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课标版高考语文原创预测卷.doc
《2011年新课标版高考语文原创预测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新课标版高考语文原创预测卷.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新课标版高考语文原创预测卷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博鳌亚洲论坛 2011年年会 16日在海南博鳌落下帷幕。 4月 17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博鳌论坛与亚洲发展为主题,针对网友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有网友提出了 “博鳌论坛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要办成什么样的规模 ”的问题。周文重谈到, 。当前, , , 。在亚洲这样一个多样化非常突出的地区, 。 。我们今后还要把探讨包容性发展的文章做下去。 博鳌论坛关注的重点首先是亚洲的发展、亚洲的一体化、亚洲的区域合作 发展快慢差别很大 各成员如何才能做到互利共赢、共同发
2、展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并要找到答案:的问题 亚洲国家和地区有的发展程度比较高 从这次论坛年会各方面反映来看,包容性发展可能是一条出路 有的发展程度比较低 . . . . 答案:选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能力。根据对语段的把握可知周文重话题的中心是 “亚洲的发展、亚洲的一体化、亚洲的区域合作 ”,由此可知 是周文重谈话内容 的首句, 是对 的原因的探讨,顺序应是先 “高 ”后 “低 ”再总结; 探讨如何做到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是在前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提出问题在前, 探索答案:在后。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陈生: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 “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国内
3、第一批毕业生。 ”北大 “猪肉才子 ”陈生在屠夫学校的结业典礼上跟学员们骄傲地强调。今年 5月,陈生一手创办了全国首家屠夫学校,筹备历时 8个月, 200人报名,招收 68人,不收学费,包吃包住,外带补贴,近日首批 40名毕业生终于毕业了。 陈生是位成功的创业 者,从房地产 “老大 ”到广东天地食品集团总裁到 “猪肉大王 ”,再到屠夫学校的校长,陈生在这几个角色间华丽穿梭,游刃有余。 屠夫学校培养 “多面手 ” 谈到办屠夫学校的设想,陈生对于行业的分析总是精准而敏锐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公司现在总共有 300个档口,每个连锁店大概需要 3个刀手。而从全国来说,每天 6亿多头猪出栏,需要两
4、三百万名的屠夫或 卖猪佬 ”。陈生认为,现在任何一个职业,假如从业者超过 100万人都应该有学校, “但我们这个行业,几百万的从业人员,却没有培训机构。其实这也算是一个服务行业,而且还是一个很讲技术 活儿的行业 ”。 提起办屠夫学校之前招刀手的情况,陈生感慨万千, “之前找的刀手都是在市场里面经营不下去的个体户,服务意识、技术水平都挺差的。而仅有的少数比较优秀的刀手则都是从超市 挖 来的,我们都变成行业的公敌了,所以无论从行业还是自己的需求来说,我都要办学校,这跟我们整个公司在行业立足的需要,跟整个行业目前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 屠夫学校筹备了 8个月,课程开设得也相当全面,除了学习如何 “
5、解猪 ”,还要学习市场操作流程、超市管理制度、猪肉营养烹饪等多门课程。 “我就是要办一所学校,培养一些 多面手 ,卖猪肉的时候 还可以教别人做菜,以前的屠夫们对别人都是板着脸的,我会训练他们要有笑容,他不仅仅卖猪肉,还附赠别人不能卖的,让顾客带回欢乐,我们提供的价值超过顾客的预期,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陈生笑着说。 如今,屠夫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已经顺利毕业奔向岗位,陈生对自己的学员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手脚灵活,二是要有服务意识。除了这两个,其他东西都不重要。 像谈恋爱那样去创业 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陈生并不是第一个,但是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分店遍及全国各地的却只有 “猪肉大王 ”陈生一个。 陈
6、生喜欢把自己在 “土猪壹号 ”之前的所有创业尝试统称为谈恋爱 , “谈了几个,直到找到自己最心仪的那个结婚 ”。 他同记者一起分享了他的 “择偶标准 ”与 “恋爱史 ”。 “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有很多的时间性、空间性问题,时间就是那个时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外部环境,空间就是我的周围到底有多少条路可以供我选择。 ”当初陈生下海经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生存,什么赚钱就去干什么。等收获了 “第一桶金 ”之后,陈生就开始慢慢规划自己的人生。 “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创业者。 ”陈生告诉记者。但最终选择 “土猪壹号 ”做起 “卖猪佬 ”,并开办屠夫学校,最 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兴趣。 “我在湛江做了几年房地产
7、,虽然很赚钱,但觉得跟自己的兴趣还是不一样,不是自己喜欢的,最终不是我靠岸的地方。 ” 北大的影响在于价值观 屠夫学校的又一特色可以说在于两个北大 “卖猪才子 ”的合作,谈起曾经在 2003年掀起 “陆步轩现象 ”的北大第一任 “卖猪佬 ”,陈生说: “我请他来给屠夫学校编教材,半年时间编了 10万字,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做到。 ”在陈生眼中,虽然陆步轩没有自己分店开得多,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可复制的。陈生告诉记者,当初就是因为北大校长的一句 “我们北大的学生既可以当国家主席,也可以卖猪肉 ”给了他莫大的启发。 在陈生看来,北大对他最大的影响不在于名誉和专业知识,而在于价值观和
8、思维方式。而他今天的成就主要还是得益于丰富的社会经验。 “做公务员和在其他企业工作的几年为我交了创业的 学费 。 ”他很直白地建议当下刚毕业的大学生尽量不要去创业,而应该在社会其他岗位上历练几年,努力学习人际交往,积累社会经验。 “学校里学的东西拿到社会上创业,能用的是很少的,所以大学生刚毕业就创业是没什么优势的,在社会上混个三五年时间,学到的创业知识与能力要比在大学里学到的多得多,这样你再创业的时候就得 心应手了。 ” 而面对风险和可能的失败,陈生也显得很坦然。 “我们常说, 吃得咸鱼得忍得住渴 ,我的公司常会经历一些低谷期,但外人看我还是能吃能睡,失败有什么可怕呢?大不了回归到零,我们努力
