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5054-2010 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pdf
《GB T 25054-2010 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5054-2010 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60;13.020 Z 06 中华人民=二远写和国国家标准GB/T 25054-2010 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Technical directives for the designation of special marine protected area 2010-09-26发布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02-01实施发布GB/T 25054一2010目次前言.皿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论证原则及选划重点.5 选划论证工作程序26 拟选划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分析.3 7 社会经济背景状况分析
2、.48 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分析.49 建区条件分析10 海洋公园旅游资源容量分析11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基础保障分析712 建区综合效益分析.8 13 成果要求.8 附录A(资料性附录)资料收集内容9附录B(规范性附录)补充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报告编制大纲附录(资料性附录)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与要求.I GB/T 25054-2010 目IJ1=1 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
3、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新梅、王斌、丛圣福、梁斌、马明辉、林新珍、姜文博、霍传林、韩庚辰。阳山GB/T 25054-2010 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工作的基本程序、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内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763. 2 海洋调
4、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 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调查HY/T 117 海洋特别保护区分类分级标准HY/T 118 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分区和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技术规程2005 海洋出版社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海洋特别保护区special marine protected area 具有特殊
5、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满足海洋资源利用特殊要求,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和科学利用方式予以特殊管理的区域。3.2 海洋公园marine park 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自然文化景观,发挥其生态旅游功能,在特殊海洋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周边海域划定的区域。3.3 领海基点territorial sea base point 用作计算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而划定的组成领海基线的各起始点。3.4 旅游资源容量tourism resources capacity 在保证旅游资源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不发生明显退化的条件下,一定时空范围内可容纳
6、的最大游客量。1 GB/T 25054-2010 4 论证原则及选划重点4. 1 论证原则4.1.1 科学公正、实事求是原则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科学评价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的价值,合理提出选划论证结论。4.1.2 加强保护、兼顾开发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基点,从维持生态功能需求的角度出发,兼顾与保护目标保持一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活动,建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协调关系。4.1.3 突出重点、共同协商原则根据保护目标的生态系统特点及其保护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分析评价重点,征求相关管理部门及社区公众意见,通过协商,落实保护管理对策。4.1.4 方法适
7、用、便于管理原则选择适用的分析与评价方法,科学确定海洋特别保护区建区的主导因素,合理把握区内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适度划定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空间范围。4.2 选划重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选划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海洋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一-一生态脆弱易灭失的海岛;一-领海基点等涉及国家海洋权益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区域;一二具有特定保护和生态旅游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区域;一一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亟待恢复、修复和整治后仍可发挥服务功能的区域;一一具有重要资源价值或对维护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一一-具有潜在开发价值或对未来海洋产
8、业发展具有预留意义的区域;一一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5 选划论证工作程序5.1 准备工作5. 1. 1 组建选划技术队伍根据选划技术工作的需要,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技术队伍,并建立选划质量保障体系。5.1.2 编制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工作方案内容包括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的任务与分工、采用的有关标准和规定、组织形式、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内容、选划论证方法、成果要求、进度安排与经费预算等。5.2 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5.2. 1 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的内容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工作需要,收集拟选划海域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及开发现状、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现状、社会经济及相关规划等方
