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无锡宜兴实验学校九年级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无锡宜兴实验学校九年级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无锡宜兴实验学校九年级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无锡宜兴实验学校九年级 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叱 咤 ( zh)风云 矜 ( jn)持 B成群结 对 (du)翩 跹 ( qin) C金 碧 ( b)辉煌 濒 ( bn)危 D浮想联 翩 ( pin) 谛 ( d)听 答案: B 试题分析: B成群结队 翩跹( xin) 考点:本题考查字音 点评: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刘谦此次
2、香港巡演,以别具匠心的出场方式,变化莫测的舞美视觉,神秘十足的音乐伴场,带给 “谦迷 ”无限的 疯狂 与猜想。 B钓鱼岛争端如果持久 发酵 ,势必造成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对峙的长期状态。 C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 “表哥 ”、 “房叔 ”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 淋漓尽致 。 D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 栩栩如生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 “中国名片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 ,就像活的一样。多指艺术品或人工制造。饮食文化不能是像活的一样,所以不能用栩栩如生这个成语。 考点:本题考查词
3、语运用辨析。 点评: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 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 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注意区分同义词语。 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对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 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A或:或许。 B食:同 “饲 ”喂养。 C且:犹,尚且 。 D等:等同,一样。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或:有时。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
4、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一位智者这样说过: “你必须宽容三次。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在寻找快乐的路途中,最难做到的或许是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于无意中深深中伤你。 ”我们常常是对别人太严厉了。每个人都在企图证明:我是对的,而你错了。能装下别人或自己的缺点,才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雨。我们宽容了别人,同样是自我的赐福。 A宽容
5、是一种美德 B宽容是一种博大 C宽容是人一生中的福气 D宽容是自我的赐福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次宽容显示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所以宽容是一种博大。 考点:本题考查提炼观点。 点评:提炼观点要抓住文章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明确了中心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对表格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A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 B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6、C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肯定会进入日常生活。 D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 答案: C 试题分析: 64.9%的人认为网络语文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没有经过规范不一定会进入日常生活,所以 C的说法不对。 考点:本题考查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点评:做图表分析题时要注意第一步就是整体阅读,明确题意,包括审题目要求、审图表标题和内容。第二步,横比纵比,寻找变化规律。第四步:表述时准确是前提,再注意精炼。 现代文阅读 阳 光 彭学明 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气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
7、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 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 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 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
8、让阳光乱拧。 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 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在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
9、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 。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
10、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阳光来了! 阳光穿着布鞋!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门书香。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认识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 些人的良心与道德
11、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小题 1】文章第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答: 【小题 2】简要概括文中春、秋两季的阳光各有什么特征。( 4分) 答: 【小题 3】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在第五、七自然段中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小题 4】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作者以 “阳光 ”为题的妙处。(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3分)拟人、
12、比喻(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夏日阳光火热的特点( 1分),表达作者对阳光的喜爱( 1分)。 【小题 2】( 4分)春日阳光:温情、奉献、孕育希望( 2分);秋日阳光:生机勃勃(活泼)、带来收获。( 2分) 【小题 3】( 4分)运用第二人称,把阳光拟人化,构成和阳光对话的情境(或便于对话)( 1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冬天的阴沉的厌恶( 1分),表达对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的怀念( 1分);同时也拉近了同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可感( 1分)。 【小题 4】 ( 4分)阳光是全文的线索( 1分);它既指自然的阳光,又指精神的阳光( 1分);表达作者对当下世界的邪恶与丑陋的批判( 1分);渴望我们精
13、神阳光的永存。(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 “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 ”是比喻的修辞,又把阳光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神态,是拟人,生动形象地突出夏日阳光火热的特点,表达作者对阳光的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 点评:赏析理解句子,如果句子中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揣摩句子。答题格式: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表现)什么事物的 特点,表达了 感情。 【小题 2】试题分析 :分析文章第 段,从中概括出关键字词:温情、奉献、孕育希望第 段可概括出秋天阳光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要点的能力。 点评:概括要点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到答题涉及到
14、的相关语段,从中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小题 3】试题分析 :运用第二人称,把阳光拟人化,构成更便于与阳光对话,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冬天的阴沉的厌恶之情,表达对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的怀念,同时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 考点:本题考查第二人称的作用。 点评:第二人称有利于抒发感情,有利于接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 ,更有亲切感。 【小题 4】试题分析 :这个标题阳光是全文的线索,联系 “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丑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
15、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骨髓。 ”可知阳光不仅是自然的阳光,还是精神的阳光,表达作者对当下世界的邪恶与丑陋的批判,渴望精神阳光照耀我们。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是 “寄生虫 ”,它们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如果找不到寄生的宿主,病毒就会逐渐失活,如
16、果所有的生物体内都没有了某种病毒,这种病毒就灭绝了 天花病毒就是这样灭绝的(只有一些标本 被人为地保存在实验室里)。有的病毒一直在某种生物群体里传来传去,我们把这种生物称为病毒的天然宿主。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是 某些 鸟类,特别是水禽。换句话说,禽流感病毒已在水禽里传来传去传了很长时间了。病毒有个特性,传播的时间长了,其毒性就会慢慢地减弱。如果病毒毒性很强,快速地把宿主杀死了,宿主体内的病毒也就跟着死去,传播不开。如果毒性很弱,宿主就可以携带着病毒到处传播。所以根据自然选择, “旧 ”病毒的毒性会很弱,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禽流感病毒与水禽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水禽并没有生病的症
17、状。 但 是这些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水禽虽然看上去很正常,而其实它们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禽流感病毒,这些水禽飞到哪,拉到哪,也就把禽流感病毒传播到哪。禽流感病毒离开了水禽身体后,并不会马上就失活,在环境中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环境温度越低,则存活时间越长。 在 28摄氏度的淡水中,禽流感病毒可存活一个月; 17 摄氏度的淡水中,可存活 100 天;如果冰冻起来,则可以无限地保存活性。在鸟粪中,禽流感病毒也可存活几十天。 【小题 1】第 段加线的 “某些 ”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答: 【小题 2】第 段划线句子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 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答案: 【小题 1】
18、( 2分)不能去掉, “某些 ”表示范围,并不包括全部鸟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2】( 2分)运用列数字(或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或突出)地说明了环境温度越低,禽流感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 【小题 1】试题分析 :先定性,不能去掉。某些是表示范围的,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是宿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点评:先定性,不能去掉。再说明这个词的意思,如果去掉了就会怎样,最后说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2】试题分析:这句话中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很明显,同时对各种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存活的天数又进行了作比较。 考点:本题考查说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 无锡 宜兴 实验学校 九年级 中考 适应性 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