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
《2011-201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王心刚昨晚代表影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虽然年岁已大,但他 器宇轩昂 ,吐字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往昔岁月。 B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已经 改弦易辙 ,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穆萨迪把国旗降了下来,面对记者采访他激动地喊: “游戏结束了 !” C除了每周 精选的三场英超赛事直播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精彩的比赛点播,浓缩精华的比赛集锦、令人 拍案叫绝 的进球、让你捧腹不已的搞笑花絮。 D在中国人的眼里,君子和小人是泾渭分明、 判若云泥 的两类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等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类道德文章之中。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 , 。 , 。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 “次优选择 ”。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 政府、市场和社会 于是人们便将目光 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 B C D 答案:
3、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7 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C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 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封
4、禅 ,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 山泽,五岳写道: “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 ”秦汉时期关于 “封禅 ”的理论,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 “封禅 ”地点。泰山,可以看作是以 “封禅 ”作为主体礼仪的思想体系的地理支点。 封禅被看作庄严至上的政治仪式。泰山的神性,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的文化印痕。据说这也与王者 “封禅 ”有关。淮南子 说林有 “太山不上小人 ”的说法,高诱解释说,太山是 “王者所封禅处 ”,所以 “不令凶乱小人得上其上也 ”。 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的 动议,管仲则予以劝阻。他说,传说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 者七十二家 ”
5、,而留下比较明确历史记录的只有十二家,都是 “受命然后得封禅 ”。不过,所谓七十二家先古圣王封禅泰山的传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根据。文献通考卷八四封禅条,以秦始皇封禅起首,又有关于先秦封禅传说的辨析,以为 “古封禅七十二家 ”的说法,应当本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所不载, “非事实也 ”。其实,司马迁是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 “封禅 ”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学者。 “古封禅七十二家 ”“非事实也 ”的说法,大致是可信的。不过,这应当是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为标准而言。此前古代君王曾经以较原始较朴陋的形式 “封禅 ”,也是可能的。 关于秦始皇封禅和汉武帝封禅的记述,可以说是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最富有
6、文化深意的内容。关于秦始皇封禅,司马迁写道,秦始皇东巡郡县,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诸儒生讨论封禅的多种细节,秦始皇以为“各乖异,难施用 ”,不予采纳于是开辟车道,从南面登上泰山顶峰,立石颂秦始皇帝德,宣告完成了 “封 ”的典礼。又从北面下山,禅于梁父。据说其礼仪多采用雍地秦祭祀上帝的传统方式。秦始皇封禅泰山,仍然沿用秦地的传统礼仪。也就是说,封禅泰山本 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秦王朝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秦始皇有心这样做,然而却又不能十分彻底,秦始皇的文化性格和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于是可以由此得到片断的体现。 汉武帝封禅,是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司马迁对于这种仪式的
7、文化意义的理解,也在史记有关 “封禅 ”的记录中有所透露。于是有人说,“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 ”, “一字一句之中,无所不有 ”, “究竟我见有尽,意义无穷 ”。司马迁在史记 封禅书中写道,汉武帝初即位,心向儒学,尤敬鬼神之祀,曾经让儒生讨论设计封禅的礼仪,然而因为窦太后坚持以黄老之学为主导,压抑汉武帝身边的儒臣,封禅的动议不得不中止。然而文化史的进程不久就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司马迁写道,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汉武帝就征召任用儒学之士公孙弘等。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汉武帝重新计划施行“封禅 ”大典。 对于秦始皇、汉武帝 “封禅 ”故事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凌纯声先生注意到相关现象跨地域的共同表现,称
8、之为 “封禅文化 ”,并且指出: “这一封禅文化,不仅在时间方面起源很早,空间方面分布亦甚广。 ”甚至 “封禅文化的分布,不仅限于亚洲,它还见于中关洲和南美洲 ”。 (节选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泰山一一帝王封 禅的文化圣地) 注: 封禅:封为 “祭天 ”(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 “祭地 ”(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 梁父:又称 “梁甫 ”。山名,即梁父山。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一种非常庄重严肃的政治典礼,是古代帝王向全天下宣示天地认可自己执政合法性的仪式,而泰山则是举行这一礼仪的重要地点。 B淮南子 说林中 “太山不上小人 ”的说
9、法,印证了泰山在汉代人意识中是具有神性的,而且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 C文献通考中记录 “封禅 ”是从秦始皇封禅开始的,而之前先秦一些封禅传说,文献通考认为那只是一些齐鲁浅陋儒生的见解,不是事实。 D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的学者应是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他也认为 “古封禅七十二家 ”无根据,因此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有人认为史记中封禅为大,这主 要是从封禅的文化意义上评价的;作者也认为,在史记中有关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记述,是富有文化深意的。 B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泰山 封禅从准备到实施,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给我们