9、面的资料,资料收集内容参见附录A。5.2.2 资料时效2 有关资料的时效尽可能满足下列要求:一-水质及生态环境资料有效期为3年;一二沉积物环境资料、水文动力环境历史资料和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历史资料的有效期为10年;一社会经济以选划论证工作前一年或最新的政府统计资料为主。GB/T 25054-2010 5.2.3 补充调查当收集资料的内容缺失或超过有效期时,应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调查。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按附录B的要求执行。5.3 选划论证5.3.1 资料分析与评价在资料收集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海区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分析、社会经济背景状况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建区条件分析、海洋公园总体规划布
10、局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基础保障分析、建区效益分析,明确保护对象、保护目标,确定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型。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型划分按照HY/T 117的有关要求执行。5.3.2 保护区范围的确定保护区范围的确定原则为:一一区域范围涵盖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保持海洋、海岸或海岛生态系统的基本完整,利于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一一功能区划分满足HY/T118的有关要求;一一面积适中,与周边其他海洋开发活动元明显的矛盾;一一一便于保护区的日常监管及相关措施的落实。5.4 报告编制及图件编绘按照附录C的要求编制选划论证报告,同时编绘相应的图件。5.5 专家评审由负责审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邀请相关专家
11、,组织召开选划论证报告的专家评审会,向专家征询对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报告的意见。6 拟选划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分析6. 1 自然环境6. 1. 1 地理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特别保护区地理位置,所含陆域、海域及滩涂面积,岸线长度,海岛地理位置、形态、海拔高度、岛陆面积、岸线类型及长度、海岛中心点或制高点距大陆的最短距离等。6. 1.2 气象与气候主要内容包括:气温、降水、风、雾、日照等因素。6. 1.3 地质地貌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海岸及海岛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第四纪地质基本情况;一一潮间带地貌类型、分布、物质组成及典型岸滩的冲淤动态分析等;一一-海底地貌、沉积物类型分布等。6. 1.4 海洋
12、水文主要内容包括:一一入海河流径流量、输沙量等;一一海域水温、盐度、潮沙、海流、波浪及海冰等。6.2 主要灾害主要内容包括:一一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外来物种侵害、溢油、滑坡与泥石流、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等灾害发生时间、频率、影响范围、损失程度;一一灾害对特别保护区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制约及其所产3 GB/T 25054-2010 生的压力。6.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6.3.1 污染源评价主要评价拟选划区域或毗邻区域主要污染源类型、分布、排放污染物种类、入海数量,分析主要污染物入海途径。6.3.2 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海水溶解氧
13、、化学耗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及氨氮)、油类、重金属等要素含量的评价;一一沉积物pH、有机碳、硫化物、油类、重金属等要素含量评价。海域环境质量评价要求按照GB/T17108的有关规定执行。6.3.3 生物生态条件评价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海岸及岛陆植被类型、面积、覆盖率和物种种类组成,主要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及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与分布,特殊生态景观;一一海洋生物物种组成、分布、生物量、密度,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与分布等;一一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等。7 社会经济背景状况分析7. 1 人口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所在县(市、区)域、乡(镇、街道)人口总数、从事海
14、洋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各海洋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等;一一海岛常驻人口与季节性居住人口数量、非常驻人口在岛上居住时间、临时上岛居住的目的等;一-特别保护区内人口数量、从事海洋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各海洋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等。7.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包括:一所在县(市、区)域、乡(镇、街道)经济总量、经济增长情况等;一一所在县(市、区)域、乡(镇、街道)海洋产业类型、分布、规模、产量、产值及其增长情况等。7.3 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拟选划区内现有各类用房、道路交通、供电和给排水工程、卫生设施、广播电视和通信通讯以及重要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能力及运行状况等。8 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状
15、况分析8.1 港口航运资源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港口位置、码头岸线长度、泊位、水深条件、底质类型、避风条件、锚泊条件、吞吐量等;一一港址位置、岸线类型、水深条件、底质类型、避风条件等;一一航道或航线水深条件、底质类型、航行标志等;港口航运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2 生物资源主要内容包括:一一岛屿或海岸带生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开发利用情况等;4 GB/T 25054-2010 海域海洋捕捞种类及产量;主要经济鱼、虾、贝、藻等资源量、分布、可捕量、渔汛等;-禁渔区位置、范围、面积、禁渔期、禁渔类别、禁渔效果等;一一增养殖品种、范围、面积、方式、产量等;一一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6、。8.3 旅游资源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景观类型、名称、分布、特征、价值、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等;人文景观或遗迹类型、名称、分布、历史年代、历史意义、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等;一一海水浴场岸线长度、沙滩宽度、每年可浴时间、浴期水温及浪流特征、生物致害及开发利用情况等;一一其他旅游资源类型、名称、分布、资源特征、开发利用情况等;一一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4 矿产资源主要内容包括:一一陆域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开发利用情况等;一一海域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开发利用情况等;一一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5 海洋能及凤能资源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海洋能(波浪能、潮沙能、海流能
