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分别计算出各个数的值,再结合负数的定义即可作出判断 . A , C , D ,均为正数,故错误; B ,本选项正确 . 考点:负数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负数的定义,即可完成 . 如图, B是线段 AC 的中点,过点 C的直线 l与 AC 成 60的角,在直线 l上取一点 P,使,使 APB=30,则满足条件的点 P共有 A l个 B 2个 C 3个 D无数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别以 AC, BC 为边,作等边 AP
2、C,等边 BPC,连接 BP,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分别以 AC, BC 为边,作等边 APC,等边 BPC,连接 BP 依题意,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APB= APB=30,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 P的个数为 2个 故选 B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 20分钟到一个离家 900本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度返回家,父亲在报亭看了 10分钟报纸后用 15分钟返回家,则表示父亲、母亲离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是
3、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 20 分到一个离家 900 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返回,所以表示母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象在 20分钟的两边一样,由此即可确定表示母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象;而父亲看了 10分报纸后,用了 15分返回家,由此即可确定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象 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 20分到一个离家 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返回, 表示母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 父亲看了 10分报纸后,用了 15分返回家, 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故选 A. 考点:函数
4、的图象 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题目,主要利用图象信息找到所需要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这些关系即可确定图象 某一物体由若干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分别如图所示。则该物体所含小正方形的个数最多有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易得这个几何体共有 2层, 3行, 2列,先看第一层正方体可能的最多个数,再看第二层正方体的可能的最多个数,相加即可 3行, 2列,最底层最多有 32=6个正方体,第二层有 1个正方体,那么共有6+1=7个正方体组成 故选 D.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特征,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组合几何体的层数,行数及列数
5、 如图所示,在 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办法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选择一个正方形涂黑,使得 3个涂黑的正方形组成轴对称图形, 选择的位置有以下几种: 1处, 3处, 7处, 6处, 5处,选择的位置共有 5处 故选 C. 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单项
6、式法则、绝对值的规律、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依次分析即可 . A , B , C ,故错误; D ,本选项正确 . 考点:整式的化简,绝对值的规律,二次根式的加减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绝对值的规律:正数和 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甲、乙两学生在军训打靶训练中,打靶的总次数相等,且所中环数的平均数也相同,但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那么两者的方差的大小关系是 A s2 甲 s2 乙 B s2 甲 s2 乙 C s2 甲 s2 乙 D不能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的是数据的稳定情况,方差越小,表示这个样本或总体的波动越小,即越稳定;反之,表示数据越不稳
7、定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s2 甲 s2 乙 故选 A. 考点:方差的意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方差的意义,即可完成 . 使二次根式 有意义的 x的取值范围为 A x2 B x-2 C x-2 D x 2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号下的数为非负数,二次根式才有意义 . 由题意得 , ,故选 C.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完成 . 填空题 如图,在 Rt ABC 中, ABC 90, AB 6, BC 8, P 是 BC 上的动点,设 PB x,若能在 AC 上找到一点 M
8、,使 BMP 90,则 x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x8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首先找出 BP 取最小值时 QO AC,进而求出 ABC OQC,再求出 x的最小值,进而求出 PB的取值范围即可 过 BP 中点 O,以 BP 为直径作圆,连接 QO,当 QO AC 时, QO最短,即 BP最短 OQC= ABC=90, C= C, ABC OQC, AB=6, BC=8, AC=10, BP=x, QO= x, CO=8- x, ,解得 当 P与 C重合时, BP=8 BP=x的取值范围是: 6x8.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相似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 点评:找出当 QO AC 时, QO
9、最短即 BP 最短,进而利用相似求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图,在扇形 OAB 中, AOB=90,半径 OA=6将沿过点 B的直线折叠,点 O 恰好落 AB上点 D处,折痕交 OA于点 C,求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 -12 试题分析:连接 OD,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CD=CO, BD=BO, DBC= OBC,则可得 OBD是等边三角形,继而求得 OC的长,即可求得 OBC与 BCD的面积,又由在扇形 OAB中, AOB=90,半径 OA=6,即可求得扇形 OAB的面积与 AB的长,继而求得整个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连接 OD 根据折叠的性质, CD=CO, BD=BO, DBC= OBC
10、, OB=OD=BD, 即 OBD是等边三角形, DBO=60, CBO= DBO=30, AOB=90, 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S 扇形 AOB-S BDC-S OBC=9-12 . 考点:折叠的性质,扇形面积公式,弧长公式,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是解题的关键 . 如图,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4, M、 N 分别是 BC、 CD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 AM MN,当 BM= ,四边形 ABCN 的面积最大。 答案: 试题分析:设 BM=x,则 MC=4-x,当 AM MN 时,利用互余关系可证 ABM MCN,利用相似比求 CN
11、,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四边形 ABCN的面积,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面积的最大值 设 BM=x,则 MC=4-x, AMN=90, AMB+ NMC=90, NMC+ MNC=90, AMB=90- NMC= MNC,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求函数关系式 学校篮球集训队 11名队员进行定点投篮训练, 11名队员在 1分钟内投进篮筐的球数分别为 9、 6、 9、 7、 8、 9、 12、 10、 9、 10、 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答案: 试题分析:先把这 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根据中位数的求法求解即可
12、 . 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6、 7、 8、 9、 9、 9、 9、 10、 10、 10、 12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9. 考点:中位数的求法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求法:把数据重新排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如果是奇数个数据,则中间一个数是 中位数 ;如果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 。 在反比例函数 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 y都随 x的增大而减小,则 k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试题分析:反比例函数 的性质:当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 . 由题意得 , .
13、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完成 . 如图, A、 B、 C是 O 上的三点, CAO 25, BCO 35,则 AOB 度。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即可求得 ACO 的度数,则 ACB的度数可以求得,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 AOB的度数 OA=OC, ACO= CAO=25, ACB= ACO+ BOC=25+35=60, AOB=2 ACB=260=12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 按下面程序计算:输入 x
14、-3,则输出的答案:是 。答案: -12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程序图中的运算顺序,把 x -3代入计算即可 . 由图可得输出的答案: .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解答题 如图,在 ABC中, C 90, AC 8, BC 6。 P是 AB边上的一个动点(异于 A、 B两点),过点 P分别作 AC、 BC 边的垂线,垂足为 M、 N 设AP=x。 ( 1)在 ABC中, AB ; ( 2)当 x 时,矩形 PMCN 的周长是 14; ( 3)是否存在 x的值,使得 PAM的面积、 PBN 的面积与矩形 PMCN 的面积
15、同时相等?请说出你的判断,并加以说明。 答案:( 1) 10;( 2) 5;( 3)不存在 试题分析:( 1)仔细分析题意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 2)利用 MP BC 和 NP AC,可得到 , ,将 AP=x,AB=10, BC=6, AC=8, BP=10-x 代入式中就能得到 PM和 PN关于 x的表达式再由矩形周长 =2( PM+PN),求出 x的值 ( 3)当 P为 AB的中点时, PAM的面积与 PBN 的面积才相等,再求出矩形 PMCN 的面积,进行判断 ( 1) 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 AC=8, BC=6, ( 2) PM AC PN BC MP BC, AC PN(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平顶山市 中考 第二次 调研 测试 数学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