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平阳县水头一中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浙江平阳县水头一中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平阳县水头一中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平阳县水头一中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 _ 运的 b_斗中 hu_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 shng_。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答案:厄 博 毁 尚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讲的是 “在与厄运搏斗的过程中,虽然毁灭了自己,却高尚了自己 ”。文段中涉及的几个词语 “厄运、搏斗、毁灭、高尚 ”。在书写汉字时,可能会因为一音多字的现象,很难区分,其实只要根据语境,是很好区分的,比如: “搏斗 ”中的 “搏 ”就不能写成 “博、薄 ”等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以
2、及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读懂这段文字,体会文段中的情感,然后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并注意一些同音字的写法即可。 选择题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4分 ) 如果说 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1) ;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2) ;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3) ;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4) ; A沃壤千里 B繁花似锦 C星光灿烂 D碧波荡漾 答案: B D C A 试题分析:根据 “花架 -繁花似锦,污流 -碧波荡漾
3、,漆黑的夜空 -星光灿烂,贫瘠的土地 -沃壤千里 ”,选择的顺序应该为 “B、 D、 C、 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 点评: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然后明确相对应的词语即可。比如:花架 -繁花似锦,污流 -碧波荡漾,漆黑的夜空 -星光灿烂,贫瘠的土地 -沃壤千里。 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 锐不可当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B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 生意葱茏 。 C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 天伦之乐 。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
4、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 鲜为人知 的故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B、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C、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经过语境及成语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 D项的使用是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 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现代文阅读 我长大了 (9分 ) 小的时候
5、 想长大 ,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 “长大 ”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 “长大 ”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
6、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 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 “乖宝宝 ”,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
7、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 “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 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小题 1】第一段 “想长大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小题 2】文中说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 ”“ 我 ”为
8、什么会“有些惭愧 ”?( 2分) 【小题 3】为什么文中 “撞人 ”和 “吃晚饭 ”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 2分) 答案: 【小题 1】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小题 1】为自己撞到了老奶奶,又想 逃走的行为,感到羞愧。 【小题 1】 “撞人 ”和 “吃晚饭 ”详写,是交代我如何面对闯人事件,认识到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突出文章中心。而 “照顾老奶奶 ”与中心有关,但未能突出文章中心,所以略写。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中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概括出 “想长大 ”的具体内容为 “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 考点:本题考
9、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要浏览文章的内容,了解了大意之后,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锁定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第 7段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分析出羞愧的原因为 “撞了老奶奶,又想逃跑的行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情节出现的原因,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根据前后文的描述来捕捉原因。如本道题目,联系我在撞车的那一刻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详细的写 “撞人 ”和 “吃晚饭 ”这两个情节,因为这
10、两个情节让我明白了长大就是意味着承担责任,紧扣住文章的中心。而 “老奶奶 ”只是文章的一个 有关事件的人物,与文章的中心,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略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详略的能力。 点评:文章情节的详与略,主要是根据文章的主题表达的需要。这与我们平常写作文时,要求对表现中心的情节要详细描写是一个道理。 【小题 1】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文中的 “我 ”总是盼望长大,随着他上中学、长青春痘等,父亲认为他并没有长大,当他担当起撞人的责任时,父亲说他长大了。所以,真正
11、的长大,并不是年龄 的升高,身体外形的变化等,而是心智的变化、成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的语句,首先浏览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回过头来再去理解语句包含的含义。如本文主要讲的是 “什么是真正的长大 ”,根据这一主旨,语句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 社戏安塞腰鼓节选( 11分)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 “小心 ”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
12、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就朦胧在这水气里。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 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 依稀 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13、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B)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 ,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小题 1】结合(甲)语境,说说 “依稀 ”的意思。( 2分) 【小题 2】(乙)段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文中的词来说,安塞腰鼓是
14、_的, _的, _的( 3分) 【小题 3】甲乙两文有许多句 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 A、 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3分) 【小题 4】上面的两篇文章,写作风格迥异,你更喜欢哪篇文章,说说理由。 答案: 【小题 1】隐隐约约 (或模模糊糊)等 【小题 1】壮阔、豪迈,火烈 【小题 1】 A、采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我急切的想要看戏的心情。B、 “呆呆地 ”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小题 1】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特定的时间 “夜晚 ”以及我看戏的心情 “迫切 ”, “依稀 ”一词的意思为 “含糊不清地 ,不明确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5、”。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关键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不能仅从词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意思,一定要联系前后文,具体的理解出词语的意思 -语境义。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这句话分析出 “安塞腰鼓 ”具有 “壮阔、豪迈、火热 ”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先要浏览文章的内容,了解了大意之后,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锁定相关的段落,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A、把 “起伏的连山 ”比作 “踊跃的铁的兽脊 ”,形象的表现出
16、船行之快,同时也表现出我想看戏的迫切心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 “安塞腰鼓 ”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其安静时的情态,为下文写后生敲打安塞腰鼓这一情节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鉴赏文中精彩的语句,一般都是先分析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最后谈作者融入该句的情感 。即:方法 +效果 +情感。 【小题 1】试题分析:一篇经典的作品,有他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从写作手法 、优美语言、思想内容等角度来谈写作风格。示例: 我更喜欢甲篇文章,因为此文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童真童趣。不惟景色优美,这里的人
17、情更是淳厚,是一曲自然美的颂歌。 我更喜欢乙篇文章,因为乙文多用短句,大量运用排比,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这种形式与文中那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内容取得完美的统一。读来真是享受至极。 考点:本题考查评论文章的能力。 点评:评论文章,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从作品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主题等角度进行评论。如本道题,我们主要是从语言这个角度来评论的。 文言文阅读 口技(节选) ( 11分) 未几,夫 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 舒 ,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
18、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 1】解释划线的字。 (4分 ) : 宾客意少 舒 : 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 曳 屋许许声 几欲先 走 : 【小题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不能名其一处也 【小题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浙江 平阳县 水头 一中 年级 学期 阶段性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