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化学(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化学(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化学(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 B瓷碗破裂 C食物腐烂 D酒精挥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瓷碗破裂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形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
2、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碳在空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故 A错误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 B正确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 C正确 D、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 D正
3、确 故答案:为: A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正确解答催化剂问题的关键 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 40 ,红磷着火点 240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 与氧气隔绝 答案: 试题分析: 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
4、中没有氧气,故 A正确; 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 B正确; 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 C错误;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空气,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2013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 共同的未来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
5、、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即能减少资源浪费又可防止污染环境,故 A符合这一主题;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大量的树木,对于改善环境不利,故 B不符合这一主题; C、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故 C符合这一主题; 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 D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 B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点评: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解答时
6、要注意所选答案:要与题目总要求相符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铁丝均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则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盐酸反应,则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与硫酸反应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 CO2是酸 D锌和铜均是金 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木炭、铁丝均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能燃烧,不具备可燃性,描述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盐酸反应,则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与硫酸反应,碱和酸可反应,正确;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
7、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故错误; D、并非所有金属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才能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在氢后,与稀硫 酸不反应,故错误; 故选 B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等知识,掌握所学知识才能依据题意解决相关问题 紫薯因富含硒元素被誉为 “抗癌大王 ”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硒元素的质子数为 34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18 D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容易失去 2
8、个电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4,又原子序数 =质子数,因此硒元素的质子数为 34,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 34=2+8+x+6,解得 x=18,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容易得到 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 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
9、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60克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将 45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 时,两溶液均析出晶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45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60克,故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不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该是降温,故错误; C、 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
10、解度相等,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 45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 时,只有甲析出晶体,故错误; 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点评: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能较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下列实验 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11、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异味并且起硬球的是涤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项错误; D、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原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硬水与软水;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等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
12、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二氧化氯( ClO2)是消毒剂可用氯酸钠( NaClO3)和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氯,化学方程式 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请推断的化学式为( ) A HClO B NaOH C H2O D HClO3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Na原子 2 2 Cl原子 6 6 O原子 6 4 H原子 4 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 X的 2个分子中含有 2个 O原子和 4个 H
13、原子,则每个 X分子由 2个 H原子和 1个 O原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H2O; 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的除杂剂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足量生石灰) B铜粉中混有铁粉(足量稀硫酸) C NaNO3溶液中混有 AgNO3(适量 NaCl溶液) D KOH溶液中混有 K2CO3(适量澄清石灰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
14、但 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除杂剂错误 B、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的氢气,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除杂剂正确 C、硝酸银溶液能与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除杂剂正确 D、碳酸钾溶液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除杂剂正确 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
15、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 A K2SO4 Ba( OH) 2 KCl B MgSO4 NaNO3 KCl C Na2CO3 KNO3 NH4Cl D Cu( NO3) 2 NaCl K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 pH为 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 A、 K2SO4和 Ba( OH) 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16、 C、 Na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和 H+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 Cu( NO3) 2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COCO2 B H2OH2 C KNO3KCl D Ca( OH)3NaO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能一步实现 B
17、、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能一步实现 C、硝酸钾易溶于水,含有钾离子、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所以硝酸钾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钾,不能一步实现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能一步实现 故选: C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熟记教材内容即可顺利解答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 /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 /g 3.2 3 待测 3.2 A W可能是单质 B 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 Z物质
18、的质量为 86.4g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待测值为 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合表格中的数值,则10+3+90+0=3.2+3+X+3.2,解得 X=93.6克分析质量的变化: X质量减少, Y质量不变, Z质量增加, W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 A、 W可能是单质,说法正确,故 A正确; B、 Y质量不变,符合催化剂的 “一变二不变 ”的特点,所以可能是催化剂,说法正确,故 B正确; C、 X反应生成 Z和 W,反应符合 “一变多 ”,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说法正确,故 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得反应
19、后 Z 物质的质量为 93.6 克,所以说法不正确,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让舌尖颤栗的饮食安全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下列做法安全合理的是( ) A用工业明胶给大虾增重、 “美容 ” B用工业酒精勾兑名牌白酒 C一些养鸡场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养殖肉鸡 D用小苏打( NaHCO3)焙制糕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工业明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用工业
20、明胶 “美容 ”的大虾,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安全 B、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中含有甲醇,饮用后会影响视觉,严重时能够导致死亡不安全 C、食用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养殖的肉鸡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安全 D、用小苏打焙制糕点时,小苏打受热分解能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使糕点疏松多孔安全合理 故选: D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甘肃武威的 “莫高 ”葡萄酒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 ”葡萄酒中含有单宁,它十分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单宁的化学式是 C76H52O46下列有关单宁的
21、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单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每个单宁分子中含有 174个原子 D单宁属于有机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单宁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72=86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52=5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46=736,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单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 1个单宁分子是由 76个碳原子、 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单宁分子中含有 76+52+46=17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单宁的化学式可知,单
22、宁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 、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由微观模拟图可知,一种化合物分子生成了两种单质分子,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 A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
23、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放学了,妈妈为小刚准备了如下的食谱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 ) A醋溜白菜 B清蒸鱼 C炒鸡蛋 D牛奶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 维生素的食物 A、白菜含有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清蒸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炒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甘肃 武威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