅片 ”和 “芯片 ”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
17、女性的伟大人格。 【小题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 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4】谢希德的 “诚 ”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 答案: 【小题 1】 E B 【小题 2】 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 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小题 3】 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 修改科普文章
18、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 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小题 4】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不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小题 1】试题分析: C项 “谢希德 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 ”,
19、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 D项备选项与原文 “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 ”显然出入过大。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点评:本题一般。难点在于对文章要有一定的整体理解能力,所以答题时不但要仔细阅读题支所在的语段,还要逐项排除,如内容无中生有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当的或拔高等等。 【小题 2】试题分析: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此类题需要找出答题区间,然后,逐项筛选,明确的直接答,
20、不明确的整合归纳。所以答本题需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本题限制为 “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考点: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点评:本题较容易。只要找出答题区间,即可归纳出两条(根据给分情 况进行适当判断应该给出的答题点个数),注意是简要分析,不能空对空。 【小题 4】试题分析: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谢希德的 “诚 ”,你对他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然后回答分析,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贵州省 湄潭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