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开瓶扳手开启瓶盖时的示意图,要将瓶盖打开,则在 A处所用力的方向合理的是( )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水平向左 D水平向右 答案: A 试题分析:支点即杠杆可以绕着转动的点,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如图所示,因阻力方向是竖直向下,而动力要使将瓶盖打开,应施加的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杠杆及其五要素 点评: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根据动力和阻力的关系,能准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推论是我们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推论中,正确的是( ) A根
2、据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推论两灯是串联 B根据电路中的灯泡不发光推论电路中没有电流 C根据两手互相搓动手会发热推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根据使用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推论动滑轮机械效率比定滑轮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 1)两灯串联,通过灯的电流相等;通过灯的电流相等相等,不一定是串联,因为两个相同的灯串联时,通过灯的电流也相等; ( 2)灯的亮度取决于灯的实际功率,灯的实际功率太小,灯也不会亮; ( 3)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4)机械效率是指使用机械时做的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与是否省力无关 A、因为两个相同的灯串联时,两端的
3、电压也相等,故 A错; B、当灯所加的电压太小、灯的实际功率太小,灯不会亮,但并不是没有电流,故 B错; C、两手互相搓动,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 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C正确; D、使用越省力的机械(动滑轮),克服机械重做的额外功多,做同样的有用功,做的总功多,机械效率越低,故 D错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点评: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下列实验中,均采用多次测量,其目的相同的是( ) 测量物体的长度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探究使
4、用定滑轮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将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测量物体的长度,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物理学方法 点评:一般地,测量性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结 论的偶然性 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接近 4A的是
5、(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用家用电器的功率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进行计算,然后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A、笔记本电脑的功率约为 200W,则笔记本电脑的电流约为 ,故 A错误; B、电视机的功率约为 130W,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故 B错误; C、节能灯的功率约为 40W,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故C选项错误; D、电饭煲的功率约为 900W,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故D正确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电流的大小 点评:对于每个用电器的电流大小是多少,我们是有些陌生,不过我们可以借助我们比较熟悉的电功率来进行分析家用电器的功率值平常要注意积累 将两只灯泡分别接在甲、乙两个电路中,比较串
6、、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下实验现象不可能的是( ) A在甲电路中,当 L1和 L2都发光时,取下 L1后, L2会熄灭 B在甲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接通电路后, L1和 L2变暗 C在乙电路中,当 L1和 L2都发光时,取下 L1后, L2不会熄灭 D在乙电路中再并联一个小灯泡,接通电路后, L1和 L2变亮 答案: D 试题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如其中一个损坏,另一个也不能工作;并联电路中,电流路径有多条,各支路用电器互不影响,如其中一条支路损坏,其余支路不受影响 A、在甲电路中,两灯串联,相互影响,当灯 L1和 L2都发光时,取下灯 L1,灯 L2将会熄灭,符合
7、实际情况; B、在甲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电路中总电阻增大,电路中电流变小,接通电路后,灯 L1比灯 L2发光会变暗,符合实际情况; C、在乙电路中,两灯并联,互不影响,当灯 L1和 L2都发光时,取下 L1后, L2不会熄灭,符合实际情况; D、在 乙电路中再并联一个小灯泡,由于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因此接通电路后,L1和 L2的亮度都不变,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电路的三种状态 点评:( 1)分析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否互相影响时,关键分析它们的连接方式,串联互相影响,并联互不影响; ( 2)灯泡的亮度指的是实际功率的大小,它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有关 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8、,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 F1和 F2,功率分别为 P1和P2,则它们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1F2P1P2 B F1=F2P1P2 C F1=F2P1P2 考点: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率的计算 点评:对物体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基础,能从 s-t图象得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本题的突破口 在常温下烧开一普通热水瓶的开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大约是( ) A 8103J B 8104J C 8105J D 8106J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热量公式 Q=Cm t 来计算,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 kg
9、 ),普通热水瓶中的水的质量约为 2.5kg,温差大约为 80度左右 Q=Cm t=4.2103J/( kg ) 2.5kg80C=8.4105J/( kg ),所以 A, B,D错误, C正确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热量的计算 点评: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热量公式计算物体吸收的热量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于 0 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具有内能的物体也可以具有机械能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大小也相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材料、质量、温度、状态 A、不
10、论物体温度的高低,物体都具有内能; B、具有内能的物体如果运动就具有了动能,如果被提高的位置就具有重力势能,如果发生弹性形变就具有弹性势能; C、不管物体有没有机械能,物体一定具有内能 D、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因为质量不一定相等,即使质量相等,状态和材料也不一定相同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内能和机械能的有 关知识,我们要知道内能和机械能之间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能量 小明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以下图线中,能反映小球动能 EK随时间 t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动能
11、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小球上升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 所以动能是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动能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动能的变化来判断图象 如图所示,用食指顶起一把金属勺子保持水平平衡状态, OA段和 OB段的重分别为 G1和 G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G1 G2 B G1 G2 C G1 G2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勺子被支起,处于平衡状态,只要能确定两边力臂的大小关系即可求得两边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勺子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右侧部分重心离支点 O 较近
12、,故力臂 OF较小,左侧部分重心离支点 O 较远,故力臂 OE较大;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1OE=G2OF,左侧勺子重力 G1小、右侧重力 G2大, 即: G1 G2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的关键对杠杠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确定两边力臂大小关系 一位同学从一楼登上三楼,用了 20s则他上楼时的功率大约为( ) A几瓦 B几十瓦 C几百瓦 D几千瓦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估测人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求出重力,再估测一层楼的高度,根据 W=Gh求出他上楼时做的功,最后由 求出功率个学生的质量为50kg,每一层楼的高度为 3m,从一楼走到三楼,上升的高度为 6m
