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卷(有解析).doc
《2011-2012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卷(有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卷(有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卷(有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共 18分) 迈向充满希望的 2012 元旦献词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 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 2012。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形势空前动荡变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写下了 的新篇章。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于 9%,粮食生产连续 8年增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创 1985年来最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 1200万人,
2、连续 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房全年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工 1000万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兴起热潮 我们以各项建设新成绩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实现了 “十二五 ”良好开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深刻、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的艰难时局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更为处于变动和挑战中的世界带来 机遇与希望。 判断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是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
3、,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更应提振信心,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昂首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 从 2011迈向 2012,我们有 “中国信心 ”的实力。新中国成立 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30多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积累、科技基础、体制条件,实现更大发 展的实力底蕴深厚;我们战胜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内外考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不断释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立党为
4、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加强烈,改革发展依然是党心所归、民心所向;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这一切,为我们充满希 望地迈向 2012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环境。 从 2011迈向 2012,我们有 “中国信心 ”的底气。今年是实施 “十二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四个 “牢
5、牢把握 ”集中体现了对中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思考,表明党和政府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清醒判断,对复杂矛盾问题有重点把握,对科学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把思 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中国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新进展,深化改革开放就有新突破,民生改善就有新成效,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会迈上新台阶,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迎来新变化。 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 13亿人民
6、的共同奋斗,中国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美好的前途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12年 1月 1日社论) 【小题 1】根据上下文,对第 段中空缺的成语,选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五彩缤纷 B浓墨重彩 C光彩照人 D精彩纷呈 【小题 2】第 段列举 2011年各项建设成绩的一组事实和数字,其用意是 。( 2分) 【小题 3】社论说 2012年是 “充满希望的 ”一年,请
7、简述这样说 的两条理由。( 4分) 【小题 4】根据文本信息,下面对 2012年所做判断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3分) A 2012年对于我国发展,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B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C党中央对 2012年工作的总基调仍将与 2011年一样: “稳中求进 ”。 D 2012年中国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仍将是四个 “牢牢把握 ”。 【小题 5】 “献词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如节日献词、毕业献词等。请概括 “献词 ”的基本特点。( 4分) ( 1)语言色彩: 。 ( 2)内容一般包括: 、 、 等。 【小题 6】 中学今朝校报的新年刊首语展望 2
8、012年,打算引用这篇“元旦社论 ”的基本内容。请你为他们写一段百字篇幅的内容摘要。(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2分)充分具体地证明我国在 2011年已实现 “十二五 ”良好开局,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态势良好。 【小题 1】( 4分)三个要点答出两点即可: ( 1)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或: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我国机遇大于挑战。) ( 2)我们有 “中国信心 ”的实力,为迈向 2012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环境。 (或: 2011年实现了 “十二五 ”良好开局,提供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 3)我们有 “中国信心 ”的底气,党