9、做好,但如果真的没做好,我也坦然面对。 ” (中国青年报 2010-8-9) 【小题 1】 “你们是肉类切割专业的国内第一批毕业生。 ”作为一篇通讯报道,文章一开始便以北大 “猪肉才子 ”陈生在屠夫学校的结业典礼上演讲的话语开头,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 2】陈生为什么要办屠夫学校?这一学校都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说明。 【小题 3】文中说到, “陈生喜欢把自己在 土猪壹号 之前的所有创业尝试统称为谈恋爱 ”,这个比喻很精彩,请分析它的精彩之处。 【小题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 【小题 1】设置悬念,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使
10、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突出陈生所创办学校的独特性,照应了题目,引领了下文;语言描写,先声夺人,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小题 2】( 1)原因: 源自于精准而敏锐的行业分析 刀手,作为一个很讲技术活儿的服务行业,全国从业人员达两三百万之巨却没有专业培训机构; 是 为了满足自己整个公司在行业立足的需要。( 2)特色: 是国内首家屠夫学校; 课程开设全面,培养 “多面手 ”; 不仅注重对学员技术的培训,还注重提升学员的服务意识; 邀请另一个早已出名的北大 “卖猪才子 ”陆步轩给学校编写教材。 【小题 3】 创业与谈恋爱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一种尝试,并且都是希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够一生相伴的
11、事业或人。 把创业比做谈恋爱,不仅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而且还淡化了创业的艰辛,增添了几分轻松与浪漫,使北大才子陈生过人的才华得以充分地展现。 【小题 4】参考答案: 1:当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 问题,很多是因为就业者只顾选择一些热门、高薪、体面的工作,而对一些冷门行业很少问津造成的。像文中的 “卖猪肉 ”行业,很多大学生都瞧不起,北大才子陈生却因为对其有独特的见解并看清了这一行业存在的巨大潜能而走上成功之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只要对自己的才能和周围的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要思想不僵化,敢于走出观念的误区,瞅准一项自己有兴趣的行业,动用智慧,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开拓出一片人生的新
12、天地。 参考答案: 2:当今的大学生早已不是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但真正要让大学生放下 “天之骄子 ”的架子似乎并不容易。 陈生的猪肉卖出了 “北大 ”的水平,这足以提醒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懂得创新行行出状元。陈生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他懂得创新。大学生卖猪肉不要紧,怕的是你和市场上那些普通屠夫一样,卖的只是猪肉而没有用创新思维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概念。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摆在我们面前的虽然是严峻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竞争态势,但机会仍然无处不在。套用一句老话: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
13、题,要将结构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从内容、 结构、表达等方面回答。 【小题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找出有关陈生办校原因的信息,文中 “无论从行业还是自己的需求来说,我都要办学校 ”一句为回答这一提问提供了线索。其次是从整篇文章中寻找有关屠夫学校办学特色的信息,第二问的答案:不难寻找,关键是点要全、表述要合理。 【小题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准本体(创业)和喻体(谈恋爱),然后再分析它们在 “神 ”上有何相似之处。其次要明确比喻手法的表达功能:比喻写景状物时,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能使概括的东西 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
14、印象;比喻用来叙事时,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比喻用来说理时,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能使说明深入浅出,并使语言富有形象意蕴。最后是结合文本具体语境,做出具体赏析。 【小题 4】本题考查的是阅读探究能力。解答类似的题目要遵循两条原则、三个切记。两条原则是: 观点要有个性和创意,但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 答题时思维应该有根据,不能脱离原文,更不能任意发挥和不着边际。三个切记是: 切记有明确的观点; 切记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切记语言通顺流畅,表 述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鱼,飘在空中 江 飞 ( 1)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
15、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而狡黠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 ( 2)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跑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 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的狭小的一角了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 ( 3)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 4)我从湖边经过,从它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
16、尸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 5)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是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去。 ( 6)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 ( 7)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从不轻易 死去。 ( 8)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的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来的鱼腥的气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见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而奠定了寒冷的基调。 ( 9)母亲的鱼
