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功单位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力的单位以牛顿命名; B、压强的单位以帕斯卡命名; C、功率的单位以瓦特命名; D、功的单位以焦耳命名 故选 D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点评:在国际单位制中,为了纪念科学家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好多单位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电压 -伏特、电流 -安培、电阻 -欧姆、功和能量 -焦耳、功率 -瓦特、力 -牛顿、压强 -帕斯卡等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 6V且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 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5A;只闭合开关 S2时,
2、电流表的示数为 0.2A;只闭合 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6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断开开关 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1.1A B. 电阻 R1 8W, R2 10W C. 只闭合开关 S2时,电阻 R3消耗的电功率是 0.4W D. 三个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1.85A, 答案: ACD 试题分析:( 1)当只闭合开关 S1时,电路为 R1的简单电路, 所以 ; ( 2)当只闭合 S3时,电路为 R3的简单电路, 所以 ; ( 3)当只闭合开关 S2时,电路为 R1、 R2、 R3串联,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 所以 , B错误 此时电阻 R3消耗的电功率 , C正确; (
3、4)只断开开关 S2时, R1、 R3并联, 因此时 R1、 R3两端的电压仍为 6V, 所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A正确; ( 5)三个开关都闭合时, R1、 R2、 R3并联, 因此时 R1、 R2、 R3两端的电压仍为 6V, 所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D正确。 故选 ACD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 活应用;关键是电路图中开关的闭合、断开时三电阻状态的辨别 如图所示,重物 A放在水平地面上,定滑轮 B固定在天花板上的 O 点,重物 A所受重力为 GA,定滑轮 B装置所受总重力为 G 定 。在绳子的自由
4、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 F1时,重物 A对地面的压力为 FA,重物 A所受支持力为 NA,此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A与 G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FA大小等于 GA与 F1之差 C GA和 NA是一对平衡力 D天花板上的 O 点受到的向下拉力大小等于 2 F1 G 定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重物 A所受重力为 GA,重物 A对地面的压力为 FA,这两个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对 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受到了绳子对 A向上的拉力 F 拉 ,地面对 A向上的支持力 NA和本身的重力 GA,因 A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故
5、 ,所以 ;又因两个滑轮都为定滑轮,所以 对于物体 A来说,地面对 A向上的支持力 NA等于重物 A对地面的压力 FA;所以 ,即FA大小等于 GA与 F1之差; C、由 B的分析可知 ,即 GA和 NA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两者不是一对平衡力; D、 O 点受到的向下拉力有两段绳子的拉力 2F1加上定滑轮的重 G 定 ;所以向下拉力大小等于 2F1+G 定 故选 BD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去求解问题 小莉根据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 质 密度 r/( k
6、gm-3) (常温常压下) 物 质 熔点 t/ (标准大气压下) 物 质 比热容 c/J( kg ) -1 冰 0.9103 冰 0 水 4.2103 铝 2.7103 铝 660 铝 0.88103 铁 7.9103 铁 1535 铁 0.46103 铜 8.9103 铜 1083 铜 0.39103 A. 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B. 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少 C. 体积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放出相等的热量,铝块温度降低得较多 D. 把温度为 -8 的冰块投入盛有 0 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冰的质量会增
7、加 答案: BCD 试题分析: A、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是实心的,铁的质量一定大于铝的质量,故 A不正确; B、由表中知道 c 铁 c 铝 ,又知道 m相同,升高的温度 t相同,根据吸热公式Q 吸 =cm t可知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故 B正确; C、根据 ,由表中知道铜块的比热容和密度的乘积较大,又知道 V相同,放出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降低得较少,故 C正确; D、 -8 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 0 水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 0 的水会结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 D正确 故选 BCD 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点 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点、
8、比热容概念、密度公式、吸热公式等的了解与掌握,能从表格中得出相关信息并知其意义是本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电和磁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电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原理来工作的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来工作的 C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一种装置 D发电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发电机是产生电能的装置,即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即是通过电磁铁来工作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发电是
9、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AD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能量转化的现象 点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要在理解的基础记忆,只有对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知识熟练掌握才能解对此题 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 50cm2的圆柱形玻璃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放在水平台面上,底面积为 10cm2的圆柱形物体 A 浸没在水中 , 细绳对物体的 拉力为 F 拉 。如图乙所示,当物体 A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时,作用在物体 A上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4N,筒中水的深度比图甲中水的深度下降了 0.4 cm,此时,物体 A所受的浮力为 F 浮 ,水在物体 A底面处产生的压强为 p。 g取 10N/kg,悬挂物体的
10、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 A F 拉 的大小为 4.8N B F 浮 的大小为 0.2N C A的大小为 8g/cm3 D p的大小为 300Pa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 ; 所以 A的体积 ; A的高度 ; 当物体 A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时,水在物体 A底面处产生的压强为; 此时物体 A所受的浮力为; 物体 A的重力为 ; A的质量; A的密度 ; A全部浸没水中细绳对物体的拉力为; 故选 D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重力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体积、液体压强、浮力、密度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电路,电
