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仙游承璜第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仙游承璜第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仙游承璜第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仙游承璜第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 )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刻的早迟,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北半球的春季是 3 5月,夏季是 6 8月,秋季是 9 11月,冬季是 12 2月。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地球上的五带。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2、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陆地五大基本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平原是指海拔低于 200米,地势平坦的地形,山地指高于 500米,坡度较大的地形,丘陵是指 200米至 500米,坡度较小的地形,高原是指高于 500米,表面平坦,边缘陡峭的地形,盆地是指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形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五大地形的特征。世界地形之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最低
3、的地方 死海( -415米);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湖泊 里海;最大的淡水湖 苏必利尔湖;最深、蓄水最多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誉为 “世界第三极 ”。 读北半球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小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 ) A 40、 20 B 40、 20 C 40、 20 D 40、 20W 【小题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热带地区,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3】丙地位于丁地的 ( )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 【小题 1】
4、B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小题 1】根据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北大北纬、南大南纬,甲地的经纬度是 40、 20,乙为 20、 10W;丙为 20、 100W;丁为 60、 100W。 【小题 2】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0W和 1600E经线圈,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热带地区,又位于东半球的是乙,甲位于北温带,丙位于热带,西半球,丁位于北温带与西半球。 【小题 3】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丙地位于丁地的正南方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经度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
5、那条经线定为 00经线; 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度数划分:由 00经线向东、 向西各分为 180度。 1800:东西经线的分界线,东边西经度、西边东经度。纬度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最长的纬线为 00纬线,即赤道。高中底纬的划分: 30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 60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 300和 60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几条特殊的纬线: 00:赤道,最长的纬线既是南北纬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23.50N:北回归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23.50S: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66.50N:北极圈,北寒带与北温带分界线; 66.50S:南极圈,南寒带与南温带分界线; 9
6、00N:北极 点,地球上绝对的北方,其余各地都是他的正北方。 900S:南极点,地球上绝对的南方,其余各地都是他的正南方。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陡崖 C山顶 D鞍部 【小题 2】图中 A、 B两地相对高度是( ) A、 100米 B、 150米 C、 450米 D、 600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小题 1】等高线数字内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间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顶;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线两边高且有山顶,中间等高线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2条或 2条以上的等高线重合处就是
7、陡崖,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顶。 【小题 2】相对高度是指任意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图中 A为 750米, B为 6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150米。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图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海拔 (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地形: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形状的 总称。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等高线之间互相平行,距离 (即等高距、高差、相对高度 )相等。等高距: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只能是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稀疏处坡度缓,密集处坡度大。 世界上海洋和
8、陆地的比例是 ( ) A各占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是海洋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陆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上水域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71% ,陆地只占 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分布的知识。 点评 :本题还可以考查全球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面积东半球多于西半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但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陆地面积总是少于海洋。 大陆:地球上大块的陆地。岛屿:地球上小块的陆地。半岛: 陆地延伸进海洋中的部分,三面环水。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的合称。 世界上人口数量位居前两位的国家是 A中国、印度 B中国、美国 C中国、印尼 D中国、巴基斯坦 答案: A 试题分析
9、:世界上人口数量位居前两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中国第一,印度第二。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口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世界各大洲中非洲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发展中国家快,发达国家慢。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区(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等);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下列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是( )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 窑洞 C中国南方 平顶房屋 D东南亚地区 高架
10、屋 答案: C 试题分析:东南亚的高架屋:适应全年炎热多雨的湿热气候;西亚村庄的住房墙厚窗小:适应热带沙漠地区炎热的气候;因纽特人的冰屋: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黄土高原的窑洞:适应黄土的性质和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的温带气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聚落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聚落的两种形式:乡村和城市;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聚落的作用: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
11、环境。 阿拉伯人主要信仰 ( ) A犹太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 D 试题分析:阿拉伯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主要信仰犹太教,东亚主要信仰佛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教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基督教:发祥地亚洲西部,分布范围欧洲、美洲、大洋洲,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圣经、教堂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发祥地阿拉伯半岛,分布范围亚洲西部和东南部、北非、东非,清真寺 佛教:发祥地古印度,分布范围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寺庙;中国人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道教,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世界上使用
