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木材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蜡烛成灰的过程中,有燃烧发生,故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花香四溢是分子在运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反应前后
2、 原子数目;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 原子种类; 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一定不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下图中 “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 A 2H2 + O2 2H2O B 2C O2 2CO C 2CO + O2 2CO2 D H2 + Cl2 2HCl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属化合反应,且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化合物分子,且反应是分子个
3、数比为 2:1:2 。故选 C。 考点:化学方程式 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略向下放置燃烧得旺 (如图所示 ) ,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的着火点低 B空气中的氧气量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的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略向下放置燃烧得旺,主要是竖直向上不能对火柴进行加热,火柴梗的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考点:燃烧的条件 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露,迅速
4、开启换气扇 B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 C煤矿井下停电,赶快引燃火把照明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要做灯火试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煤气泄露,若开电气可 能会产生点火花而发生爆炸, A错误;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增大了空气流通,火势会更大, B错误;煤矿井下可能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火把照明可能会发生爆炸, C错误;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与生活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故选 A。 考点:溶液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5、( ) 事 实 解 释 A 汽油除可用于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汽油能溶解油污 B 洗洁精可用于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C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D 汽水喝入到人体内之后会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里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故选 C。 考点:化学原理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 ,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B相同温度下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有无泡沫或泡沫多少进行区分 D要确定室温时某溶液是否饱和的
6、方法:室温时蒸发一部分水,观察有无晶体析出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的溶解度与稳定有关, A错误;相同温度下 ,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不同种溶质不能比较, B错误;要确定室温时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再往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看是否会溶解, D错误。 考点:溶液、水 我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修建地铁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合成纤维 B生铁 C锰钢 D硬铝 答案: A 试题分析: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金属或非金属制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成纤维属合成材料。 考点:金属材料 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下列物质不合适的是( ) A CuSO4溶液 B
7、H2O C稀硫酸 D稀盐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所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铁粉不能溶于水, B错误。 考点:除杂 某不纯的铁 5 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 0 21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 ( ) A Zn B Cu C Mg D Ag 答案: C 试题分析:假设铁的质量为 5 6g,那么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 2g,现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0 21g,则混入的另一种金属 5 6g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定比铁多,故选 C。 考点:金属与酸的反应 在 AgNO3、 Cu(NO3)2和 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
8、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 Fe(NO3)3 B滤液中一定有 Fe(NO3)3和 Zn(NO3)2 C滤渣中一定有 Ag、 Cu和 Fe,一定无 Zn D滤渣中一定有 Ag、 Cu、 Fe和 Zn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属与多种物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把金属性弱的先置换出来。现在 AgNO3、 Cu(NO3)2和 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铁位于锌的后面,故不能把锌置换出来,故一定没有锌。银的活动性比铜若,故铁先把银置换出来,在把铜置换出来。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有铁剩余,故铁过量。故选 C。 考点:
9、置换反应 为探究 X、 Y、 Z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 Y、 Z分别与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反应,都生成 +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对 该图像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X、 Z、 Y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X、 Y、 Z X、 Y、 Z依次可能是: Mg、 Zn、 Fe 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Z Y X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产生气体的速度可知,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X、 Z、 Y ;由于都生成 +2价金属的硫酸盐,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气体越多,故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Z Y X , X、 Y
10、、 Z依次可能是: Mg、 Fe 、 Zn 。故选D。 考点:金属的性质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氧化锰是反应中的催化剂,质量不变, A错误;由于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减少,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B错误;由于稀盐酸不足,金属过量,故只能根据酸的质量来计算,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等, C 错误。故选 D。 考点:化学反应与图形 某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 1
11、)通过实验 A,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2)对于实验 B,一周后观察到试管 中的铁钉上出现较多红色固体,由试管 得出: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同时直接接触。 ( 3)实验 C是用来证明 CO2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 4)实验 D的小烧杯中无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答案:( 1) 温度达到着火点 。( 2) 氧气和水 。 ( 3)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 4) 红色 。 试题分析:( 1)通过实验 A,它们燃烧的快慢不相同,说明物质燃烧要达到着火点,且着火点越低,越
12、容易燃烧; ( 2)试管 中的铁钉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 3)塑料瓶变瘪是因为瓶内的压强变小。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塑料瓶更瘪; ( 4)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考点:常见实验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 g) m 39 0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表中 m为 1g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9:8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乙
13、的质量是 30g,反应后是39g,则说明反应中生成了 9g;丙则是由 17g变成 0g,即反应了 17g;而丁的质量增加了 8g,说明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的质量没变,说明甲要么没有参加反应,要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该反应可表示为丙 乙 +丁,属分解反应。故选 B。 考点:质 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14、,放出热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考点:燃烧的现象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 5监测指标,下列做法不会改变 PM2 5检测 结果的是( ) A海水晒盐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答案: A 试题分析:海水晒盐是蒸发的过程,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燃放鞭炮、露天焚烧垃圾、工厂排放烟尘均会产生大量的 PM2 5。 考点:环境保护 下列活动不符合 “低碳生活 ”的是 (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答案
15、: B 试题分析: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考点:环境保护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态的氧气高锰酸钾 B自来水澄清石灰水 C冰水共存物洁净的空气 D水冰水共存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液态的氧气和高锰酸钾均属纯净物;自来水和澄清石灰水均属混合物;冰水共存物中,水喝冰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种状态,属纯净物。故选 C。 考点:物质的分类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读液体体积 C过滤悬浊液 D熄灭酒精灯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只有试管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 “一浸、二握、三看 ”,但该
16、装置含有长颈漏斗则要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看长颈漏斗中是否会形成一段水柱, A错误;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错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C错误;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D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 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 答案: B 试题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云南省 昆明 中学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