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语文卷.doc
《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段考试题语文卷 其他 根据原文,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8分) ( 1) ,风飘飘而吹衣。 ( 2)悟已往之不谏, 。 (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答案: ( 1)舟遥遥以轻 ( 2)知来者之可追 ( 3)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央浼 min拾掇 du朔风 shu得鱼忘筌 qun B傩送 nu陨首 sn 提防 d数见不鲜 shu C蹩脚 bi
2、熟稔 rn瓯越 u强近之亲 qing D出岫 xi捧袂 mis模棱两可 lng 答案: C 下列选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仓廒迤逦涎皮皇天后土 B岑寂尺犊讥诮轻鸢剪略 C慨叹坍缩付梓河辙之鲋 D帷幕糍粑疏朗高朋满坐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 的细枝。 (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 ,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 平地, 高墙, 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反映翻过绕过越过 B规范反映越过绕过翻过 C规格反应越过翻
3、过绕过 D规范反应翻过绕过越过 答案: C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 富丽堂皇 ,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 B有人认为,文章写得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 迎刃而解 了。这是一种误解。 C据韩非子 喻老篇记载,箕子从商纣王使用筷子的变化预见了商朝的灭亡,这确实称得上是 见微知著 了。 D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想 一蹴而就 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时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需要我们事前思考更周密些。 答案: A 选出语意连贯衔接顺畅的一项是 ( )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
4、读到朝墩甫上。 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 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 B C D 答案: D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文言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发生、发展甚至失败的过程。 B小说按篇幅,可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德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马克 吐温并称为世界文学史上 “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 C陈情表出自萧统编订的文选。 “表 ”,是古代
5、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文中李密陈述了自己作为 “亡国贱俘 ”不宜供事新朝的苦衷。 D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阐述了庄子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是一首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下列各题。(共 13分) 汉字的断想 张佐香 汉字是一株历经沧桑的参天大树, 即使飘落几片霜染的秋叶,都可能在众生的心头神奇地绽出新芽,蓬蓬勃勃地长成散文、诗歌、小说,构成一派春意盎然的生命风景。 回眸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风蚀凋残的岁月,终于繁衍成恢宏璀璨阵容强大史蕴丰厚的方块字。汉字是人类的史诗,凝固的音乐;汉字亦是思想奔流
6、的河床,灵魂飘逸的舞姿,精神的形象写真。 逆流而溯,汉字是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汉字是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漓;汉子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汉字是太白的杯中酒,雪芹的梦中泪;汉字还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但求一字数根须。汉字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歌赋,是功垂青史的史书传记;汉字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汉字亦是似字 非字的仙风道骨、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 汉字能载道。汉字有妩媚有温婉,有激烈有颓废,有儒家之理有佛家之善有道家之空。灵澈浑阔的汉字既是参禅之壁,亦是入世之门;既是普渡众生之舟,亦是叩问天国之磬。智者、仁者、寿者,皆缘能精文悟道。悟出人生玄机者成为先贤至
7、圣,悟出升迁之道者立时锦袍加身。字是门楼书为屋。以文求道,可建精神圣殿;以文求官,可砌黄金之屋;以文求爱,可垒藏娇之穴。 我所读到的汉字皆以纸张为巢居,如同古老的鱼群在纸面呼吸。 纪实与虚构、抒情与叙事、比喻与对白,通过语法与修辞的手段,人类诸多建筑师在纸上用汉 字建构精神的华殿。促使我亲近汉字的原因,纯粹是为了获得乐趣。汉字把我包围起来,并在现实世界面前拉起一道帷幕。背对人间、背对尘嚣、背对世事的浮尘,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乐于思索的,阅读我乐于阅读的。我的灵魂彻底裸裎,想像全部释放,汉字的精灵在书中召唤着我、引领着我。阅读汉字是一种幻象、一种飞翔。汉字给予我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甚至
8、比汉字以外的尘世还来得真实。 我的灵魂在汉字里沐浴,被汉字熏香。我在汉字砌成的心灵的殿堂里静静地梳理爱与美的羽毛。(选自张佐香文集) 【小题 1】综观全文,说说题目中 “断想 ”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文章从哪些方面抒写了对汉字的断想?( 4分) _ _ _ 【小题 2】读文中画线句 ,根据第二段内容并结合自己对汉字的了解回答 “历经沧桑 ”的内涵。( 2分) _ _ 【小题 3】读文中画线句 ,指出其所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分) _ _ _ 【小题 4】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意。( 3分) _ _ 答案: 【小题 1】断想:片段的感想。( 1分)从汉字的发展演变、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以及我从中获
9、得的精神愉悦等方面抒写对汉字的断想。 【小题 1】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风蚀凋残的岁月;( 1分)在历史的长河中遭遇过秦朝的 “焚书坑儒 ”、清代的 “文字狱 ”等惨剧。 【小题 1】运用了 比拟、比喻 修辞手法。( 2分)首先,作者写 “汉字皆以纸张为巢居 ”赋予了从生物学角 度上讲没有生命的 “汉字 ”以动物的特点,这就是比拟;其次,作者说汉字 “如同古老的鱼群 ”,又是比喻。作者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赋予了汉字生命的特点,也使语言变得生动、充满灵气。 【小题 1】这段话形象、生动地道出了汉字给 “我 ”带来的独特妙处和 “我 ”对汉字的无比喜爱之情。 (1分 )汉字陶冶着 “
10、我 ”的灵魂,使 “我 ”心旷神怡;( 1分)使“我 ”更加明白 “爱 ”与 “美 ”的真谛,并不停地用它传达 “爱与美 ”。( 1分) 【小题 1】写出 3个方面即计 3分。 【小题 1】 1分,写出其他与汉字历史相关的内容也可。 【小题 1】 2分,酌情给,意思对 即可。 【小题 1】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 6分,每小题 2分)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 “理想国 ”:中国的 “知识阶级即 哲人 对
11、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 ”,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 ”是, “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 “理想国 ”,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 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
12、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
13、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 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小题 1】有关 “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
14、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小题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 “朝廷立国,文人立命 ”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 ”,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 “文人 ”即 “哲人 ”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湖南省 浏阳 中高 学期 段考 试题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