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 3171-2003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成形技术要求.pdf
《QJ 3171-2003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成形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J 3171-2003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成形技术要求.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J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FL 1820 QJ 31712003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成形技术要求 Lead form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pace electron element 20030925发布 200312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QJ 31712003 I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八一三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彩桥、王月明。 QJ 31712003 1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成形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天电子电气产品中元器件
2、引线的成形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圆形引线、扁平引线元器件的成形。它是设计、生产、检验的依据之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 165A1995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 QJ 2711 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安装工艺技术要求 QJ 30121998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电子元器件通孔安装技术要求 QJ/Z 147 电
3、子元器件搪锡工艺细则 3 一般要求 3.1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按QJ 165A1995中3.1.4要求执行。 3.2 工具和设备 3.2.1 工具和设备应符合QJ 165A1995中3.1.9的要求。 3.2.2 手工成形工具、自动成形设备的成形模具,在使用前应清除污垢、油脂及其它多余物。 3.2.3 使用自动成形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夹具端口和剪切刀具的刃口磨损情况,目视引线弯折处或端头无毛刺、尖峰。 3.3 成形前准备 3.3.1 操作人员应按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要求检查元器件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合格证及外观质量,确定应使用的成形工具和模具。 3.3.2 手工成形的元器件,成
4、形前引线应按QJ/Z 147和QJ 30121998中4.3.6要求进行搪锡处理。扁平封装元器件引线应先成形后搪锡。 3.3.3 接触静电敏感器件时,操作人员必须穿好防静电工作鞋和工作服,戴好防静电腕带,工具和设备应可靠接地,并在防静电工作台上操作。静电敏感器件弯曲成形时应使用金属夹具。静电敏感元器件的预处理应符合QJ 2711的要求。 3.3.4 成形前后,禁止用裸手触摸元器件引线。 3.4 应力消除 3.4.1 概述 消除应力应体现在成形元器件引线根部和焊接点之间的所有引线或导线上,以保证两个制约点间的引线或导线具有自由伸缩的余地。自由度的大小应足以防止由于机械定位或温度变化对元器件和焊点
5、产生有害应力。 3.4.2 引线焊接在焊接面的元器件 应使元器件本体和焊接点之间的引线提供应力消除,如图1所示。 QJ 31712003 2图1 3.4.3 引线焊接在组件面的元器件(如扁平封装) 通过成形使引线与印制电路板之间形成4595的弯角来提供应力消除,如图2所示。 图2 3.4.4 引线焊接在两面的元器件 应使元器件本体和焊接点之间的引线提供应力消除或有一个金属化孔,如图3所示。 图3 3.4.5 引线焊接在接线柱上的组件 当组件安装在叉形接线柱之间,而引线没有缠绕时,就不必遵循组件引线必须打弯消除应力。当组件安装在其它类型的接线柱之间时,就必须至少对一根引线进行弯曲消除应力,如图4
6、所示。 CP CP SR CP CP SR CP-固定点;SR-消除应力 4595 SR CP CP CP CP SR SR CP CP-固定点;SR-消除应力 CP 2d CP SR SR2d CP d为引线直径 a) d为引线直径 b) QJ 31712003 3c) 图4 3.5 弯曲与剪切 3.5.1 弯曲或剪切元器件引线时,应固定住引线根部,防止产生轴向应力损坏元器件密封处或元器件内部的连接。 3.5.2 元器件引线弯曲应目视对称,引线根部到弯曲点的距离,在元器件的每边应大致相等和方位一致。由于应力消除要求而采用不同的引线弯曲方法时,元器件本体可产生偏移。 3.5.3 元器件引线不允
7、许在根部弯曲,也不应在引线根部和引线熔焊点之间弯曲,引线的弯曲点到根部或熔焊点必须留有一定的距离才能弯曲成形。 3.5.4 消除应力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引线的直径或扁平引线的厚度。 3.5.5 元器件必须按照印制电路板的焊盘间距进行弯曲成形,弯曲方位应保证元器件安装后标志外露,明显可见,如图5所示。特殊情况,标志外露优先顺序为极性、数值、型号。 图5 3.5.6 在引线手工弯曲中,应将成形工具夹持在引线弯曲点上固定不动,然后由另一手对引线进行逐渐弯曲,如图6所示。 图6 3.5.7 剪切引线或导线过程中,应无扭转和轴向直拉动作,避免根部受力。剪切方法如图7所示。 图7 字符外露范围4545切断面
8、 元器件QJ 31712003 4带状引线 0.25mm 圆形引线 0.25mm 0.25mm 0.25mm 0.25mm 0.25mm 0.25mm 0.25mm 3.5.8 多引线的元器件如扁平封装器件,引线的成形应使用专用成形工具,禁止手工成形和剪切引线。 3.5.9 回火引线(又称针形引线)不能弯曲成形,如继电器、电连接器等元器件引线,直径不小于1.30mm的引线也不能弯曲成形。必须成形时,需经批准后进行。 3.5.10 引线弯曲不当,弯曲半径小于2倍引线直径时,允许矫直后再弯一次,当弯曲半径大于2倍引线直径时,可以再弯2次。 3.5.11 成形后的元器件应放入有盖的容器内,静电敏感元
9、器件必须装入防静电容器内加以保护。 3.5.12 元器件引线无论采用手工或机械成形,如果有明显的刻痕或形变超过引线直径的10%,则元器件不应使用。 3.5.13 成形后用35倍放大镜进行外观检查,不允许引线表面有明显镀层脱落现象。 3.5.14 元器件引线的成形应使其能插入安装孔内而不引起较大的变形,不使元器件本体或密封端承受应力。 4 详细要求 4.1 引线端头成形 4.1.1 端头搭接 端头搭接包括圆形和扁平引线两种,引线的成形应使其引线脚与焊盘相接触。引线脚翘起或离开焊盘表面高度不应超过0.25mm,如果采用丝网印刷,元器件引线成形应按相应的技术文件或工艺文件要求,如图8所示。 图8 4
10、.1.1.1 圆形引线搭接 圆形引线搭接在焊盘上的长度,最小为3.5倍引线直径,最大为5.5倍引线的直径,但不应小于1.25mm。引线剪切后的端面应离焊盘边缘至少为0.5倍引线直径。如图9所示。 4.1.1.2 扁平引线搭接 扁平引线搭接在焊盘上的长度,最小应为3倍引线的宽度,最大为5倍引线的宽度(W),引线剪切后的端面离焊盘边缘至少为0.25mm。在扁平引线宽度小于0.50mm时,扁平引线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5mm。如图10所示。 QJ 31712003 53.0w5.0w3.0w5.0w w w 0.25mm A向 A向3.0w5.0wA A焊盘 基板 r T rT 图9 a) 扁平引
11、线,单面搭接 b) 扁平引线,穿孔搭接 图10 4.1.2 端头折弯 导线或元器件引线的折弯部分长度应不小于焊盘最大尺寸的0.5倍或0.80mm,取其中最大值,但不应大于焊盘最大长度。引线弯曲应沿着焊盘最长尺寸方向或沿与焊盘相连的印制导线方向折弯,如图11所示。全折弯引线与板面垂直线之间的交角为7590,如图12所示。 4.1.3 端头直插通孔 直穿过印制电路板的元器件引线,其伸出部分最小值为0.8mm,最大值为1.5mm。如果通孔是非金属化孔,元器件引线应按端头折弯要求。若必须采取直插通孔时,引线伸出部分最大值为2mm。如图13所示,最小引线长度应在焊前决定。直插通孔引线可以打弯或与孔轴线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J 3171 2003 航天 电子 电气 产品 元器件 成形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