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4讲巩固练(含解析).doc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4讲巩固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4讲巩固练(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4 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汉代加强中央集权 1宋朝地方政治制度 2元代加强中央集权 3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官僚政治体制的弊端 4唐代中枢权力机构 5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宋代分割相权的措施 6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选举应试情况7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8明太祖严防外戚干政 9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代监察制度的不足 10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科举规定 11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国古代增强司法审判公正性的措施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1.(2018山东济宁一模)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 )时期政治家主张汉文帝时期贾谊欲天下之治安,莫若
2、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人汉景帝时期晁错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2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于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A.无为而治 B.强干弱枝C.郡国并重 D.重视儒术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叙述的分析和正确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贾谊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晁错主张“削之”,主父偃主张“推恩于子弟不削而稍弱矣”,三则材料都有削弱诸侯力量,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思,故 B 项正确。三则材料都是积极有为的治国主张,故 A 项错误;C、D
3、 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应排除。2.(2018河北衡水二调)宋代从乾德元年(963 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知,即兼理、兼管之意)馆陶县,监察御史王佑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 。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B.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解析:C 本题考查宋代地方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可知,中央任命原担任中央官职的官员兼理地方县的长官,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知县的设立,不能体现县取代州,故 A 项错误;中央任命县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能表明君主随意使用权力,故B 项错
4、误;材料体现了地方行政制度,并不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故 D 项错误。3.(2018河南安阳一模)至元元年(1264 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世袭制度 B.加强军事控制C.抑制割据势力 D.控制官吏任免解析:C 根据材料“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可知,元世祖忽必烈的做法有利于抑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并不代表对蒙古贵族世袭制度的废除,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
5、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度的废除,没有反映加强军事控制方面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控制官吏3任免不是主要目的,抑制割据势力才是主要目的,故应排除 D 项。4.秦汉以后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即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的政治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体制的弊端C.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D.胥吏的权力大于官僚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后,分封制逐渐被废除, A 项错误;官僚政治体制下,国家官员任期制和回避制渐成定制,任期制要求一个官员不能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太长,回
6、避制则要求官员不得在自己家乡及邻近地区任职、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不能在同一部门或地方任职。因此产生必须依赖比官员熟悉情况的衙门胥吏处理公事的情形。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B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强调地方对中央的影响,而是强调官僚体系内部出现的问题,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比较胥吏和官僚的权力大小,D 项错误。【新知生成】 官、僚、吏:官就是正职,即长官;僚就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官和僚都是官员,有品级,叫“品官”或“朝廷命官” 。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地位极低,待遇也极低。5
7、.(2018河北衡水调研)唐太宗认为,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门下省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D.设立门下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解析:C 本题关键是把握材料第一句“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唐太宗认为,最高统治者才是政治清明与否的关键,即顶层政治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故 C 项符合题意。 “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门下省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是为了防止决策失误而不是限制皇权,故 A 项错误;B 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因为材料重在强调对皇
8、帝的决策审查;唐代门下省是三省之一,负责政令审查,与中书、尚书共同组成最高行政机构,故D 项错误。6.(2018山东德州一模)宋代对御史台和谏院官员候选人的资序和实历加以严格限制,甚至对推举人也有明确规定。剥夺了宰相对台谏官员的任免权,同时取消了宰相和执政对台谏官4员的推荐权。该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B.能够保证台谏官员的公正C.避免了宰相专权D.利于发挥台谏的监察功能解析:D 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代表皇权监察百官,A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对台谏官员能力和独立性的要求,但台谏官员在履职过程中是否能公正无法判断,B 项错误;剥夺宰相对台谏官员的任免、推荐等权有利于限制相权
9、,但“避免了”说法不准确,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对监察体制的规范化,这有利于使御史台和谏院官员的监察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D 项正确。7.(2018广东汕头二模)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 408 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 春秋,还涉及战国策 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B.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C.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解析:B 本题考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公元 408 年属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故 A、C 两项错误;当时西域地区为割据势力或少数民族政权占据,
10、故 D 项错误;材料“策试内容涉及诗经 春秋,还涉及战国策 史记等典籍”说明文化方面新疆与中原地区并没有割裂,文化上的认同是政治上统一的重要条件,故 B 项正确。8.(2018河北衡水二调)南宋的戴表元说:“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 ”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祐四年(1256 年)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 7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 )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C.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D.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解析: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出现在秦朝,因此 A 项错误;科举制根本上维护封建统治阶5级利益,因此 B 项错误;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巩固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