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800-1995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pdf
《GB T 15800-1995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5800-1995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pdf(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T 15800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铃虫越冬基数、棉田外幼虫量、棉田虫量、天敌调查、大田普查、棉花生育状况调查以及历年测报资料统计汇总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棉产区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 2 越冬基数调查 2.1 调查时间 冬前,棉铃虫的幼虫绝大部分为5龄以上时。 2.2 调查田块 2.2.1 选择主要寄主作物田,如棉花、玉米、高粱等。 2.2.2 每种寄主选择对棉铃虫发生适合、一般、较差三种类型田,每种类型调查35块田。 2.3 调查取样方法 每块田用5点取样法,共调查100200株,把调查的幼虫数量,根据每种作物种植密度,计算成每 667
2、m2虫量。2.4 越冬蛹滞育率观察 在田间调查越冬幼虫时,在主要越冬寄主作物上,取回5龄以上的幼虫100200头,在室内饲养,观察蛹的滞育率。 2.5 调查资料的统计 2.5.1 计算实际越冬总虫量 实际越冬总虫量按式(1)计算: 2.5.2 棉铃虫越冬基数调查统计表(见表1) 表 1 实际越冬总虫量(万头)某类寄主作物平均每667m2虫量(头)某类寄主作物总面积667hm2)滞育率()(1)单位_ 年度_日期地 作 地块调查面积 调查幼虫每667m2幼虫量室内观察总虫 化 寄 滞 滞育页码,1/32GB/T 15800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
3、tagbmM158000A.htm2.5.3 棉铃虫越冬基数调查汇总表(见表2) 表 2 3 早春灯光诱蛾 3.1 工具 20W黑光灯,设置于视野开阔的地方,灯管一般每年更换一次。 3.2 诱蛾时间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从4月5日开始,新疆棉区从4月中旬开始,辽河流域棉区从5月上旬开始。 3.3 观察记载(见表3) 表 3 月 日点 物 类型667m2株数 量 蛹 生 育 率 头单位_ 年度_作物平均幼虫 头/667hm2寄主作物总面积 667hm2实际越冬总虫量 万头合计、平均注: 平均越冬幼虫(头667m2)合计实际越冬总虫量(万头)合计寄主作物总面积(667hm2)单位_ 年度_日期
4、雌 蛾 雄 蛾 合 计 备 注 月 日 头 页码,2/32GB/T 15800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mM158000A.htm4 第一代和其他各代棉田外的幼虫量调查 4.1 第一代幼虫量调查 4.1.1 在当地第一代主要寄生作物上进行,调查时间一般应固定在5月中、下旬,选晴天、微风(小风)的上午调查一次。 4.1.2 调查方法 条播、小株密植作物,以平方米为单位,每种类型田调查24块,每块地取样10点,每点5m2;单株、稀植作物,以株为单位,每块田调查取样100200株。采用网捕的地区,仍可用网捕法。 4.1.3 统计幼虫总量 幼虫总
5、量按式(2)计算: 4.1.4 幼虫龄期分析法 在田间进行幼虫调查时,将所得幼虫带回室内,进行龄期分析。为了保证准确性,幼虫数量应不少于30头。 4.2 其他世代棉田外幼虫量调查 调查时间:当大多数幼虫在4龄以上时调查一次。 4.3 棉铃虫幼虫数量统计表(见表4) 表 4 幼虫总量(万头)某类寄主作物平均每667m2幼虫量(头)某类寄主作物总面积667hm2)(1寄一率)(2)单位_ 年度_日期世代作物作物总面积 667hm2取样数寄生率,幼虫密度月 日m2株网数百株或m2虫数百网 虫数每667m2虫数幼虫总量万头页码,3/32GB/T 1580019952006-3-29file:/C:In