10、生动的展示了封禅的全过程,体现了古代君王对此的重视。 C秦始皇封禅泰山,没有采纳齐鲁儒生的建议,仍采用秦地的礼仪,体现了秦始皇的文化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 D司马迁写汉武帝封禅,介绍了他准备封禅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意义,那就是汉代初期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管仲劝阻齐桓公封禅泰山的原因,按风俗通义的解释就是 “壬者受命 功成封禅 ”,管仲认为 齐桓公还未功成,不足以接受天命,因此不能封禅。 B如果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做为标准,先秦古代帝王的封禅的传说或许是不属实的;而如果抛开这
11、一标准,先秦古代帝王曾经进行过封禅也是可能的。 C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卓越的功绩,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封禅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帝王也都曾经来泰山封禅过。 D “封禅 ”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但起源早、分布广,而且还传播到海外,不仅限于亚洲,甚至远达中美洲和南美洲。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错。第三段开头,史记 封禅书中也记载了秦始皇之前的一些封禅传说) 【小题 1】( “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 ”错。原文是 “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 ”“秦始皇有心这样做
12、 ”) 【小题 1】(根据结尾一段, “封禅 ”文化并非中国特有, “还传播到海外 ”错)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5分)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裒帝兴宁三年(公元 365 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 427 年),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丈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
13、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乘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营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
14、人生,所谓 “天才 ”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 追求与 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 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
15、多以扩展个人实 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 “猛志逸四海 ”,也曾经 “抚剑独行游 ”,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 田园。 公元 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 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 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固此油然而生。外患
16、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
17、,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 57岁。 (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 “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 ”的一方面原因。 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 C “外忠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 ”。但外忠内乱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 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 “猛志逸四海 ”, “抚剑独行游 ”
18、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 “乱世出奇才 ”,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 “奇才 ”。 ( 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分) ( 3)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 件的 ”,请简要分析其 “条件 ”。( 6分) (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 “归隐 ”呢,还是像孔子所说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呢 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1) AC ( 2) 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 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
19、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每点 3分) 来源 :Z_xx_k.Com ( 3) 不平凡的时代,让人的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 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有了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每点 3分) ( 4)观点一:像陶渊 明一样 “归隐 ” 理由: 归隐是独善其身,不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归隐不是单纯的苟且偷生,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观点二:像孔子所说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理由: 人生应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 应不惧失败,勇敢的去实现人生的理想。 (观点明确 2分,理由充分 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5
20、分) 青衣花旦 海飞 村主任在县剧团找到青衣和花旦的时候是下午,她们正在练功房里练功。她们看到斜阳把村主任的脸劈成了半明半暗的两半。村主任很年轻,但是穿得很土。村主任说我 是球山村的村主任。她们就问球山村在哪儿?村主任说球山村在很高的山上。她们这才看到年轻的村主任脚上的解放鞋沾满了黄泥。村主任看到了她们的目光,就很局促地移了移自己的脚步。村主任又说想请青衣和花旦去村里唱一场戏,清唱就行了。青衣和花旦相互 看了看,她们不愿意去,她们就说我们要收钱的。村主任说收就收吧。她们说很贵的,村主任问多少?她们就说了多少。沉吟了许久,村主任说,贵就贵吧。她们说,我们怎么去,得坐车吧,还有山路怎么吃得消走?村
21、主任说,我们早就有人等在山脚了,我们准备了轿子。如果你们不去,那么我也不回去了,请不 到你们村里人不准我再回去。青衣和花旦对视了一眼,只好点点头。 于是她们就去球山村。跟着村主任乘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一座山脚时,看到了两乘简陋的轿子,她们就上了轿。又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她们终于到了那个叫球山村的地方。许多村民围过来看,他们的表情很蒺然,他们没有看过穿得这么光鲜又长得这么漂亮的女孩子。青衣和花旦往山脚下一看,怎么也没见底,云雾一片。青衣和花旦就面面相觑,吐了吐舌头。 村主任指挥着大家干这千那,村主任说去把大爷、大婶接来,那两乘小轿就又开始工作了。简易的戏台已经搭了起来,村主任在家里招待青衣花旦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河北省 唐山市 高三上 学期 摸底 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