17、及温差能)资源类型、位置、资源量、开发利用情况等;一一风能位置、蕴藏量、能量利用率、开发利用情况等;一一海洋能及风能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6 其他资源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类型、分布、资源量、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等。8. 7 海洋功能区划及海域使用现状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海洋功能区类型、分布及生态环境管理目标;一一海域使用类型、面积及确权情况等。9 建区条件分析9. 1 自然环境与资源特殊条件9. 1. 1 地理条件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海岛或海域所处地理位置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作用;海岛或海域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地位或潜在的国防意义;海岛或海域所处地理位置的其他意义。9.1.2 生态系统
18、重要性主要内容包括:一一对维护周围海域生态功能的作用;一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一一是否为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的栖息地、迁徙地;一一海域是否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或泪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5 GB/T 25054-2010 经生态恢复、修复或整治后生态服务功能仍可得以发挥的区域。9. 1. 3 生物与非生物资源条件主要内容包括:特殊生物资源价值;科学、文化价值;一一环境动力价值。9. 1. 4 生态旅游条件主要内容包括:观赏性、奇特性、原生性、珍贵性及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一一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及文化等科学与文化价值;舒适性、参与性、康体性及休闲性等休闲娱乐价值。9.1.5 特殊海洋开发利
19、用条件主要内容包括:一一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及价值;一一只才维护周围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一-对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潜在价值。9.1.6 海岛本身保护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海岛等自然客体本身易灭失性及其保护价值分析。9.1.7 其他价值分析海区其他潜在价值,评估其保护后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前景。9.2 社会经济条件9.2.1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指导作用明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指导作用,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目标、保护行动及措施的协调性。9.2.2 社会经济条件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支
20、撑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给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奠定的支撑条件与有利因素等。9.2.3 经济发展需求与压力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一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一一社会经济及海洋产业飞速发展给海洋生态保护产生的压力。9.3 公众参与了解公众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关心、重视和支持程度,评估海洋特别保护区建立的公众基础。公众参与调查内容参见附录D。9.4 现有相关保护与管理工作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当地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管理政策或已采取的对策、已有的相关管理设施等。10 海洋公园旅游资源睿量分析10. 1 生态旅游区域布局按照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区的管理要求
21、,充分考虑海洋公园生态保护要求及旅游资源特点,合理发6 挥生态旅游功能优势,适度安排旅游活动区域。10.2 旅游资源容量评估原则10.2.1 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G/T 25054-2010 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旅游资掠容量的评估结果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0.2.2 舒适安全原则旅游资源容量应充分满足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舒适、安全、快乐、卫生、便利等旅游需要。10.2.3 规模有限原则游客规模应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使旅游资源利用强度、对环境和当地社区干扰程度等保持在较低水平,以取得游览、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等方面的最佳效果。10.3 日旅游资源容量测算方法
22、日旅游资源容量的测算采用面积法,即:式中zC一一日旅游资源容量,单位为人;AT c=一一一Ao To A一一旅游活动区域面积,单位为平方米Cm2); C 1 ) Ao -每位游人应拥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在实际测算中,应按照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及其生态保护目标,根据海洋公园实际情况舍理确定每位游人应拥有的合理面积;T一一旅游活动区域全天开放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T。游人在旅游活动区域内停留的平均时间,单位为小时(h);应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合理确定游人在旅游活动区域内停留的平均时间。10.4 游客规模控制针对旅游季节的特点,根据海洋公园日旅游资掠容量的测算结果,合理提出不同旅游活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5054 2010 海洋 特别 保护区 论证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