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轮胎爆炸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答案: C 试题分析: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轮胎爆炸是气体压强过大造成轮胎破裂,属于物理变化;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食醋中的醋酸和水垢中的氢氧化镁、碳酸钙反应的过程;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可以溶解油污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2、 葡萄糖 (化学式是 C6H12O6)能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l80g B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 C葡萄糖中含有 6个氧原子 D葡萄糖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6: 12: 6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 B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所以葡萄糖为有机物; C项应表述为 :一个葡萄糖中含有 6个氧原子; D项应表述为葡萄糖中 C、 H、 O 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6: 12: 6。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属于比较重要的
3、考点,虽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 下列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软水、硬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 C 食盐水和醋酸 加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棉纤维、羊毛纤维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泡沫较多者为软水,泡沫较少者为硬水; B 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的方法是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溶解后温度降低者为硝酸铵,溶解后温度升高者为氢氧化钠; C食
4、盐水显中性,醋酸显酸性,酚酞在这两者中均不变色,无法区分; D棉纤维点燃后没有气味,而羊毛纤维点燃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考点: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 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向 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在部分变质的 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向 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曲线会无限接近 7,而不会达到;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5、固体,溶液很快会饱和,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则产生的氧气总量最终相等; D NaOH变质会产生部分碳酸钠,加入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开始的时候没有气体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化学实验中各变量的变化规律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不锈钢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6、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和空气接触后在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碍了铝的进一步腐蚀; B 不锈钢不容易生锈,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 D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考点:关于金属的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A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B用稀 H2SO4可鉴别 NaCl、 NaOH、 K2CO3、 BaCl2四种白色固体 C为检验 CaO 中是否含有 Ca(OH)2,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溶液
7、 D为除去 KNO3中少量的 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 稀硫酸会将铁粉除掉,而不会和铜粉反应; B稀 H2SO4和氯化钠不反应,无现象,和氢氧化钠反应温度升高,和碳酸钾反应有气体放出,和氯化钡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C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D KNO3和 NaCl溶解度的变化随温度的变化相差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法将 KNO3提纯。 考点:物质的鉴别和分离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 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2 时
8、,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 t3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 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 t1 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AB 试题分析: A t2 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等,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相等的,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 等; B 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乙物质更加陡峭,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乙物质更大,所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 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 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不唯一,如果采
9、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剂质量将减少; D 甲和乙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大,所以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来提纯甲。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溶解度曲线类型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以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比较单一,审题须细心。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紫色石
10、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有氢离子,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 均一、稳定的物质还可能是纯净物,比如蒸馏水;C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D 有沉淀、气 体或水生成生成的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或者置换反应。 考点:基本的化学知识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某无色气体 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 中变浑浊,装置 增重 3.6g,装置 增重 2.2
11、g。 下列关于气体 X成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一定有二氧化碳,可能只有甲烷、 C一定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D一定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答案: CD 试题分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 X中一定有二氧化碳;根据甲烷燃烧的方程式: ,如果完全是甲烷,则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36:44,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大于水,不符合题意,其中混有燃烧产生水的则可以符合题意,所以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考点:气体燃烧的产物 点评:有关气体燃烧的推断题属于中考的热点,考察相对灵活,这类题目通常得分率不高,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做燃烧
12、条件探究实验,白磷不可在空气中切取 B粗盐提纯实验中,用手把灼热的蒸发皿拿走 C测溶液的 pH,先用水湿润 pH试纸再测 D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收满气体后,把集气瓶拿离水面盖玻璃片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白磷在空气中燃点只有四十摄氏度,在空气中切取很容易发生燃烧; B 蒸发皿的取用必须用坩埚钳,不可直接用手拿; C测溶液的 pH,应用玻璃棒或者滴管蘸取或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先用水湿润 pH试纸再测,会稀释待测液,造成误差; D 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收满气体后,应在拿离水面前 盖玻璃片。 考点: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其操作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
13、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以下列举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B可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 C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D可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促进冰雪融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肥效,因为混合使用会产生氨气,从而减小了氮元素的含量;治疗胃酸过多可以使用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烧碱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可使用;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用来保存尸体或者标本,有毒,不可用在食品行业中;氯化钠溶液凝固点低于零摄氏度,所以可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促进冰雪融化。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
14、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 色火焰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一种蓝色沉淀 D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答案: C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强烈的蓝紫色火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红色的氧化铁被还原生成了黑色的铁粉;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一种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浓硫酸吸水,不会产生白雾。 考点:常见的实验现象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
15、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总结。 近期,我国 33个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出行安全,引发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可入肺的颗粒物含量严重超标。其中 PM2.5的含量相对较高,属主要诱因。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环境的是 A生活垃圾露天焚烧 B大力发展私家轿车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 ,将植物秸杆等制成沼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活垃圾露天焚烧,会产生诸多污染性的气体和颗粒,从而提升了PM2.5的含量;大力发展私家轿车会增加尾气排放;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增加煤炭的燃烧,从而增加气体的污染;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 ,将植物秸杆等制成沼气可以减少焚烧植
16、物秸杆,从而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考点:环境保护 点评:环境保护类型的题目属于中考的必考点,在各类题目中均可能出现,难度较低,常和实事相结合,应引起注意。 下列元素均为人体所必需的金属元素。儿童摄人不足会导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的是 A钙 B钾 C铁 D锌 答案: D 试题分析:儿童缺钙会引发佝偻症;缺钾会患低血钾症;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锌会造成发育停滞 、智力低下。 考点: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干冰 C钢 D浓硫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油是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1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钢是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浓硫酸是硫酸和少量水组成的混合物。 考点:物质按组成分类 点评: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翡翠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请根据所学知识确定硅酸铝钠( NaAlSi2O6)中硅的化合价。 A +1 B +2 C +3 D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零,设硅酸铝钠( NaAlSi2O6)中硅的化合价为 ,则有 ,解得 。 考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关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人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为了减轻毒性
18、 .可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A水 B食盐水 C鸡蛋清 D肥皂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其实是重金属离子和人体中胃壁上的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中毒,鸡蛋清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服用可以和金属盐离子反应,从而减缓了中毒的进程。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化学常识,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工业上制取氮化硅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3Si十 2 N2 1300 R则氮化硅的化学式为 A Si3N4 B NSi C SiN D N4Si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个数 均不发生变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 九年级 下学 期期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