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新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2 分)A玉帛(b) 昳丽(y) 窈窕(tio) 高万仞(rn)B窥镜(ku) 穷匮(ku) 荇菜(xn) 登轼而望(sh)C旗靡(m) 期年(q) 溯洄(hu) 孀妻(shun)D进谏(jin) 曹刿(u) 弗如(f) 蒹葭(jin ji)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A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朝服衣冠(穿戴)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视、小看)且焉置土石(哪里)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惩山北之塞(苦
2、于)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聚室而谋(家)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2 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甚矣,汝之不惠C入则无法家拂士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 分)A既克,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故逐之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C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弗敢加也,必以信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5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小的监狱,虽不能明察,但必定判得合乎情理。)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年的时间,才往返一次。)C今齐地方千里,百
3、二十城。(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千里之广,城池有一百二十多座。)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顺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A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 ,原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B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此书由西汉的刘向校录编订。C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2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50篇。 诗经共分赋、比、兴三部分。7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3 分)(1)蒹葭萋萋,白露未
4、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2)别云间中“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和爱国之情。(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及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8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0 分)(1)【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 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明 天 是 社 会 的 栋 梁 ;(2)【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
5、说一段感恩的话。(3 分)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 字左右。我想对老师说:一方沃土育新苗,三载春风化细雨。您的关怀伴我茁壮成长,您的鼓励助我勇敢前行。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3)【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3 分)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相对稳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4)【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 。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2 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经年此去杳无音,何日再相逢。
6、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他年此地重相逢,再画青春梦。同学改写二、阅读理解(45 分)3(一)(6 分)月下独酌(其一)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9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诗中“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3 分)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10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
7、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羁的高洁人格。(二)(重庆中考)(13 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8、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1)又何间焉(参与)(2)小惠未徧(通“遍” ,遍及、普遍)(3)小大之狱(案件)(4)故克之(战胜)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1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9、)(2 分)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解析】在曹刿心目中,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41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3 分)【链接】公元前 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综合测试 新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