6、etpubwwwrootdatagbmM158000A.htm5 棉田虫量及天敌调查 5.1 成虫 5.1.1 诱蛾时间 杨树枝把诱蛾从6月初至9月底;黑光灯诱蛾从6月初至10月底。 5.1.2 杨树枝把诱蛾 取10枝2年生杨树枝条,枝长约67cm左右,凉萎蔫以后捆成一束,竖立于棉行间,其高度超出棉株1530cm;选生长较好的棉田2块,每块田2667m2以上,每块田10束。每日日出之前检查成虫。每710d更换一次,以保持诱蛾效果。 5.1.3 性诱剂诱蛾 采用全国统一诱芯,以统一规范安放。 每日早晨检查诱到的雄虫数量。 5.1.4 黑光灯诱蛾 诱蛾方法同3.1。观察记载同表3。 5.1.5 棉
7、田成虫诱测记载表(见表5) 表 5 5.2 查卵、幼虫和天敌 5.2.1 取样方法 头单位_ 年度_日期 杨 枝 把性 诱 剂 月 日 雌蛾 雄蛾 把数 平均10把诱蛾 盆数诱蛾数 平均每盆 头 个 头 个 头 页码,4/32GB/T 15800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mM158000A.htm 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二类棉田各一块,5点取样,每点单行调查20株(三、四、五代改为每点调查10株)。 5.2.2 查卵 5.2.2.1 查卵方法 每块田采用定点定株调查方式,二代查棉株顶端及其以下三个果枝上的卵量,三代查群尖和嫩叶上的卵量。坚持每
8、次上午调查,每3d调查一次,查后将卵抹掉。 5.2.2.2 棉铃虫卵的消长调查表(见表6) 表 6 5.2.3 查幼虫、捕食性天敌 5.2.3.1 调查方法 北方棉区查二、三代,南方棉区查二、三、四代,各代分别选择一块不打药的棉田,面积不少于 334m2(0.5亩),采用定株调查,每3d调查一次。5.2.3.2 幼虫、捕食性天敌调查统计表(见表7) 表 7 单位_ 年度_日期 地点 代别 棉田类型 调查株数卵 月 日 有卵株数卵 量百株卵量 百株累计卵量株 粒 单位_ 年度_日期地点世代棉田 类型调查株数卵月 日有虫株数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株 头页码,5/32GB/T 15800199520
9、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mM158000A.htm5.2.4 寄生性天敌观察 5.2.4.1 观察方法 在棉铃虫卵的高峰期和幼虫的盛发期,分别从田间采集50100粒卵和36龄幼虫50100头,在室内进行观察。 5.2.4.2 棉铃虫卵和幼虫被寄生情况统计表(见表8) 表 8 6 大田棉铃虫发生防治情况普查 6.1 卵高峰期普查 根据对棉铃虫发生的有利程度对棉田分类,重点普查一、二类田的高峰期卵量,比较和验证对于棉铃虫的系统调查结果,指导大田防治。 日期地点世代棉田 类型幼 虫 捕食天敌月 日五龄六龄合计百株三龄 幼虫数百株累计三 龄幼虫数瓢虫类草蛉
10、类食虫 蝽类蜘蛛类合计头单位_ 年度_日期地点 代别卵 寄 生 天 敌月 日观察卵数寄生卵数卵寄生率其 中赤眼峰 粒 日期地点 代别寄生幼虫天敌月 日观察幼虫数寄生幼虫数幼虫寄生率其 中齿唇姬蜂侧沟茧蜂头 页码,6/32GB/T 15800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mM158000A.htm6.2 普查方法 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5株,共普查1020块田。 7 棉花生育期及生育状况调查 7.1 调查时间 生育期调查结合棉铃虫田间调查进行。生育状况调查分别于6月20日、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各调查一次。 7.2 调查方法 选有代表
11、性棉田一块,5点取样,每点5株。 7.3 调查内容 生育期调查记载播种、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期。生育状况调查记载果枝数、现蕾数、开花数、成铃数、吐絮铃数、脱落数等。统计伏前桃、伏桃、秋桃数、烂铃数、脱落数。 7.4 生育期及生育状况调查统计表(见表9) 表 9 8 历年测报资料的统计汇总 8.1 发生期 8.1.1 世代划分 8.1.1.1 以一类棉田(棉铃虫喜欢产卵的棉田)卵的消长曲线表示一年卵的发生消长。 单位_ 品种_ 年度_年份 生 育 期 生 育 状 况 播种 出苗 现蕾 开花 结铃 吐絮 果枝数现蕾数开花数成铃数吐絮铃数脱落数伏前桃 伏桃 秋桃烂铃数月、日 个 页码,7/3
