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鄂州市九年级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北省鄂州市九年级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北省鄂州市九年级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北省鄂州市九年级下学期 4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 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 “稻草变为黄金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为非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 CCl4是一种化合物 D制造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金刚石是碳,为非金属单质,正确, B、以 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CCl4中 C的化合价为 +4,而金刚石是碳单质,化合价为 0,所以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
2、生了改变,错误, C、 CCl4 是一种化合物,正确, D、制造金刚石的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方程式,元素的化合价,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氢氧化钴 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Co 2HCl CoCl2 H2, CoCl2 2NaOH Co(OH)2 2Na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 为置换反应, 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铜不会与盐酸反应,而 Co 会,说明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错误, B、反
3、应 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反应 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正确, C、氢氧化钴 Co(OH)2受热易分解,说明化学性质不稳定,错误, D、氢氧化钴 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所以氢氧化钴不能干燥氯化氢气体,错误,故选 B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碱的性质 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 L端与 R端的液面使其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b管中铁钉无明显锈蚀 B L端与 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D若将 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
4、快铁的锈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的一个复杂的缓慢氧化反应,由于 b试管中是干燥的空气,没有水分,所以不会生锈,正确, B、试管 a满足铁生锈的条件,故铁生锈消耗了试管 a 中的氧气,从而使试管 a 内的压强降低,与试管 b内形成压强差,所以 L端液面上升, R端液面下降, C、试管 a内铁生锈,而试管 b 内铁没生锈,通过对照,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正确, D、盐溶液会加快铁生锈的速率,所以若将 a 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正确,故选 B 考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如图是 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 时
5、, A、 B、 C三种物质中, 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 P点表示 t1 时 B、 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一定温度时,要将 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 D 20 时,给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 A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而判断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 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
6、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 ,A、从图可以看出: t2 时, A、 B、 C 三种物质中, A 物质的 溶解度最大,正确, B、 t1 时, B、 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一点,所以 P点表示 t1 时 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正确, C、一定温度时,要将 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正确, D、 20 时,给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由于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有晶体析出的是 C物质,错误,故选 D 考点:溶解度曲线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
7、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可能是催化剂 B a、 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 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为 3g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物、生成物, b 反应前 10g,反应后 2g,说明是反应物,反应了 8g, c反应前 10g,反应后 21g,说明是生成物,生成了 11g,而 d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这样可以判断 a也应
8、该是反应物,故反应可表示为: a+bc,是化合反应,所以 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反应物 a、 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生成物 c中元素种类相同,正确, C、物质b作为反应物,可能是单质,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 a的质量为 3g,所以反应后 a物质的质量应为 8g,错误,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 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B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C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而石墨
9、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用 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可以成功, B、硬水变成软水,可采用加热煮沸或蒸馏,错误, C、蜡烛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碳粒,所以可以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正确,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所以用食醋可以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正确,故选 C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硬水软化的方法,酸的性质 “低碳生活 ”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 “低碳 生活 ”的做法是 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 B经常开车上班 C使用节能灯泡 D节约每一滴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低碳生活 ”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
10、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而经常开车上班,就会增加汽油的燃烧,这样就会增加资源的浪费,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错误,故选 B 考点:低碳排放 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小明灼烧棉花、羊毛、涤纶三种纤维得到下列气味: 纤维编号 灼烧时的气味 特殊气味 烧纸气味 烧焦羽毛气味 则棉花、羊毛的编号分别为 A B C D无法断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区分各种纤维的方法就是燃烧,燃烧后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合成纤维,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的是动物纤维,有烧纸气味产生的是植物纤维,而棉花是植物纤维,羊毛是动物纤维,涤纶是合成纤维,故选 C 考点: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鉴别 中国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北省 鄂州市 九年级 学期 调研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