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徘 徊 ( hu) 剔 透( t)挑 衅 ( xn) 脍 炙人口( kui) B 驯 良( xn)翩 跹 ( qin) 愠 怒( yn)鳞次 栉 比( zh) C风 靡 ( m) 翘 望( qio) 祈 祷( q)受益 匪 浅( fi) D笑 靥 ( y) 庖 代( po) 诘 责( ji)销声 匿 迹( n)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徘徊( hui), B、翩跹( xin), C、风靡( m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
2、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只有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B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让许多乡村旅游已逐渐上升到一个产业化的阶段。 C专家提醒您:用耳机收听音乐 ,音量最好保持在 40 60分贝,且不要超过一小时。 D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 40 多年来,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
3、受其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缺少成分,去掉 “随着 ”即可。因为 “随着 ”掩盖了主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和外形小巧而 “肚量 ”超大的电子课本相
4、比,笨重的传统图书只好甘拜下风了。 B学校将进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飞扬同学代表班级参赛。 C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还是味觉麻木? D面对困难,只要我们意气用事,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就会不一而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甘拜下风:对人自认不如 ,真心佩服。 B、当仁不让:就是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C、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D、意气用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经分析,答案: A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 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
5、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 还要注意能结合语境,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加相近的词语、成语等加以比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小说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当时各类士人虚伪、贪婪的丑恶形象,并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批判。 B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官逼民反 ”的主题。 C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课文节选部分中 “吝啬鬼 ”夏洛克最终惨败,流露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
6、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答案: C 试题分析: C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课文节选部分中 “吝啬鬼 ”夏洛克最终惨败,流露了作者对夏洛克的批判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 、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
7、光; 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是跌宕起伏的戏 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是情 节曲折的小说 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色彩缤纷的想象 ”对应 “童话 ”; “亲临其境的目光 ”对应 “小说 ”; “寓情于物的感观 ”对应 “散文 ”; “字正腔圆的对白 ”对应 “戏 ”; “独抒性灵的意象 ”对应 “诗歌 ”。所以,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
8、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 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嵌入式排序还要注意句子与空前后句子的联系。 现代文阅读 火车上的相遇 邓迎雪 (1)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 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2)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3)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 4)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
9、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 5)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 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 6)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 7)在一节车 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
10、睡着。 ( 8)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 9)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 10)父亲问他去哪里, 他嗫嚅着说出行程 。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 11)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11、( 12)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 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 13)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 14)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 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 着干渴的味道 。 ( 15)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
12、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 16)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 “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 ”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 “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 ”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 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 17)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 18)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 “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
13、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 ( 19)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 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 20)那个暑 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 ( 21)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 (选自青年文摘 2013年第 3期) 【小题 1】请简要概括在 “火车上的相遇 ”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 4分) ( 1) ( 2) 【小题 2】赏析划线句子。( 4分)
14、 ( 1)他嗫嚅着说出行程。 ( 2)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小题 3】请结合 短文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小题 4】通读全文,理解 “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一句的含义。( 3分) 【小题 5】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00字左右)( 5分) 答案: 【小题 1】( 1)他的颓废不求上进 ( 2)他与父亲在工地上的交谈(各 2分) 【小题 2】( 1)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因担心父亲责怪而不安与惶恐心理,对父亲的愧疚与自责。( 2)景物描写、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天气的闷热,表现
15、了他内心的烦躁不安,为下文父亲工作艰辛下伏笔。( 2分) 【小题 3】 宽厚慈爱,如 吃苦耐劳,如 教子有方,如 望子成龙,如 【小题 4】父亲艰辛的劳作、宽厚的胸怀感化了不求上进的他,让他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 3分) 【小题 5】略 【小题 1】试题分析:围绕 “遇到父亲前的行为 ”与 “遇到父亲后的行为 ”这两个方面来概括。 “遇到父亲前的行为 ”主要体现在文章的 1-6小节; “遇到父亲后的行为 ”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的 15-20小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梳理相关情节,确定每个空的答题范围,然后精读并提取出关键语句,根
16、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 1) “嗫嚅 ”一词,属于 “神态描写 ”,把 “我 ”当时的 “恐慌、愧疚 ”等心理生动形象的写了出来。( 2)天热的像蒸笼,表明天气特别炎热,为下文写父亲在恶劣环境中劳作这一情节做铺垫,同时也为 “我 ”能够感受到父亲的不易以及 “我 ”的转变等做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点评:赏析理解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来赏析。如果句子中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揣摩句子。答题格式: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表现)什么事物的 特点,表达了 感情。如果 【小题 3】试
17、题分析: 宽厚慈爱,如把自己仅有的 200元钱留给了孩子; 吃苦耐劳,如农闲之际外出打工 ; 教子有方,如对孩子的错误并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用一定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领悟; 望子成龙,如像工友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大学生,将来定有出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小题 4】试题分析: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扣住 “汗水 ”“溅在心里 ”“唤醒沉睡的心 ”等关键词语来理解即可。 “汗水 ”指 “父亲的辛勤劳作 ”, “溅在心里 ”指 “给我的影响很大 ”, “唤醒沉睡的心 ”
18、指 “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决定 重新做人 ”。结合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为 “父亲艰辛的劳作、宽厚的胸怀感化了不求上进的他,让他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 【小题 5】试题分析:文章主要写的是 “含而不露的父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定然会有许多收获。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 点
19、评:平时要养成多动笔的好习惯,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把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表述出来。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高。 莫远离 “深阅读 ” 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 人们常说的 “浅阅读 ”逐渐风行起来。 传播媒介变了,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读书从来都有不同类别,何况 “读 ”总比 “毒 ”和 “赌 ”好,毕竟它能获取信息、 提升修养。但是,如果一种拒绝深度的浅阅读借助于媒介的力量,逐渐演化成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
20、时,我们是否该有所审视? 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 ,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 ”, “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 ”。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 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 ,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 “浅阅读 ”,则终会流于浮泛。 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 “触手可及 ”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
21、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 (习焉不察:经常接触某些事物,反而察觉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而担忧。 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 从 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
22、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 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 “浅阅读 ”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 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 QQ 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 【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为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是从 和 两方面论述深阅读的重要性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2分) 【小题 3】第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 【小题 4】第 段划线的句子能否去掉?简要说说理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扬州 扬中 教育 集团 树人 学校 初三 中考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