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遂宁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找到题目中关键的信息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 毒枭 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分析判断可知,这是鸦片的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19世纪中期,英国为了扭转中英之间的贸易差额,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
2、来的沉重的灾难, B项表述错误,这时中外势力还一勾结, C项错误,列强还没有发动侵略战争, D项是鸦片战争结束后的事情,因此,本题选 A。 考点:鸦片战争中的虎门硝烟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英国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扭转中英之间的贸易逆差,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重大灾难,所以才有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这个也是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解答本题关键是找 到题目中的几个信息点,然后分析判断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戊戌变法时期,就义前高喊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的志士是( ) A杨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
3、题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898年 9月,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6人于 1898年 9月 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 “戊戌六君子 ”。其中,谭嗣同说中国自古没有为变法而流血者,如果有自我开始,为变法慷慨就义,因此本题选 D。 考点:戊戌变法中的失败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戊戌变法的失败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中国兴中会成立的地点是( ) A广州 B上海 C檀香山 D东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4、题考察学生对兴中会成立史实的认识,兴中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根据所学知识, 1894年,孙中山在香港的檀香山 成立兴中会,确立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政治纲领,注意要把它和中国同盟会区分开,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是资产阶级政治团体,本题选 C 考点:兴中会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兴中会的成立是教材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能直接得出答案:。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民族主义 B建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05年
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会上确 立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进一步把这十六字纲领解释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知道思想,本题选 D. 考点: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什么主义( ) A民主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05年
6、,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会上确立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进一步把这十六字纲领解释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解释为民族主义,建立民国被解释为民权主义,平均地权被解释为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知道思想,本题选 C。 考点: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教 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
7、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的这段言论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约法的主要内容是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由此可知,本题选 A。 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识记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 小明的爷爷今年( 20
8、12年)恰逢八十大寿,即 1932年出生,他平时常说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有人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二十年 B二十一年 C三十年 D三十一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问题,公元纪年的计算法是:公元纪年 =题目中给出的民国纪年 +1912-1,民国纪年 =题目中给出的公元纪年 -1912+1,分析题目,观察题目,小明的爷爷今年( 2012年)恰逢八十大寿,即1932年出生,换算成民国就是 1932-1912+1=21,该题选 B 考点: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
9、算方法的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是我们平时做题经常遇到的东西,所以掌握好它们的换算尤为重要,我们平时要经常随意找出几个个公 元纪年和民国纪年进行演算,做到熟练掌握。 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 “欢呼 ”声中失败的。这里的 “胜利 ”是指( ) A成立了中华民国 B推翻了封建制度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结果的认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胜利了,说失败是指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是指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统治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观察本题, A项正确, B项表述错误,
10、C项表述错误, D项表述错误,本题选 A。 考点:辛亥革命的结果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历史问题是历史能力要求中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有个全面认识,然后在根据历史事件的内容,性质,结果来判断选项的对错,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今年是辛亥革命 101年,下列关于其表述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分析题目,要求学生回答表述正确的,选项 B错误,以后的北洋军阀政权和蒋介石政权就证明了这点, C项错误
11、,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就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本题选 A。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清楚,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醒同学们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对历史问题一定要仔细深入的去探究和理解。 孙中山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纪念的伟人,他一生愈挫愈奋,上下求索,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哪项不是他的事迹?( ) A创建兴中会 B创建同盟会 C创建中华民国 D参加武昌起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孙中山先生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8
12、94年,孙中山在香港檀香山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派第一个政治团体兴中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 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武昌起义是新军工程营的金兆龙率领革命党人发动的,孙中山这时远在海外,并没有参加,所以, 本题选 D。 考点: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武昌起义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 B 试题