13、,则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W=Gh=mgh=50kg10N/kg6m=3000J, 他上楼时的功率: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功率的计算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一个质量为 60 g的皮球从 10 m高处下落 3 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 g取10N kg)( ) A 1.8 J B 6 J C 180 J D 600 J 答案: A 试题分析:知道皮球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皮球的重力;求出下落高度,利用 W=Gh求重力对皮球所做的功皮球的重力: G=mg=0.06kg10N/kg=0.6N, 下落高度:
14、h=3m, 重力对它所做的功: W=Gh=0.6N3m=1.8J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功的计算、重力的计算 点评:求下落高度 h=3m,而不是 10m-3m=7m,本题的易错点! 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 “研究动滑轮特点 ”的实验装置他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竖直匀速移动,测得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钩码重 G/N 钩码升高高度 h/m 测力计示数 F/N 甲 1 0.2 1 0.2 乙 1 0.2 0.55 ( 1)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 2)图乙中,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拉力大小并不等于钩码重力的一半,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3)如果保持动滑轮不动,则拉力的大小 0.55 N
15、(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4)小华用动滑轮再次匀速提高同样多的钩码,但钩码上升的高度比原来高,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 (1)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m , 0.4 . (2)动滑轮自身受到重力 . (3)小于 . (4)不变 试题分析:根据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要求,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动滑轮提升物体能省一半的 力,是在理想状态下考虑的,动滑轮的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如果保持动滑轮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动滑轮的受力平衡分析对于动滑轮装置一定的机械,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机械效率
16、与提升的高度无关,保持不变:( 1)根据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要求,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有:钩码重 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 F/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m 因为利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时,动滑轮是由两股绳子承担, s=2h,所以s=20.2m=0.4m ( 2)实际在实验时,动滑轮自身的重量、 动滑轮与绳子之间存在摩檫阻力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所以拉力大小并不等于钩码重力的一半的原因是:动滑轮自身受到重力 ( 3)利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时,拉力需要克服动滑轮自重、动滑轮与绳子之间存在摩檫阻力等因素,测量拉力为 0.55N,而当保持动滑轮不动,即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拉力不需要克
17、服动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檫力,所以拉力会小于0.55N ( 4)对于装置一定的动滑轮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因为 s=2h,所以机械效率,所以机械效率与提升的高度无关,保持不变 考点:本题考查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拉力的计算、增 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进行动滑轮的拉力计算、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高度之间的关系和机械效率的变化,解决时应分清力与距离的对应关系,并正确理想状态下滑轮的省力情况和实际是不一样的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关系的示意图 ( 1)在探究 “动能与速度 ”的关系时,要保持小球的 不变,让小球从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的高度
18、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 2)在探究 “动能与物体质量 ”的关系时,要保持 相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 滚下 ( 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 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 法;二是转化法就本题来说:用 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化法 答案:( 1)质量,不同( 2)速度,相同高度处( 3)控制变量法,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 试题分析:实验过程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让钢球沿斜面的同一高度下落,这样保证下落速度相同; 当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选择同一钢球,这样可以保证小球的质量相同( 1)探究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要求两球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所以到达底
19、端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的小球运动到底端时速度越大,把纸盒撞击的更 远,因此说明其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2)探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要求两球的高度相同,这样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但它们的质量不同;质量越大的小球把平面上的纸盒撞击的更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运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3)实验过程中分别控制质量和速度不变的研究问题方法是利用的控制变量法;把小球的动能大小转化为撞击纸盒距离的长短,这样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 要会利用控制变量
20、法和转换法,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因素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质量 /g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 /min 最后温度 /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 “相同 ”或 “不相同 ”),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 “高 ”或 “低 ”) (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 “大于 ”或 “小于 ”或 “等于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 3)实验表明 (选填 “水 ”或 “食
21、用油 ”)吸热的能力更强 答案:( 1)相同,高( 2)大于( 3)水 试题分析:认真观察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多,放出的热量就多,相应受热物质吸收的热量就多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和 Q=Cm t进行分析,即 t和质量相等时,吸收的热量越多的物质,比热容越大(即吸热的能力强)(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都是60g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和水的温度分别是 68 、 45 ( 2)在此实验 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 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 3)由 Q=C
22、m t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大 因为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初温相同,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所以水的比热容大,即水吸热的能力更强 考点:本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还一定注意应用控制变量法 来考虑我们要能够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得出需要的结论,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 在 “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的 高度 h/m 测力计的 示数 F/N 测
23、力计移动 的距离 s/m l 3 0.02 1.2 0.06 2 3 0.05 1.2 0.15 3 3 0.08 1.2 0.26 4 3 0.1 1.2 0.3 ( 1)前三次实验中,第 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 ( 2)笫四次实验中,请你算一下,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根据以上信息,请你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是否有关 答案:( 1) 3( 2) 0.3 0.36 83%( 3)钩码上升的高度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中,每次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即可判断前三次实验中不合理的实验数据;根据 W=Gh求出有用功,根据 W=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南京 高淳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质量 调研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