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4月月考语文卷.doc
《2011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4月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4月月考语文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 4月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两个小题任选其一)( 5分) (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离骚中说 “ 惟草木之零落兮, ” ,赤壁赋则说 “渺兮予怀, ”,其中的 “美人 ”都采取的是这种手法。 ( 2)六朝旧事随流水 ,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 , 靡不毕见。 (司马迁屈原列传) 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秋的名句,如:王勃滕王阁序 “潦水尽而寒潭清, ”;杜甫登高 “ ,渚清沙白鸟飞回 ”;苏轼赤壁
2、赋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凌万顷之茫然 ”;秦观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泉涓涓而始流 月涌大江流 恐美人之迟暮 望美人兮天一方 ( 2)但寒烟衰草凝绿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烟光凝而暮山紫 风急天高猿啸哀 纵一苇之所如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斐然悱恻畸形掎角之势收拾拾级而上 B 孝悌 /隶属剽窃骠骑将军裨将 /稗官野史 C瞠目 /称许恪守 /溘然长逝不啻 /叱咤风云 D吝啬 /褪色宽宥杳无音讯歆羡 /万马齐喑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悭吝远大报负 煊赫一时
3、凭心而论 B严竣博闻强识迫不急待融会贯通 C倾泄沆瀣一气合盘托出为虎作怅 D告罄光风霁月戴罪立功未雨绸缪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论你是否喜欢,无论你是否情愿,每一个学习汉字长大的人,都无法摆脱汉字背后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及其亘古绵绵的文化传统。 B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C温家宝总理和网民之间的互动,是网络民主的体现,而且上行下效,互联网在各级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 D水浒传英译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
4、直不可理喻。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去年,成都双流机场遭受了最为严重的大雾袭击,被迫关闭 3个多小时,造成了 63个进出港航班延误, 7个进港航班备降周边机场。 B科学家对 8200名中国人的基因进行了仔细分析,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有 0 3%的基因不一样,而且,讲不同方言的群体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基因差异。 C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D核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原因,主要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核恐怖主义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核材料流失和非法贩运风险上升造成的。 答案: C 现代
5、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中西医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西两种医学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到了近代。 尽管西医的实验研究有着巨大的先进之处,但是当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正以崭新的手段横扫中世纪西方医学的陈迹,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时候,在揭开疾病 微观奥秘的欣喜之中,在事物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却又孕育着一粒不祥的 种子。人们的思路由微观到超微观,由细胞到细胞核、线粒体、核糖核酸,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脱离整体调节作用的客观事实。这一倾向一直发展到 20世纪 30年代,西方医学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于是在西方医 学的营垒里,便相 继
6、出现了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塞里氏的应激能学说, 1937年哈里斯发现了丘脑垂体 内分泌的全身调节作用。他们的研究和观点旨在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这种观点通过近 30年来免疫学方面的长足发展,同样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再看中医的近代发展史,虽然不像西医那样显明,但隐约中也可看到有识之士试图把认识由宏观移向微观的尝试。吴有可的 “戾气说 ”,王清任的 “解剖学 ”,唐宗海、张锡纯的 “中西汇通 ”,都是这一尝试的具体表现。 综观中西医近百年动态,双方已各自开始了针对自身缺陷的纠 偏。一切事物,但凡发展,都是以逐步纠偏、逐步完善为前提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西医作为
7、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中,为了自身完善的需要,向一切可以提 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从而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 近年来西方世界掀起了中医热,虽然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其原因,但是更深层的含义则是西方已开始向中医借鉴,必欲取其精华而用之。可以断言,蕴藏在中医宝库中的整体观点、天人相应观点等当是西医首先掘取的内容,然后加以实验研究,在短期内为其所用,力图出现西医学术的再腾飞。时至今日,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 观推向微观已是当务之急,这是当前发展中医的惟一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系统,中医至今沿用推理思辨的古法缓缓行进。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个体
8、农业和分散手工业没有给中医发展提供向微观进展的机会,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但是时至今天,中国当代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行列,中医向微观 推进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当代中医工作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大胆地把思维推向微观,把西医的实验手段接过来,为我所用,发展自身,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期达到保住中医特色,并且开创现代中医的新局面的目的。在当 前条件下,发展中医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向西医索取,因为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西医结合是向西医索取(当然也包括中西医互相索取)的主要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的内涵中,作为中医工作者应该始终把 握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展中医的目的。 【小题 1】
9、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说以崭新的手段开创了中世纪西方医学的历史新纪元。 B人们的思路由微观到超微观的过程中,忽视整体调节作用这一客观事实,是近代西医发展过程中埋下的一粒不祥的种子。 C当前,发展中医的有效途 径之一就是做到洋为中用,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 D针对自身缺陷逐步纠偏、完善,中医正在向一切可以提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 【小题 2】 根据原文,下列属于 “中西医互补 ”的历史发展必然的一项是 ( ) A近代,巴甫洛夫、塞里氏、哈里斯等人的研究和观点旨在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 B虽然不像西医那样显明,但吴有可、王清任、唐
10、宗海、张锡纯等近代中医的有识之士试图把认识由宏观移向微观。 C时至今天,中国当代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行列,当代中医工作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为今用,保住中医特色。 D近年来西方世界掀起了中医热,一方面是其临床治疗的需要,另一方面表明西方医学已开始借鉴中医的精华。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医如果能够借鉴中医的整体观点,着眼于宏观,就可以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 B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给中医发展提供向微观进展的机会,因此,望、闻、问、切等古法有着先天的局限性。 C现代科技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 系统,中医至今沿用推理思辨的古法不利于自
11、身发展。 D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医之长也是西医之短,二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小题 1】 B【小题 1】 D【小题 1】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清 明 姚化勤 还是唐人的清明雨 ,纷纷斜斜 ,销人魂魄 ;还是宋代的杨柳风 ,微微徐徐 ,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子孙上坟来。 ”一个古老的节日 ,仿佛仍在家乡 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 ,一如遍野的麦苗 ,苍苍郁郁。 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惟有迷蒙的雨 ,缠绵的风 ,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 ,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 ,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 此刻 ,我站在
12、葬着爷奶的祖坟前 ,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 ,想起当时的清明节。 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 !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 ,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 ”的耕耘劳作 ,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 ,该是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的千古诗句 ,是幼苗对阳光 ,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 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 ,清明节莅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 ,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 了清明节的当天 ,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 “尚飨 ”的时候 ,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 ,想起了自己的责任 ,甚至会反躬自问
13、: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 不能建功立业 ,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 ,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 听母亲讲 , 父亲青年时 ,正赶上家乡闹黄水 ,爷奶讨饭死在外地 ,曾经念过几年 “子曰 ”“诗云 ”的父亲 ,几次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 ,推车贩盐 ,扛活打工 ,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 ,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 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 ,又起回爷奶的遗骨 ,安葬在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地上。为此 ,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以至 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 ,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一种古老的文化 ,仿佛润物无声的雨 ,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 ,将后辈们滋
14、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 ,村里的民风淳厚 ,温馨和谐 ,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 ,虽然不够富裕 ,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 ,爷孙相乐 ,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 ,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 ,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 ,更会遭人唾弃。 可如今 ,尽 管风雨依旧 ,时令依旧 ,而实质上 ,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 ,犹如失去灵魂的人 ,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 依旧的风里 ,你再难寻见 “杖藜扶我过桥东 ”的悠然老人 ,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 ,爷爷奶奶住村头 住进村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四川省 成都 外国语学校 高三下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