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学术界对这件青铜鼎是 “司 ”是 “后 ”的争议持续多年, 2011年 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它将正式更名为 “后母戊鼎 ”,展品的标牌和解说词都将改为 “后母戊鼎 ”。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 体现了中国学者科学求实的精神 “后母 ”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 此鼎更名并无重大意义 此鼎铸于春秋时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周青铜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 “司母戊鼎 ”或 “司母戊
2、大方鼎 ”。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鼎内铭文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 司母戊 ,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 后母戊 。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对此鼎的命名,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重视了此鼎当时的实际情况, 表述明显错误,本题选 C。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 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同学们要用心去识记和理解。 恩
3、格斯说: “18 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 ”他作出上述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 A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征服了整个欧洲 B法国率先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 C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D人权宣言的颁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18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 ”根据所学知识, 18世纪法国发生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博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对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对外扩张,把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传播到被征服的地区,重创了当地的封建势力,题目中的 A,B,D三项不符合题
4、意,本题选 C。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起的一次思 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启蒙思想家的很多思想后来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运用和体现出来,本题其它的考点还有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等,希望同学们要掌握好, 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政策的调整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不符合上述内容的事件( ) A罗斯福新政 B人民公社 C俄国 1861年改革 D日本的大化改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公社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
5、,罗斯福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采取的国家 干预经济的措施,是符合当时美国国情的, B项是 1958 年,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失误,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片面的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完全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C, D两项是俄国和日本面对本国危机采取的应对措施,是针对当时的国情而进行的改革,本题选 B。 考点: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俄国 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大化改新都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推动了历史前进,历史 教训告诫我们:一定要根据国情
6、制定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不要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要抓住时机,促成变革。 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洋务运动 一战 三大改造 B 辛亥革命 一战 新中国成立 C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D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消亡的认识,观察图片,A点是资本主义刚刚产生兴起的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是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 B 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原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7、C点表明民族资本主义消失了,原因是 1953年 -1956年进行了三大改造,到 1956年底,完成了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消失,本题选 A。 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消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阶段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同学们要有个清晰的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线索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获得了一个初步发展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的侵略放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近代
8、民族工业再次衰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大家族的统治,民族工商业几乎崩溃;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工商业实行扶持,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1953年又实行了三大改造,改造成了社会主义企业,民族工商业消失,对这些历史知识,同学们要注意归纳。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下边对这三次世界格局变化的叙述,准确是( ) 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稳固的国际格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合作与对抗并存 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这几次国际关系的格局前两次是在战后形成的,多极化趋势的
9、出现是在两极格局结束后形成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 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错误,排除,剩下 B,C两项,无论是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还是两极格局都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稳固的国际格局有利于世纪诶度和平与发展, 正确,本题选 C。 考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一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了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之间力量对比的不平衡,冷战结束后,由于美日俄欧盟和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我们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
10、国力。 小方同学以改革为主题整理了 一组复习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查理 马特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 B俄国 1861年改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戊戌变法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外改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表述正确,查理。马特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形成了等级制度, B项表述错误,俄国 1861年改革废除的是农奴制,美国内战才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D两项叙述正确,本题选 B。 考点:中外历史的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辨别能力, 1861年改革是封建统治阶级
11、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中国,法国的改革也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对于这几次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结果和影响,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小华在学习了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的相关内容后,得出了下面的一些结论,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 绩卓著 巴拿马为运河主权,与英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这些国家独立后,大部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
12、知识, 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表述正确,受二战的影响,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独立后的印度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正确,巴拿马为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不是和英国, 错误,亚非拉这些国家独立后大部分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不是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 错误,本题选 C。 考点: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许多国家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
13、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中东地区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及列强的染指,长期动荡不安,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二十国集团韩国首尔金融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部长会议等等,无不透露着全 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息,上述会议的召开反映了( ) A世界政治一体化 B当今世界国与国经济联系紧密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2010年11月 11日至 1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先后在韩国首尔和日本横滨举行。两次会议的召
14、开是在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的情况下召开的,共同面对,商议对策是会议的主题,反映了世界各国在面临共同的经融危机和挑战达成的一种默契,同时也反映了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A项是政治内容,排除 C, 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理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 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灾难是重中之重,对
15、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要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以下作品与其反应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 A天方夜谭 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B英雄交响曲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大背景 C格尔尼卡 控诉日本法西斯罪行 D美国的悲剧 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文化成就的认识, 根据所学知识, A项天方夜谭描述了阿拉伯民间的一些故事,正确, B项正确,贝多芬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热情讴歌法国革命, C项错误,格尔尼卡描述的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 D项表述正确,美国的悲剧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本题选 C。 考点:世界文化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近现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教
16、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对相关的历史知识也注意识记。 下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的三大发展趋势,图示中的括号内不应填()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 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巩固和扩大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史实,巩固和扩大了资本主义, D项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为了自救掀起的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属于资本主义的行列,本题选 D。 考点:资本主义的巩固和扩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
17、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一步扩大了资本主义阵营,壮大了资产阶级的 力量,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同时期的中国则处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地主阶级只能发起自救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同学们要注意从背景,性质,改革的措施,意义影响几个方面对这几个革命或改革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 换个角度看历史,会产生新的认识。在 1905年的申报中,你可能会阅读到的信息有:( ) 废止科举考试 创立中国同盟会 京张铁路通车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第一张报纸申报的认识,根据所 学知识, 1872年 4月
18、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 废止科举考试是在 1905年清政府实行的新政中颁布的, 创立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1905年的日本东京,京张铁路通车是在1909年 10月 2日,京张铁路正式通车,排除 ,电影定军山拍摄于 1905年,本题选 C。 考点: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是上海历 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时评紧扣时事,尖锐泼辣,
19、风格多样,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在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下,中共 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提出的, 西安事变发生在民族矛盾上升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 1936年的 12月 12日,张学良,杨
20、虎城发动的,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所以 是最早开始的,按因果关系排列是 ,本题选 C。 考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一般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它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我们在探究历史事件时,一定要先去探究它发生的背景原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历史真实的本来面目。 下列史实不符合中国 19世纪 50年代的社会情况的是( ) A王鹏一家迁居香港,加入了英国国籍 B小牛在上海一家日本工厂做工,回家时给父母各代一双英国生产的
21、洋袜子 C英国商人怀特在广州做生意,交纳的关税须由中国和英国共同商定 D王蒙在厦门开了一个经营英货的商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 国 19世纪 50年代的社会情况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这时候鸦片战争已经结束,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 项正确,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 B错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C,D 两项符合 19 世纪 50 年代的社会情况,本题选 B。 考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 19世纪中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动时期,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
22、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人民受屈辱的历史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争 的开始。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人杰地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康梁和孙中山也从这里出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下列内容准确的是( ) A康有为在广东广州领导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B 1980年,中国开放广东的深圳为通商口岸 C孙中山在此地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兴中会 D 1924年,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 19世纪末期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表述错误,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的地点是北京不是广州, B项错误, 1980年,中国开放广东
23、的深圳为经济特区, C项错误, 1894年孙中山在香港的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D项正确,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1924年,在广州建立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本题选 D。 考点:广东历史的变迁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广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见证了旧中国受屈辱的历史,也见证了广东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广东很多的历史故事都能在近现代找到历史的影子,学生要注意对近现代广东的历史进行归纳梳理,从整体 上对比广东的变化,从中受到启发和借鉴。 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 “思想界大飓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安阳 师范学院 附属中学 九年级 第一次 模拟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