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九年级 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用 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 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答案: B 试题分析: 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滴加白醋,实际上是对白醋进行稀释,则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对于酸性溶液来说酸性越强 pH数值越小,故实际的白醋pH会小一些。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一定温度下,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
2、加入氯化钠固体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盐酸酸性减弱, pH变大但不会达到或超过 7,图象超过了 7,故 A错误; B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溶解一部分氯化钠固体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但加入氯化钠固体前溶液质量不为零,故 B错误; C镁和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热量逐渐增加,反应结束时产生的热量最多,然后热量逐渐减小至室温,故 C正确; D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产生的氧气一样多,只是反应的速率不同,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
3、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既符合题意又书写正确,且所属反应类型也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H2O2 H2 +O2分解反应 B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3CuSO4=Fe2(SO4)3+3Cu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H2SO4+Mg(OH)2=MgSO4+2H2O复分解反应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 2P2O5化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 的标注是否正确;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4、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OH) 2+2HCl=MgCl2+2H2O;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 “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既符合题意又书写正确,且所属反应类型也正确;故选 D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 Ba(OH
5、)2溶液、过滤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CuSO4溶液( H2SO4) 加足量铜粉,过滤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Na2CO3能与适量的 Ba( OH) 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 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 酸钙不溶于水,反
6、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铜粉与 H2SO4溶液不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 B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 B KNO3和 Ca3(PO4)2都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 N、 P、 K等营养元素 C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汽油和洗涤剂除去油污都是乳化过程,与食醋除水垢的原理不同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
7、根据灭火原理: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Ca3( PO4) 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是复合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草木 灰显碱性,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选项说法正确; D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
8、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食醋除水垢是利用的是碳酸钙能与食醋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原理均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D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黄金有价、玉无价 ”,某一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 NaAlSi2O6,关于NaAlSi2O6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 B相对分子质量为 202克 C该物质由 10个原子构成 D该物质中含有三种金属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钠元素显 +1价,铝元素
9、显 +3价,氧元素显 -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 +3) +2x+( -2) 6=0,则 x=+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克 ”,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 NaAlSi2O6是由 NaAlSi2O6的分子构成的, 1个 NaAlSi2O6分子由 10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 NaAlSi2O6是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钠、铝两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在化学实验室中,对某种
10、化合物的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 K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的物质一定是 A BaCl2 B CuCl2 C Na2CO3 D Ba(NO3)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有的钾盐都会溶于水,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进行分析;所有的钾盐都会溶于水,加入硫酸钾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所以原化合物提供了钡离子;加入硝酸银也出现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只能是氯化银沉淀,所以原溶液提供了氯离子,故选 A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及
11、现象 能一次鉴别 AgNO3、 Na2CO3、 NaCl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 NaOH溶液 B BaCl2溶液 C盐酸 D硝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提供的选项在鉴别三种物质时,应出现三种完全不同的现象,否则不能鉴别, 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钠都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 A错误; B氯化钡和硝酸银、碳酸钠都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 B 错误;C盐酸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和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钠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正确; D硝酸和硝酸银、氯化钠都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某化工厂以石灰石、纯碱和水为主要原
12、料制取烧碱。在制取过程中的变化关系可表示为: 。上述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石灰石作原料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实现转化: CaCO3CaO+CO2; CaO+H2OCa( OH) 2; Ca( OH) 2+Na2CO3CaCO3+2NaOH; 依据各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判断上述反应分别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故选: C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脚汗多的人易产生 “脚臭 ”。在潮湿的环境里,细菌的大量繁殖是产生 “脚臭 ”的原因之一。将洗净的袜子、鞋垫在某溶液里浸泡一下,
13、取出晾干后再穿着,可防止 “脚臭 ”。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来配制这种溶液的是 A Na2SO4 B CuSO4 C KCl D AgCl 答案: B 试题分析:脚汗多的人易产生 “脚臭 ”,在潮湿的环境里,细菌的大量繁殖是产生 “脚臭 ”的原因之一,细菌是蛋白质,重金属盐可使它变性;故洗净的袜子、鞋垫可以浸泡 CuSO4溶液里,杀菌;故答案:为 B 考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有三瓶无色液体:水、石灰水、稀盐酸, 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石灰水、水、稀盐酸 B石灰水、稀盐酸、水 C稀盐酸、水、石灰水 D水、石灰水、稀盐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大于
14、 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石灰水显碱性, pH大于 7,水显中性,pH等于 7,稀盐酸显酸性, pH小于 7。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aCO3、 HCl B KNO3、 NaCl C Cu(OH)2、 HCl D FeCl3、 NaOH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碳酸钙跟盐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硝酸钾溶液跟氯化钠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15、不能 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铜跟盐酸相互交换成分有水和氯化铜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铁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 B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可使二者的优点互
16、补,所以 A 正确;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能提高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所以 B正确; C养殖产生的粪便可用作种植的肥料和制沼气的原料,制沼气产生的废料可用作种植的肥料,种植的桔杆可等可用作生产沼气的原料,所以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 C正确; D硝酸铵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所以 D错误;故选 D 考点: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二氧化碳的用途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 NaOH溶液除 CO2中混有的 HCl气体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
17、酸钙和氢氧化镁) D用 BaCl2溶液除去 KNO3溶液中混入的少量 K2SO4,得到纯净的 KNO3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 D选项可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CO2和 HCl气体均能与 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姜堰市 第二 中学 九年级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