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第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卷.doc
《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第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第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第二十三中学高二 4月月考语文卷 其他 名句填空( 8分) ( 1)悟已往之不谏,( )。 ( 2)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 (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迤逦 ( y l)口呐 ( n)央浼 ( mi)桂棹兰桨( zho) B怂恿 ( sngyng)矫饰( jio)庇( b)佑朔( shu)风 C砍斫( zhu)掇( du)将艾蒿( ho)祈( q)祷 D包扎( zh)处( ch)罚恣意(
2、z)联袂( mi) 答案: D( A跬 ku B锲 qi C给 gi)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笑泯恩仇 苍茫 水蒸气 名著精典 B脚踝 车蓬 笔杆子交头结耳 C唉声叹气惦念 贪赃枉法 直截了当 D人才荟萃气喘吁吁 刷羊肉 鸦鹊无声 答案: B( A名著经典 C乌篷船 D嬉戏)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神秘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更显得温馨浪漫了。 B 11月 8日,广州正式取消亚运公交地铁免费乘车措施,公交和地铁客流回落、秩序良好,许多市民称政府能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措施,是群众众望所归的务实行为。
3、 C中国文化的现实状态并不让人满意:余秋雨先生本着弘扬中国文 化的使命,把厚重的知性化成明快浅显的线条,以期广大读者能够接受,结果很多读者却不知所云。 D小村官之所以变成大硕鼠,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是土皇帝土霸王思维,二是家族意识,三 是 “村里的就是俺家的 ”,四是监督部门尸位素餐。 答案:选 D。( A,冰清玉洁:象冰那样清净,象玉那样洁白。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出自汉代桓谭新论 妄瑕: “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 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众望所归,指某人得到群众的信任、期待,用在此处错误有二, “群众众望所归 ”重复,且对象应是 “人 ”而非 “
4、行为 ”。 C,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而不是指听者不理解,对象有误。 D,尸位素餐,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用在此处恰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A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介绍的她如何以 “中国式 ”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经验引起了美国关于 “中美教育方法 ”的大讨论。 B澳门日报日前刊出社论说,围绕着是否应该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人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因而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屡禁不止,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C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安理会改革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愿与各方保持接触,通过广泛、民主协商,共
5、同努力,改革朝有利于维护联合国整体利益和会员国团结的方向发展。 D北京卫视推出的忐忑百人合唱版成为兔年春节网上转帖最快的视频之一,百位翻唱者中有的是龚琳娜的粉丝,有的是选拔出来的网友,有的来自合唱团,年龄跨度涉及到各个年龄层 。 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亚文化不是一个人的文化,而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部落的文化。 。 它变成了一种亚文化的现象 将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的帖子炒出来 这就是 “无聊的力量 ” 潜伏在网络世界中的一拨人共同发力 最终呈现了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 曾记否,贾君鹏一帖发布后 A B C D 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
6、( 4)题。 (25分 ) 你必须做出选择 文 /奚同 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
7、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 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
8、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 “另类 ”。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 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
9、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 。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 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 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 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 “ 咚 ”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10、拉得太好了,这才 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他 ”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的人, “他 ”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
11、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而他又具有叛逆性格,长久的压抑,伴随着他长久的叛逆。 B在痛苦磨炼中 “他 ”既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的演奏, “他 ”正是将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才取得巨大成功。 C小说的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主题。第二人称 “你 ”,就是指小说中的 “他 ”,“必须 ”以肯定的语气对 “选择 ”加以强调,又引发人们对 “选择 ”的深刻思索。 D这篇小说行文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 “他 ”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引入回 忆,运用了倒叙和插叙;故事在高潮处骤然转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小说含义深刻,引人深思。他的痛苦与反抗告诉我们:教育者可以把
12、自己的理想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 2)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 “他 ”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有哪些方面 简要分析。 (6分 ) 答: ( 3)请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6分) 答: ( 4)不爱拉琴的 “他 ”却成了当年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试探究:这样的结果蕴含着怎样的深刻意蕴?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8分) 答: 答案: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学年 辽宁省 大连 第二十三 中学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