17、一个挨一个的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那里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 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盗版影碟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衣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间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脚上。夜深了,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抚摩着被踢打过的青肿的脚踝,坐在地上,坐在黑漆漆的夜里,捱着饿。就这样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才把她放了。母亲
18、并没有告诉那个年轻的警察,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总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 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 10)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义乌的深夜好像也只有这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子,洗碗,洗菜,收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
19、厅里散场的人,到她们那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 。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持了大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来转去,还是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 11)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的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 光泽的鱼。我能料想到母
20、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 12)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隐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钩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来寻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 【小题 1】文章以梦境结尾,有什么作用? 【小题 2】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为什么 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 答: (2)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
21、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 答: 【小题 3】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题 4】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悟,谈谈你对标题 “鱼,飘在空中 ”含义的理解? 答案: 【小题 1】 照应开头 “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 ”,使文章首尾呼应。 含蓄而形象地点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小题 2】 (1)母亲对鱼有着特殊感情,鱼对母亲来说,特别重要,挣钱养家,供两个孩子上学,全靠鱼。鱼是母亲心中的希望与寄托,这希望
22、之火永不熄灭。 (2)这里有对母亲付出的感激,也有对自己前途的茫然。 “我 ”希望有一天能走出故乡,获得新生,但又不知能不能过上母亲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小题 3】 冬天街头卖鱼,勤劳执著。 北京街头兜售盗版影碟,为儿子的学费铤而走险、小心 翼翼。 义乌打工熬夜,安分守己,劳累恋家。 【小题 4】 鱼从水中跃起,像一只飘在空中的风筝; 母亲像城市里的一条漏网之鱼,为了生活而漂浮在城市里; 我像一尾鱼,离开母亲,走出农村,开始新的生活。 【小题 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答题时应从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照应开头 “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
23、 ”,首尾构成呼应;内容方面表达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含蓄而形象地点题。 【小题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思考深刻、透彻、全面,答得准确到位,是得分的 关键。如果只从表面去理解,必然会影响得分。第一句要深刻领会 “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 ”的含意。第二句要抓关键词 “与鱼为伴 ”“获得新生 ”“寻找新生 ”,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 【小题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确定要点所在原文中有关的区间非常重要,然后便是筛选、提炼要点,既不能漏选,又要提取主要的信息,要准确、到位。本题的答案:要点应从短文的第( 9)( 10)( 11)自然段中去筛选、概括。 【小题 4】本题重点
2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 “鱼,飘在空中 ”,要把鱼的命运、 母亲的命运和作者的命运联系起来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恐惧性营养不良 朱耀华 一天,我的门诊来了一个病人。病人四十来岁,面色苍白,奇瘦。经过检查,他患的是一种现在十分罕见的疾病 营养不良,而且相当严重。从他身上,并没有发现其他原发性疾病。老实说,平时,我见多了因为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而营养不良,几乎已经从我的病谱中消失了。 我对病人的妻子说,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多吃些鱼、肉、蛋,加强营养。她一听,笑了。她说,医生,实话对你说吧,我家里并不穷。钱,不是问题。 我有些错愕。 从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新课 高考 语文 原创 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