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 A汽艇搅绊阴谋鬼计毛骨悚然 B廖落长篙陨身不恤黯然失色 C漂泊精悍书生意气螳臂挡车 D款待和蔼永葆青春惨无人道 答案: D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
2、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遒 ( qi)劲 莅 ( wi)临长歌 当 ( dng)哭桀 骜 ( o )锋利 B呻 吟 ( yn) 潜 ( qin)能泪下沾 襟 ( jn)阳光明 媚 ( mi) C凌 侮 ( w)游 说 ( shu)婆 娑 su)起舞 豁 ( hu)然开朗 D 翌 ( y)年踌 躇 ( zh)重 创 ( chung)敌军妄自 菲 ( fi)薄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 9分,每小题 3分) 生物钟是一门跨学科科学。生物钟学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它可
3、以帮助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譬如,心跳平均每分钟 70次。而晚上只有 60至 50次。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 非同步。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人已经习惯于晚上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
4、变化。如果不适应,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这一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 循规律的。就拿高血压来说,早晨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降并趋于正常,夜间又会升高。借助血压计可以测量出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人可以根据血压升降的规律服药,而不是死板地一日三次。也就是说,一天服一次药就可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少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可省钱。 同样,针灸和理疗也要选择最佳时刻。选择的时间不当,也许还会造成不良后果。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给家鼠注射了增加肌肉收缩力的药物。药量相同,注射时间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早上
5、注射,家鼠几乎全军覆没,而晚上注射则无一死亡。 现代生物钟医学的主要研究 课题是,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根据 “生物钟 ”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能够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理疗仪。用得相当多的还有调节褪黑素生成的药物。 要学会维持正确的生物钟,否则就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紧张。要努力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节律与自己的生物钟相吻合,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和高效率地工作。 【小题 1】下列对 “生物节律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节律是对人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奇特机制。 B生物的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 C生物节律
6、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D生物节律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重要作用 【小题 2】对 “非同步 ”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物肌体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物现象。 B生物肌体不适应环境变化而导致肌体故障的状况。 C只用于人的肌体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病态或不适感觉。 D只用于人因病而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状况。 【小题 3】下列对 “生物钟医学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钟医学的原理是利用生物节律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B只有根据 “生物钟 ”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才能有疗效。 C根据疾病也有其 “生物钟 ”的情况进行治疗。 D根据人体的肌
7、能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治疗和预防疾病。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它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小题 1】见原文第三段 【小题 1】根据 “生物钟 ”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能够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共 22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 2)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 3)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8、。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 4)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 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 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 5)冷 !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 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 6)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 ( 7)冬
9、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 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 “冰山 ”,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 8)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 9)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
10、火,炖着狗獾肉 (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 ),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 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 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11)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12)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
11、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13)不仅仅是孩子们。 (14)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 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15)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6)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17)寒冷还会来的。 【小题 1】第 (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 “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12、分 ) 【小题 2】第 (4)段说: “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 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 ”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 (7分 ) 【小题 3】从文中看,作者回忆中的 “寒冷 ”有哪些 “异乎寻常 ”的味道 (4分 ) 【小题 4】第 (1)段作者说 “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最后一段又说 “寒冷还会来的 ”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7分 ) 答案: 【小题 1】 (1)在过去,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体验寒冷程度不够深刻。 (2分 )(2)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 (2分 ) 【小题 1】运用
13、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 (3分,答出四种中的任何三种即可 )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 (2分 )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 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 (2分 )。 【小题 1】寒冷带来的美景;寒冷给我一种疼痛的味道;寒冷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寒冷也有一种隽永的味道,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答出一点得 1分 ) 【小题 1】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 “寒冷 ”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 (2分 );结尾说经历 “寒冷 ”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 “寒冷 ”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 “寒冷 ”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 3 分意思对即可
14、 )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2分 )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安徽省 铜陵市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