12、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汉语 B法语 C英语 D俄语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言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世界的主要语言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使用地区中国、南亚;英语使用地区西欧北美南亚;俄语:使用地区俄国东欧;法语:使用地区法国东非;西班牙语:使用地区西班牙拉美;阿拉伯语:使用地区北非阿拉伯半岛。 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 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D不要乱动 ,任其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于破烂的可以拆除后
13、建设现代化的高楼,但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聚落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聚落的两种形式:乡村和城市;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聚落的作用: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环境。东南亚的高架屋:适应全年炎热多雨的湿热气候 ;西亚村庄的住房墙厚窗小:适应热带沙漠地区炎热的气候;因纽特人的冰屋: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黄土高原的窑洞:适应黄土
14、的性质和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的温带气候。 如图是哪一宗教的代表建筑物 (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为教堂,主要为基督教的活动场所,伊斯兰教为清真寺,佛教为寺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教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基督教:发祥地亚洲西部,分布范围欧洲、美洲、大洋洲,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圣经;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发祥地阿拉伯半岛,分布范围亚洲西部和东南部、北非、东非, 佛教:发祥地古印度,分布范围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中国人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道教,中国
15、人自己的宗教。 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 A住房拥挤 B环境污染 C交通拥挤 D人口老龄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口增长过快 带来的问题有人口过多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人口增长缓慢或出现负增长带来的问题有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等。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口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去死亡率;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 总面积 (人 /km2);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速度越来越快。世界各大洲中非洲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
16、增长速度最慢。发展中国家快,发达国家慢。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区(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等);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办法:人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口由乡村向城市流动的原因有:就业机会较多,教育条件好,生活条件好,发展机会多等等。人口城市化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住房、环境等等。 下列传统民居与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 A白色墙壁的房屋 撒哈拉沙漠
17、B平顶屋 塔里木盆地 C架空支撑的房屋 青藏高原 D蒙古包 呼伦贝尔草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白色墙壁的房屋 撒哈拉沙漠,有利于反射阳光,平顶屋 塔里木盆地,降水少,架空支撑的房屋 东南亚,降水丰富,湿润,蒙古包 呼伦贝尔草原。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聚落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聚落的两种形式:乡村和城市;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聚落的作用: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
18、便利的环境。东南亚的高架屋:适应全年炎热多雨的湿热气候;西亚村庄的住房墙厚窗小:适应热带沙漠地区炎热的气候;因纽特人的冰屋: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黄土高原的窑洞:适应黄土的性质和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的温带气候。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注意保护头部 D及时返回室内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防止爆炸或燃烧,避开高大建筑物, 注意保护头部,以免砸伤,而及时返回室内,可能会被压。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地壳的板块结构: (1)六大板块:名称、位置、范围、背图 (2)大
19、部分板块与大陆、大洲、大洋的范围一致。注意:亚欧大陆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不在亚洲板块上 而在印度洋板块上;亚欧大陆的东北角不在亚欧大陆而在美洲板块上,只有太平洋板块为唯一的大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世界上两大地震带: 太平洋沿岸地带;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一线;应用: 红海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运动;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珠穆朗玛峰的不断升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运动; 日本、台湾多地震: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运动; 太平洋不断缩小:太平洋板块的周边板块向其作碰撞挤压运动。 如某地在一年中出生率为
20、1 5%,死亡率为 0 5%,其自然增长率为( ) A 2% B 1% C 1.5% D 0.5%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去死亡率 =1 5%-0 5%=1%。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口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 总面积 (人 /km2);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速度越来越快。世界各大洲中非洲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发展中国家快,发达国家慢。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 近海平原地区(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等);人
21、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中纬度是指 ( ) A 0 30 B 23.5 66.5 C 30 60 D 60 90 答案: C 试题分析:高中底纬的划分: 30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 60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 300和 60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纬度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纬度 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最长的纬线为 00纬线,即赤道。度数划分:由 0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 90度。表示方法:纬度数以赤道为始向北 (上 )增大的是北纬度( N),向南 (下 )增大的是南纬度( S)即北大北纬、南
22、大南纬。几条特殊的纬线: 00:赤道,最长的纬线既是南北纬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23.50N:北回归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 23.50S: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 66.50N:北极圈,北寒带与北温带分界线; 66.50S:南极圈,南寒带与南温带分界线; 900N:北极点,地球上绝对的北方,其余各地都是他的正北方。 900S:南极点,地球上绝对的南方,其余各地都是他的正南方。 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 A 0经线和 180度经线 B 20E, 160W C 0经线和 0纬线 D 20W , 160E 答案: D 试题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0W和 160
23、0E经线圈。 1800与 0经线为东西经线的分界线,东边西经度、西边东经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度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经度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 00经线; 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度数划分:由 0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度。表示方法:以 00经线始东边东经度(用字母 E表示)、西边西经度(用字母 W表示)。度数变化:东经度向东 (右 )逐渐增大;西经度向西 (左 )逐渐增大。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学校规划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 ( ) A 1 500 B 1 50000 C 1 100000 D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 仙游 第二 学校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