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无锡宜兴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无锡宜兴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无锡宜兴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无锡宜兴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A陈词 滥 ( ln)调 杀 戮 ( l) B晶莹 剔 ( t)透 蹒 ( pn )跚 C 赅 ( hi)人听闻粗 犷 ( kung) D重 峦 ( lun)叠嶂 龟 ( jn)裂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C“赅 ”应为 “骇 ”,“犷 ”声母错。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
2、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A洪涝冰雪,特大地震 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 多难兴邦 的历史感慨。 B语文学习要 循序渐进 ,注重积累,没有广泛的阅读作基础,语文能力就不会有质的飞跃。 C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 滔滔不绝地谈个不停。 D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 锲而不舍 地宣布 “购买 ”钓鱼岛,这不但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也是对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答案: D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
3、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D“锲而不舍 ”是褒义词,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 ) 策 之不以其 道 , 食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临 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五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A策:马鞭子 B道:正确的方法 C “食 ”通 “饲 ”,喂养 D临:到 跟前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A“策 ”作动词,意为 “有鞭子打 ”。 考点
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B近日,团市委、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学开办 “与人生对话 我的中国梦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C “魅力无锡 ”的打造,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和品牌建设,注重城市灵魂的塑造。 D遭受挫折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得到升华,但是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用反选排除法, A句缺少主语,把“在 中 ”删
5、去, B句 “开办 ”与 “活动 ”动宾搭配不当, D句句式杂糅,递进句与转折句混在一起,句意不顺畅,故选 C。 考点:辨析 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提炼作者想表达的观点, 最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 ) 设计问卷调查题时, “你喜欢教师这一受人尊敬的职业吗 ”、 “医生认为吸烟对人体有害,你同意吗 ”这类问题,或带有倾向性,或带有诱导性,因此容易使被调查者在趋同心理的支配下,作出与本人真实想法相反的回答。 A设计问卷调查时,要简洁些。 B设计问卷调查时,要直截了当,避免调查者误解。 C设计问卷调查时,要避免趋同心理。 D设计问卷调查时,提问方式要中性。 答
6、案: D 试题分析:选阅读文段,理解文段的中心意思,再判断各选项。抓住文段最句子 “这类问题,或带有倾向性,或带有诱导性,因此容易 ” 即可判断答案:,避免 “倾向性 ”,即要 “中性化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现代文阅读 绿色的梦 陆文夫 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遥远。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纪录片,白天在录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起。 在那纪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生命得以舒展。大地的油绿 是青青的麦苗,是柳树的绿叶,是还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芦苇 那好像是梦,
7、我曾经躺在那铺满春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绿的麦苗在蓝天下闪光,在微风中起浪,听那云雀在云端里唧唧地歌唱。 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安静。 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箭似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箭似的射入麦浪之间。 人平躺着,眼迷蒙着,和煦的阳光像一条温暖的、无形的被,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景象。家乡的田野上几乎看不
8、见村庄,远眺村庄都是些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农民虽然不知道什么叫生态平衡,却知道林木是财富,是财富的象征。如果一个村庄上没有树,没有参天的树,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外面,行路的人就会说: “那是一个穷地方。 ”连叫花子都不会进那个村庄。 小时候,祖母老是跟我讲一个故事,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 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 砍了两下没有舍得 ,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那棵大杨树是我们家的骄傲,是我玩乐的天梯,那树上有无数的知了,有十多个鸟窝,可以捉知了,可以掏鸟窝 我们的村庄家家都有很多树,大多种在门前
9、小河两岸,有些柳树和桃树长大以后就斜盖在河面上,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上,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天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说是烧过的野草明年会长得更好、更绿。 每逢暮色苍茫,村庄上时不时传来尖锐、悠长、焦急、慈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能使人没齿难忘。 村庄除了树还有竹。我家没有竹园,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读的私塾却在大片竹园的旁边,那个村庄家家户户有竹园,一家一家连成片,绵
10、延二三里。读私塾是很寂寞的,整天坐在长板凳上摇头晃脑,念书、写字,动弹不得。八九岁的顽童难以做到这一点,便找各种借口,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 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竹园是小小蒙童的 迪斯尼乐园 。 迪斯尼乐园 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竹园却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去寻找游乐的天地。最有趣的是夏天,教室里闷热,老师也热得受不了,同意学生们把课桌搬到竹园里去学习。十几个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和老师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种悠悠荡荡的吊床上,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风吹动竹叶,发出松涛、海涛似的
11、响声,才能把你惊醒,暴风雨来了 ! 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叶的响声,带来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 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模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 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具有生命力。 (六 )(10分 ) 【小题 1】第 段划线句描写梦中的情景,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4分) 【小题 2】第 段中,祖母为什么不舍得砍 “大叶杨 ”?请 概括原因。( 3分) 【小题 3】第 段
12、中, “竹园是小小蒙童的 迪斯尼乐园 。 迪斯尼乐园 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 ”两个 “迪斯尼乐园 ”内涵有什么不同?( 4 分) 【小题 4】文章最后说 “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分) 答案: 【小题 1】选取麦浪、野花、云雀这些富有特征的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 1分)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1分,写出两种即可)把绿色的梦写得平 和、宁静、( 1分)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魂梦萦绕。(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因为
13、 “大叶杨 ”是家庭财富的象征;是我们家的骄傲,是 “我 ”童年玩乐的天梯;出于对绿色朴素的爱。( 1点 1分,共 3分) 【小题 3】前一个迪斯尼乐园充满绿意、生机、野趣,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 1分)陶冶了孩子们自由、天真、活泼的情趣;( 1分)后一个迪斯尼乐园是人造的,没有生机,远离自然,( 1分)难以带给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和留下恒远的回忆。( 1 分。这一点要求考生根据前一点联想、推断作者的意图) 【小题 4】 与前文梦境中的绿意和生机形 成鲜明对比,( 1分)表明了作者对生活在单调、缺少绿意的城市里的孩子成长的忧虑;( 1分) 对城市日趋现代化,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担心( 1分) 更引
14、发了作者对孩子们未来的深思。( 1分,共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语言表达 ”问的是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包括修辞方法、描写的角度、技巧。点明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分析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表现了景物什么状态特点,并加以评价。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抓住文章在文字与 “大叶杨 ”的联系,搜寻与 “大叶杨 ”有关的情节,理解 “大叶杨 ”与这个家庭及家人情感上的关系即可解答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观察句子可知本句前分句是比喻句, “迪斯
15、尼乐园 ”是喻体,写的是“竹园 ”,根据文章内容即可了解这里是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情趣的地方,而后分句 “迪斯尼乐园 ”为人造建筑,比较两词所指事物的不同,说明前者是真正的乐园,说清道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结合上一题的解答,从两个 “乐园 ”对比的角度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现代 文化背景下孩子们生活与往日的不同,城市里没有更好的自然环境,体会作者对孩子们未来生活表达的忧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 “海上暴徒 ”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
16、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 “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 ”,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千米以上,其能 量相当于 400颗 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
17、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2003年 7月,正是台风 “伊布都 ”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 部分地区持续 40 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小题 1】第 自然段中加点的 “海上暴徒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小题 2】第 自然段除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分) 答: 答案: 【小题 1】( 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台风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
18、1分) 【小题 2】( 2分)作比较( 0 5分)、举例子( 0 5分),突出台风的能量大,具体说明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 全球热量平衡(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说明的角度来理解打比方说明的好处,点明此说明方法及其说明的作用,即突出了台风的威力和破坏性,要用评价语 “形象生动地说明 ”。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 无锡 宜兴 外国语学校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