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划龙舟比赛活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舟船底做成流线型,为了增大水的阻力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时,龙舟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C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龙舟受到水向前的推力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龙舟船底做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水的阻力,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时,龙舟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桨往后划,给了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反作用力,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
2、作用是相互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停止划桨后,因为物体有惯性,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水的推力作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通过龙舟比赛这一盛事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注重了物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 活的宗旨 下列对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所受的重力大约为 500N 左右 B教室内的大气压强大约为 1.0103Pa C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的压强为 2.0103Pa D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托起大约 1m高的水柱 答案: A
3、试题分析: A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 500N,合 50kg,符合实际,故 A正确; B.教室内的大气压强大约为一个标准气压即: 1.0105Pa,故 B错误; C.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 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 0.025m2,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 ,故 C错误; D.根据 ,计算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托起大约 10m 高的水柱,故 D 错误; 故选 A。 考点:物理常识物理量的估测。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现象中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的是( ) A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重新沸腾 B往
4、 B管中轻轻吹气, A管中的水面上升 C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 D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往圆底烧瓶上浇上冷水后,瓶内水面上的空气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而水的实际温度仍很高,高于此时水的沸点,所以水会重新沸腾不符合题意; B、通过 B管吹气时, A管上口处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杯中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沿 A管上升不符合题意; C、铁轨下的枕木增大了地面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D、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水底的压强最大,为了防止拦河坝被水冲塌,所以坝修成下宽上窄的形状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沸点
5、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减小压 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多个物理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把重为 5N,体积为 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漂浮, F 浮 =6N B物体悬浮, F 浮 =5N C物体漂浮, F 浮 =5N D物体沉在水底, F 浮 =6N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浸没水中, , 受到的水的浮力: , 物体将上浮, 最后静止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故选 C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浸没
6、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是本题的突破口,或者比较密度的大小也可以解决此题,注意单位统一 关于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 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 C潜水艇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潜水艇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在水中,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 水的体积不变, 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把压缩空气压入潜水艇的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潜水艇自重 G减小,当时,潜水艇上浮; 打开压力舱的阀门,让海水进入压力舱内,潜水艇自重 G增大,当 时,潜水艇下沉; 当
7、 时,潜水艇悬浮,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 由此可见,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故 A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 潜水艇下沉越深,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受的浮力不变;故 C不符合题意 潜水艇浮出水面的过程中,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由公式 可知,所受的浮力变小;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潜水艇是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典型应用,应理解它们原理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 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1.013105帕,( 760mm
8、水银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托里拆利实验能够测出大气压强的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马德堡半球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正确; B 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1.013105帕,( 760mm水银柱),正确;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故 C错误; D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正确。 故选 C。 考点:马德堡半球实验;标准大气压;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托里拆利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大气压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平时多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不难。 下列有关轿车的说法正确的
9、是( ) A司机及乘员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轿车行驶过程中,轿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行驶过程中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车受到的重力 C汽车刹车需要利用摩擦,起步和行驶都不需要利用摩擦 D汽车轮胎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轮胎做得宽大是为了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司机及乘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并非减小惯性,故 A错; B、轿车行驶过程中,轿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小,所以行驶过程中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受到的重力,故 B错; C、汽车刹车需要利用摩擦,起步和行驶同样需要摩擦 ,就像人走路一样,离不开摩擦,否则会打滑,
10、故 C错; D、汽车轮胎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轮胎做得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面的压强,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为力学、热学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摩擦、压强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实际现象,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有意义! 人推木箱,箱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推力小于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B人的推力与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的推力与木箱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推木箱,箱不
11、动,说明箱子受到平衡力作用;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并且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摩擦力作用,并且它们也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 B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我们要能够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出是不是平衡力;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实验题 在探究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时, ( 1)物体 A在图 中受浮力大小为 N ( 2)对比实验图 、 、 可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 有关 ( 3)在图 中,若物体 A完全浸没到盐水中后,继续向下移动(没触底),则弹簧测力计示数 ,说明物体浸没后,受浮力大小与 无关 ( 4)在图 中, 若物体 A完
12、全浸没后,继续向下移动(没触底),烧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会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 1) 1.8 ( 2)液体的密度 ( 3)不变 深度 ( 4)不变 试题分析:( 1)由图知: , ,所以; ( 2)分析图 、 、 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故可得出结论是: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 3)物体 A完全浸没到盐水中后继续向下移动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盐水的体积都不变,根据 所以受到的浮力不变,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物体浸没后,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 4)物体 A完全浸没后,继续向下移动,烧杯中盐水面的高度不再变化
13、,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烧杯底部受到盐水的压强不变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液体压强 公式的应用,理解阿基米德原 理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 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中选用海绵而不选用木板之类材料的原因是 ( 2)实验中 “压力的作用效果 ”如何体现? ( 3)由图 B和 C可得结论: ( 4)在这个实验中主要用到了 方法。 答案:( 1)海绵的形变比木板更大,更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 2)用海绵的形
14、变程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 3)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 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4)控制变量法 试题分析:( 1)在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的形变比木板更大,更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 2)有压力作用在海绵表面时,海绵的形状会发生明显变化,所以用海绵的形变程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 3) B、 C两图相比较,方凳对海绵的压力相同,但 B图中,海绵的受力面积更小,海绵的形变程度更大,所以压力的作用效果更大可得结论: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 4) A、 B 两图比较,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 B、 C 两图比较,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15、控制变量法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是一个典型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应能进行总结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 ( 1)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根据 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 ( 2)比较序号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次数 接触面材料性质 压力/N 摩擦力 /N 1 木块与木板6 1.2 2 木块与木板 8 1.6 3 木块与毛巾8 3.5 ( 3)分析比较序号 1和 2的
16、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 答案:( 1)二力平衡 2.8 ( 2) 2、 3 (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试题分析:(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 1N,每一个小格代表 0.1N,所以 ( 2)实验 2与 3,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增大,所以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3)实验 1与 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增大,所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17、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能否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实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要学会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间接测出摩擦力的方法 老师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是 760mm汞柱,如图所示 ( 1)玻璃管的上方应该是 ; ( 2)若将 玻璃管倾斜一些,对实验结果 影响;(填 “有 ”或 “没有 ”) ( 3)若在做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管顶端打破了,则管内的水银面将 。 ( 4)若这个实验装置搬到云南建水来进行实验,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的高度会小于 760mm,原因是 . 答案:( 1)真空( 2)没有( 3)下降( 4)当地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学年 云南省 建水县 中学 年级 下学 期期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