13、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对比能力,比较题的解法是先找比较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有背景,经过,性质,目的和意义以及作用等,对这些比较项进行分析比较后,然后在根据所学知识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根据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运动,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要发展资本主义, A,C项表述正确,但只适合辛亥革命 ,D项表述错误,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本题选 B。 考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能力,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发动的自上而下的 改良运动,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主张武装推翻清政府,
14、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这些知识点,同学们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理解。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D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物,他们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 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也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的过程,因此本题选 C。 考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知识面广,涉及的历史知识点多,
15、这要求同学们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要善于把纷乱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知识,使历史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历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它的主要阵地是( ) A民报 B中外纪闻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史实的史记能力,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以北京大学为基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向以孔教为首的思想发动猛烈攻击,本题选 A。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
16、根据所学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所以送分题。 2011年 3月,出于对日本核电站爆炸核辐射扩散影响的恐惧,包括遂宁在内的中国各地居民迷信碘盐可防辐射传言,出现抢盐风潮。这种狂热让我们更加体会到新文化运动中哪一思想主张 的可贵( ) A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斗争的矛头直指孔教,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三个提倡三个反对为主要内容,碘盐可防辐射传言是封建迷信活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根
17、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B。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另外同学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和评价也要掌握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先进中国人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左宗棠收复新疆 林则徐虎门销烟 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 百日维新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 左宗棠收复新疆 林则徐虎门销烟分别发生在 1840-1842年和 1856-1860年, 辛亥革命发生在 1911年,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00年春
18、, 百日维新发生在 1898年 6月到 9月,分析判断本题选 D。 考点: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时间顺序排列能力,这些知识点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只要对其识记清楚,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属于送分题。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 “读到 ”的历史不包括(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D洪秀全起义,建立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南京历史变革的认识,分析题目结合所学知识,A,B,D
19、三项都发生在南京, C 项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表述错误,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本题选 C. 考点:南京的历史变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南京见证了我国近代史的许多事件的发生,题目中的知识点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能直接得出答案:。 下图是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某次战争的纪念馆, 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立,实力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可北洋海军的悲剧也在这里上演,这里成为北洋海军 (舰队 )最终的归宿。与该纪念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
20、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灭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震动了清廷,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本题选 C。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也是个图片题,以山东威海刘公岛纪念馆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该知识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中国传统纪年方法之一是干支纪年法,戊戌变法的 “戊戌 ”体现的就是该纪年法,如果换算成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这一年是指( ) A 1895 B 1898 C 1894 D 1896
21、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的纪年法,天干地支简称 “干支 ”,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 w)、己、庚、辛、壬( rn)、癸( gu);地支十二:子、丑、寅、卯( mo)、辰( chn)、巳( s)、午、未( wi)、申、酉( yu)、戌( x)、亥。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 “干支纪年法 ”。 公元纪年又称西元纪年,简称 “西元 ”或 “公元 ”。西元纪年是基督教的纪年法。西元在中世纪拉丁文的写法是 Anno Domini,简写 AD,意为 “主的年代 ”( In the year of the Lord)。以西元
22、525年罗马僧侣狄欧尼休认定的耶稣生年为纪元元年。西元前则在英 语中表示为 BC,即基督之前的年代( Before Christ)。西元纪年采用的历法叫格里高利历( Gregorian calendar)。通常称为 “西历、公历 ”,也就是我国政府现行所采用的纪年历。帝王年号记年法是用帝王的号来记年的。如朱元璋的号为洪武。他做皇帝的第一年就叫洪武元年。第二年就叫洪武二年 依次类推。民国纪年法是以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以公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方法。根据所学知识, 1898年是戊戌年,因此本题选 B。 考点:历史上的纪年法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各种纪年法的掌握程度
23、,纪年法我们在历史教材中经常遇到,但学生很少知道这种纪年法的由来,所以不好判断,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积累,积累多了才能轻松面对各种试题。 中国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 “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 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 A四者都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一样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洪秀全说,我反,是指在民族危机 面前,洪秀全发起的农民运动,康有为说,我变,是指 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省 遂宁 中学 年级 第二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