11、源两端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阻 R1两端的电压变小 D电阻 R2两端的电压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这是一个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 R1R3两端的电压, R3是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三个电阻的阻值之和(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因此,电流表示数变小, B错误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 R3两端的电压变大,则 R1R2两端的电压都要相应变小, R2两端的电压变小,总电压减去 R2两端
12、的电压,也就是电压表此时的示数,应该变大,故 A、 D错, C对 故选 C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点 评:明确这是一个串联电路和电压表、电流表的测量对象是此类题的成功关键,其次要熟知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的特点,并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签字笔的质量约为 500g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0.26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10kg D课桌的高度约为 15cm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一个签字笔的质量约为 20g, 500g不符合实际,故 A错误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0.26m=26cm,符合实际,故 B正确
13、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10kg不符合实际,故 C错误 D、课桌的高度约为 75cm, 15cm不符合实际,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气筒壁变热 C夏天,在阳光的照射,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D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将瓶塞顶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 B、当向下压气筒的时候,
14、对气筒内气体做功,气筒内气体的体积被压缩,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所以内能增大,导致筒壁温度升高,属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符合题意; C、阳光的照射,柏油路面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将壶盖顶起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串联的 B在家庭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大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36V D用试电笔可以辨别火线和零线 答案: D
15、试题分析: A、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连接,因此 A选项错误; B、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使用的用电器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小,故 B选项错误; C、不高于 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即小于等于 36V,故 C选项错误; D、测电笔接触火线时会发光,接触零线时不会发光故 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 电压;测电笔的使用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电路以及安全用电知识,只要生活中多积累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属于绝缘体的是 A不锈钢尺子 B橡胶手套 C浓盐水 D铅笔芯 答案: B 试题分析: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所以题中的不锈钢尺
16、子、浓盐水、铅笔芯是导体橡胶手套是绝缘体 故选 B 考点:绝缘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属于识记性的东西,只要记住即可解答 在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用放大镜看物体,是凸透镜成像,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C、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光的反射 点评:本题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考查光现象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如图所示
17、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用力拉绳,给重物施加了一个力,但是重物没有沿力的方向上通 过一段距离故 A情景没有做功 B、人给汽车一个力,但是汽车没动,即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故 B情景没有做功; C、人给箱子一个力,箱子被搬起,通过了一段距离故 C情景中做了功 D、背着书包,人给书包一个竖直力,而书包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故 D情景中没有做功 故选 C。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点评: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力对物体才做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
18、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 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固体、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粉碎机可以把岩石打成粉末,说明岩石分子很小 D萝卜放在泡菜坛里会变咸,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压缩弹簧
19、,弹簧发生形变要产生弹力,因此压缩弹簧需要用力克服弹簧的弹力,这与分子力无关,故 A错误 B、固体、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力,故 B错误 C、用粉碎机可以把岩石打成粉末,粉末仍然是分子团,并不是组成物质的分子,这个现象不能说明岩石分子很小,故 C错误 D、萝卜放在菜坛里,由于扩散运动盐进入萝卜内部,从而萝卜变咸,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 点评:分子间 的作用力是从微观角度考虑的,是微观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弹簧的弹力是宏观的弹簧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它们不是同一性质的力,要注意区分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
20、强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载重汽车车轮多,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刀具上的刃磨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斧头对木柴的压强,容易把木柴劈开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很细的钢丝切肥皂,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细线对肥皂的压强,容易把肥皂切开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吸管一端切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图钉对墙的压强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明确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实验题 小静同学用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 列填空。 (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 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选填: “放大 ”、 “等大 ”或 “缩小 ”) (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 4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成像。(选填: “能 ”或 “不能 ”) 答案:放大;不能 试题分析:( 1)蜡烛位于 35cm刻度线处,物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2)蜡烛位于 45cm刻度线处,物距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北京市 门头沟区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