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九年级 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表面喷漆阻止了铁和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减慢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B 冰箱保存食物是利用低温减缓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C 扇子扇煤炉火是向炉膛中吹入空气,使炉膛中氧气浓度增大,从而使燃烧更剧烈; D 木头电线杆底部烤焦,碳化,可以使其不容易被腐蚀,因为碳单质在空气中稳定。 考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
2、确实中考中经常出现,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 m)随反应时间( 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若该实验在天平左 右两盘完成,反应结束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锌比铁活泼,反应速度较快,先反应完,所以 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所以酸完全反应完,金属消耗的质量不相等,剩余也不相等,锌的原子量较大,所以锌
3、和铁质量相等时锌所含的原子数较少,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最终消耗的锌质量较大,所以根据题意,有两种情况,第一锌和铁都有剩余,第二锌和酸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酸溶液相等,两种金属质量相等,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反应结束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 考点:金属和酸反应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难度较高,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g 52 18 2 6 反应后的质量 /g 1 11 x 6 A丁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x为 60 D
4、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517 答案: 试题分析: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 51g,乙物质质量减少了 7g,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丙物质质量反应后增加 58g, x为 60,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52-1):( 18-11) =517,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丙分解生成甲和乙。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质量守恒定律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考察形式越老越多样化,但本质是不变的,要审清题意,联系定义。 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 “王水 ”(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 “王水 ”中形成 HAuCl4(四
5、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 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王水 ”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金比氢活泼; HAuCl4中, Au的化合价为+3价; “王水 ”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王水 ”溶解黄金生成 HAuCl4是化学变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金排在氢元素后面不如氢元素活泼;根据化合物中中化合价总和为零, HAuCl4 中,Au的化合价为 +3价; “王水 ”中含有浓盐酸,可以腐蚀铁桶。 考点:金属性质 点评: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考察较为灵活,这类题目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应引起重视。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
6、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 如灯泡发光放热; 有很多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金属; 含一种元素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属于混合物; 氧化物的定义是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尽管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比如硫酸
7、钾。 考点:基本化学定义 点评:此题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科研人员在 20 , 1个大气压和其它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就可以结成冰,称为 “热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冰 ”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B结成 “热冰 ”后,分子停止运动 C “热冰 ”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 D “热冰 ”是氧化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所谓 “热冰 ”只不过是水的另一种存在状态,只是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为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相同,通常情况下,分子一直是不断运动的,根据题意,改变条件 “热冰 ”就会变成水, “热冰 ”仍然是由水
8、分子构成的,是氧化物。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点评: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年在中考中考察越来越灵活,往往和一些陌生的知识相结合,注意仔细审题联系学过的考点即可。 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应该握住距离试管上端约三分之一处左右摇晃; C、 D 应夹住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且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 考点: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点评:对于仪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难度不大,注意总结。 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化学性质相同 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 表示的是原子, 表示的是离子 D
9、 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 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根据元素定义,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同类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是同种元素;核内质子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为原子,不相等为离子;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四个。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这些说法合理的个数是( ) 工业上用 “蒸馏法 ”淡化海水来解决淡水危机 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当石油枯竭时,可用高粱、玉米来制造酒精代替汽油做内燃机的燃料 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减少二
10、氧化硫的排放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让燃料充分燃烧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节约燃料 较清洁的化石能源为天然气,它的使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含硫燃料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A 2 B 3 C 4 D 5 答案: C 试题分析: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适度使用不会污染水体; 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燃烧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会加重温室效应。 考点: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常识 点评: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属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
11、课本。 某工厂为防止环境污染和回收贵重金属,向含有 Cu( NO3) 2和 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的描述,下列四种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 Ag和 Cu,可能含有 Fe B滤渣中一定有 Ag、 Cu、 Fe C滤液中一定含有 Fe( NO3) 2,可能含有 AgNO3和 Cu( NO3) 2 D滤液一定含有 AgNO3和 Cu( NO3) 2,可能含有 Fe( NO3) 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可以将铜和银完全置换出
12、来,滤渣中肯定存在铜、银、铁三种,滤液中肯定存在硝酸亚铁,肯定不会存在硝酸铜和硝酸银。 考点:置换反应 点评:这类题目属于有关置换反应的推断题,注意细心读题,仔细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有助于灭火;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会造成漏电;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通入空气,使火势蔓延; D 煤气泄露时,打开电器开关会可能产生火花,从而引燃煤气。 考点:灭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湖北省 武汉市 第二十三 中学 九年级 12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