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7934.3-2003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3部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pdf
《GB T 17934.3-2003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3部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7934.3-2003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3部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7.100.01 A 17 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34.3-2003 代替GB/T14705-1993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Graphic technology-Process control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alf-tone colour separations, proofs and production prints 一Part 3: Coldset offset Iithography on newsprint crso 12647-3: 1998 , Graphi
2、c technology-Process control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alf-tone colour separations, proofs and production prints-Part 3: Coldset offset lithography and letterpress on newsprint , MOD) 2003-06-24发布2003-12-01实施常-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GB/T 17934.3-2003 目。言GB/T 17934(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分为如下几部分一一第1部分:
3、参数与测试方法一一第2部分2胶印第3部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第4部分z凹印一一第5部分=四色网版印刷一第6部分z柔性版印刷一一第7部分g直接印刷本部分为GB/T17934的第3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2647-3,1998(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z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和凸印)(英文版)。考虑到我国目前新闻纸冷固型油墨的单色和多色胶印印刷的国惰,在采用ISO12647-3:1998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己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本部分代替GB/
4、T14705-1993(报纸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儿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人民日报印刷厂、解放日报印刷厂、解放军报印刷厂、羊城晚报印刷厂。本部分主要起草人2夏天俊、李家祥、曹世忠、魏欣、李建英、聂圣堂、贺明、彭国章。GB/T 17934.3-2003 引画在生产网目调彩色复制品的时候,预先规定一组最低限度的、专门确定打样和印刷视觉效果及其他技术性能的参数对分色人员、打样人员和印刷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规定可以帮助制作出合格的分色
5、片,并且可以使非印刷机打样或印刷机打样尽可能逼真地模拟最终印刷成品的视觉效果。本部分列出了一组最低限度要求的工艺参数值,用来确定新闻纸冷固型油墨胶印的打样样张和印刷成品符合相关技术性能。1 范围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晶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GB/T 17934.3-2003 GB/T 17934的本部分规定了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单色和多色胶印印刷的质量要求与检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用网目调分色片晒版所进行的新闻纸冷固型油墨胶印的打样、印刷过程,也适用于直接制版工艺(CTP)和相应的打样、印刷过程。本部分不适用于线条网屏和非周期性网屏。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
6、的条款通过GB/T1793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894 1. 3 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测定法750角测定法(GB/T8941. 3-1988.neq TAPPI T498 cm,1 985) GB/T 11501 摄影密度测量的光谱条件(GB/T11501一1989.neq150 513 ,1 984) GB/T 17934. 1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
7、过程控制第1部分参数与测试方法(GB/T17934.1-1999.eqv 150 12647-1 ,1 996) CY/T 3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1505-4摄影术密度测量第4部分z反射密度测量的几何学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T 17934. 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7934的本部分。3.1 冷圄型油墨胶印Idset offset 油墨主要被承印物所吸收而不需要加热干燥的一种平版印刷方法。3.2 非周期性网屏non-periodic screen 元规则网线角度、无固定网线数的网目调网屏,一般指调频网屏。3.3 底色去除under colour removal(UCR)
8、在囚色复制中,减少图像暗调处的三原色比例,相应增加黑色量的工艺方法。3.4 灰成分替代grey component replacementCGCR) 在四色复制中,从亮调到暗调的范围中把三原色叠印区域的灰成分全部或部分去除,代之以增加黑色成分来补偿的工艺。3.5 分色片线性化误差lolerance of Iinearization 分色片上测量的网点百分比与相对应的电子文件显示的网点百分比的差值。GB/T 17934.3-2003 4 质量要求4.1 分色片要求4. 1. 1 质量分色片的实地密度值(包括片基密度值)二三3.50.片基灰雾密度值(包括多层片基叠加后的)(0.15. 网点区域的透
9、明部分应通透。分色片的线性化误差应(2%。网点边缘(虚边宽度不能大于网线宽度的1/40,分色片t的网点、文字不应有明显的破裂。分色片应版面清洁,无划痕、脏迹、折痕。分色片的质量可按GB/T17934. 1中附录C规定的方法来评价。4. 1. 2 网线数对于单色和彩色印刷,网线数应为34线Icm48线/cm(85线/in120线/in)。4. 1. 3 网线角度对于单色印刷,网线角度应为45, 对于彩色印刷,采用无主轴的网点(如方形、圆形).青、品红和黑版的网线角度差应为30,主色版的网线角度应为45.黄版与其他色版的网线角度相差15, 对于彩色印刷,采用有主轴的网点(如椭圆形网点),青、品红和
10、黑版的网线角度差应为60.主色版的网线角度应为45或135.黄版的网线角度为0, 注2主色版是反映图像主题的色版。在多数情况下,主色版是黑色版或品红色版。4. 1. 4 网点形状可使用方形、圆形或其他点形网点。推荐使用椭圆形网点,其第一次网点搭接出现在胶片阶调值为40%处,第二次网点搭接出现在阶调值为60%处。4.1.5 套准误差一套分色片的对角线长度误差应(0.02%。4. 1. 6 阶调值总和阶调值总和一定不要超过260%。当阶调值总和达到此极限值时,黑版阶调值不应超过85%。4. 1. 7 灰平衡为实现印刷品的视觉灰平衡,一般情况下,推荐由下列阶调值组合而成,用分色片上的网点面积百分比表
11、示。青品红黄1/4阶调25% 18% 18% 中间调50% 40% 40% 3/4阶调75% 64% 64% 注:用不同的纸张、油墨和印刷条件,则灰平衡数据有所不同。4.2 印刷要求4.2.1 图像的视觉效果4.2. 1. 1 印刷承印物(即新闻纸)颜色印刷承印物颜色应符合表l规定的CIEL、晕、扩值,并在表2所规定的偏差范围内。n样用承印物应与印刷用承印物一致,打样用承印物与实际印刷用承印物之间的CIEL、矿、b的偏差值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注,CIEL僻、旷、b色空间是1976年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l推荐的均匀色空间,该空间是三维直角坐标系统。L为明度指数,旷、b为彩色指数.llE为色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7934.3 2003 印刷技术 网目 分色 样张 印刷 成品 加工 过程 控制 部分 新闻纸 冷固型 油墨 胶印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23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