9、和政府正确的战略思考和决策部署,为实现2012目标提供了保障。(或: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 13亿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美好的前途充满希望。) 【小题 1】 C 【小题 1】( 1)语言色彩:喜气色彩鲜明,感情饱满热烈。 ( 2)内容一般包括:回顾总结、祝贺祝愿、展望期许、鼓动号召等。(答对两点的 1分,答对三点得 2分。 【小题 1】【样例】 2012年是充满希望、奋发进取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仍 将严峻复杂,但我国机遇大于挑战。 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或: 2012年的基本任务) 是:按照 “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四个 “牢牢把握 ”的发展战略,以优异成
10、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小题 1】 “浓墨重彩 ”强调的是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去做的事,与第 段中 “过去的一年 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 “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相照应。而 A、 C、 D没有这层含义,且语法上与 “新篇章 ”不能搭配,不适用于形容业绩。 【小题 1】本段考查说明方法。本段列举各项数字和事实是为了说明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态势良好。这一句在原文中有原句,但只答这一 句不够完整。还要答出列数字和举事例的作用,即具体充分的证明。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较广,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可为学生提供参考。 【小题 1】错在 “仍将是 ”三个字。第 段中可知, “稳中求进 ”只是
11、“今年 ”的工作总基调。 【小题 1】本题考查对献词这种文体的认识。首先明确它用于何种场合,即可了解其语言特色及内容安排。献词一般用于各种祝福的场合,语言比较喜庆。结构一般包括祝贺祝愿、展望期许、鼓动号召,结合不同的场合可增加回顾总结,展望未来等内容。 【小题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摘要是一 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共 20分) 渡头闲想 施蛰存 乡间的小径把我引到这渡头来了。我该说它是古渡吗?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似乎以古渡较有诗意,然而恐怕这个渡头未必古;倘若说是野渡呢, “野渡无人舟自横 ”,也未尝不妙。无奈这里的
12、渡船上明明有人,船也忙得没有横的工夫,喔,让我想来,还有什么形容渡头的现成字眼呢?虽然花工夫翻几部书,也许会搜索出一些来的,可是一个形容词又值得了几文钱! 当我走到渡头时,在我前面的三个人都已经下了船。我立在岸上,看着这三个静静地 站立在船中的渡客和把着橹的舟子。说不定这时候他们对于我的怀疑比我对于他们的更大,这是从舟子招呼我的语气中可以分明地听懂的:摆渡吗? 在没有回话之前,我先在自己心中照样问了一句, “摆渡吗? ”于是我摇摇头。这摇摇头,在那舟子眼里,一定是以为我表示了并无摆渡之意,而实际上呢,我只是一种蒙蒙昧昧的不置可否的举动。 何以不置可否?那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摆渡的意味。我知道在
13、一刻之后,这渡船就会撑到对岸去的,船里的这些渡客也会在对岸上了岸,继续他们的行程。但我呢?我非但不知道对岸是什么地方,就连现在我伫立着的究竟是什 么处所也全不熟悉。我将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呢? 当我沉思的一刹那,已又有四五个乡人从田垄走来,相扶着下船。小小的渡船的两舷,已经贴着水面了。那舟子摇动着橹,发着轻柔的 G乃声,于是这渡船横流而去了。 “容与乎中流 ”, “春水船如天上坐 ”,我以为通常的情形下,坐船是一种人生的逸趣,不管坐船的或撑船的是忙人抑是闲人,是快乐人抑是忧愁人,当他在这飘浮之际,我想他一定能有至少十分钟来欣赏这乘船的滋味的。可是我觉得这乘船的趣味却不足以描绘那些摆渡的客人们
14、。 你试回头一看那渡船上的情形怎样?渡船的行程是不自然的, 它的橹自如一把截断江流的利剪。然而它又并不爽快地剪,它还得防备着拦腰而来的船头,因此只好曲曲折折地剪过去。那些渡客们既无风景可看,又无并行的船舶可以引为伴侣,而且更无那样闲逸的兴致。只因他们在下船的时候,心中就想到了上岸。他们乘船的观念,是无异于在岸上匆急地步行的 不,恐怕还更为严肃一些,你看他们各自静悄悄地鹄立着,即使是相识的同行者,也不再像在岸上步行时那样地谈笑自若了。 至于那舟子呢?他的命运也不同于普通的舟子。他没有浮家泛宅的乐趣,却又必须每天生活于水上。他终日沉默地摇着橹,从此岸到彼岸地转运着一 些匆急的旅人。 “逝者如斯夫!
15、 ”而他却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真是单调的生涯啊! 我想,做渡船上的舟子的,必须是个头脑简单的人,或是乐天安命的人。我想起以前所见到过的许多摇渡船的,他们好像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也许他们并不觉得生涯之单调,他们并不嫌厌他们的职业。看他们漠不经心地等候着渡客,又漠不经心地摇着船到对岸去,又漠不经心地从船板底下取出一瓶酒来仰头饮着 是的,他们大多是喝酒的,这种对于生活的恬淡态度,真使如我这样为衣食而奔走的人觉得不可理解了。倘若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白痴,就一定是一个善于处世的哲人;然而这两 种人在外表上是本来没有什么差异的。 现在,他已经从对岸渡了一船的客人回来了 回来?喔,我不知道这在他可算得是回来否?
16、 一左一右的欹侧着,这笨拙的渡船已经在渐渐地迫近了。我分明看见,那舟子老是望着我。我知道他不能了解我,也许更甚于我不能了解他。明明走到了渡口,却决无渡江之意,既然如此,那么独自匆急地踱到渡头来做什么呢?至于既非觅渡,又不回步,这样痴呆地立在岸上,又是什么用意呢?我想这喝饱了老酒的舟子恐怕未必会感觉到我因为正踟蹰于生命的江流的渡头,而不禁有单调之感吧。 客人们一个个地上岸了。他们各人付给了渡 资 并不交与舟子的手掌中,他们都很熟悉地把铜元放在船板上,兴奋地一跃上岸,继续各人的行程了。这使我偶然想起德国诗人乌兰的渡头咏 的末一节来: 哦,船夫,拿去吧, 我出三倍的摆渡钱。 因为除了岸边的我, 还有
17、你所看不见的 一双魂灵在我身边。 喔!这样说来,或许每个人都负载着灵魂行路,做人的责任也太重得可怕了,四野苍茫,我真凛然于这出三倍渡船钱的客人身旁看不见的一双魂灵了。 注释: 乌兰,一般翻译为乌兰德,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诗歌及民谣有民间传说的风格。本诗描绘了一个人带着自己(以及友人)的灵魂摆渡的情形。 【小题 1】从全文看,第 段中 “摆渡的意味 ”指的是 。( 2分) 【小题 2】第 段写了通常情况下泛舟的 “逸趣 ”,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小题 3】在第 段与第 段末尾,作者都用了 “单调 ”一词,但含义不同。 第 段的 “单调 ”的含义是: 第 段的 “单调 ”的含义
18、是: ( 2分) 【小题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小题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从不知如何形容眼前的渡口入笔,开篇诙谐幽默又引人入胜。 B第 段 G乃的桨声,既写眼前景况,又起到引出作者思绪的作用。 C文章第 段与第 段相互照应,表达出作者恨无知音的沮丧之情。 D第 小节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渡船上客人们的淳朴与诚信。 E.文章由渡口所见引发感慨,展现了一个文人苦闷迷茫的精神世界。 F.文章引用古诗文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又丰富了文章内涵。 【小题 6】文章结尾引用了德国诗人乌兰的渡头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作赏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上海市 浦东新区 第三次 模拟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