12、2GB/T 15800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mM158000A.htm8.1.1.2 划分各世代卵的始末期的方法 a. 有明显始末期出现以实际始末期划分; b. 两代间有低谷的,以低谷划分(有较长低谷的以中心点划分); c. 两代发生重叠时,参考历年发生情况,人为划定一个分界线。 把a、b、c划分的始末期统计起来,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把平均值分别和历史发生实况相对照,把历史符合率最高的平均值固定,对其他各代的始期和末期加以调整,做到历史符合率高,又兼顾上下两代,就是所得出的该预报区各代卵始末期的划分标准。 8.1.1.3 划分各代成虫
13、始末期 a. 最早开始和最晚结束代诱蛾资料,以始见蛾和最后一次见蛾日期分别作为开始代的始期和结束代的终止期; b. 其余各代用下一代卵末期减去产卵前期得出上代成虫末期,上代成虫末期过后为下代成虫始期。 8.1.1.4 制定出各代各虫态始末期划分标准,实际应用时,如果发生实况落入划分范围内,以实况统计发生期,个别年度超过划分标准,以划分标准来统计其始末期。 8.1.2 各代卵、成虫的发生期 8.1.2.1 各代卵、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以全代累计总量的16、50、84为准。 8.1.2.2 卵期校正采用机值代换法、逻辑斯蒂曲线和 an=a1+( n-1) d等差数列通式。8.2 发生程
14、度 8.2.1 发生量以平均百株累计卵量、平均百株幼虫量(由平均百株累计卵量乘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求得)、累计诱蛾量表示。 8.2.2 发生程度划分原则 8.2.2.1 常发区分五级 a. 一级(轻发生)指受害允许密度以下的卵量和虫量; b. 二级(中偏轻)指介于轻发生和中发生之间的卵量和虫量; c. 三级(中发生)指多年发生的卵量和虫量的平均值; d. 四级(中偏重)指介于中发生和大发生之间的卵量和虫量; e. 五级(大发生)指该地区历史上一些高年份卵量和虫量。 8.2.2.2 偶发区参照相邻常发区划分标准。 8.2.3 划分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包括以下方面: 页码,8/32GB/T 158001
15、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mM158000A.htm a. 平均百株累计卵量(多点平均); b. 平均百株幼虫量(由百株累计卵量折算); c. 应该用农药防治棉田占总棉田面积百分率; d. 应治棉田平均用药防治次数(以当家农药品种折算); a、b两项用来作年度棉铃虫发生程度的比较;c、d两项用来估计当地防治情况。 8.3 危害损失 8.3.1 统计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即若不防治时所造成的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 将某代平均百株累计卵量乘以卵至三龄前幼虫存活率折成平均百株幼虫量,代入当地建立的产量损失模型,求得皮棉产量损失率。该代皮棉产量损失
16、率与皮棉产值损失率相等。当地没有建立损失率测定模型的, 可参照条件相似地区的损失率测定模型。北方棉区可参照式(3)、(4)计算: 南方棉区可参照式(5)、(6)、(7)计算: 8.3.2 统计实际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即防治后仍旧造成的皮棉产量、产值损失率) 将防治后调查的棉田平均百株残虫量代入产量损失模型求得实际皮棉产量损失率;即实际皮棉产值损失率。 8.3.3 统计挽回皮棉产量损失率和挽回皮棉产值损失率 用皮棉产量、皮棉产值损失率分别减去实际皮棉产量、皮棉产值损失率求得。 8.4 年发生程度 按全年产值损失率划分成5级,全年产值损失率等于各代产值损失率之和。划分原则参照8.2.2。 8.5
17、 棉铃虫调查资料表册 全国制订统一的调查资料表册,各项调查内容在调查结束时,须认真统计和填写。增加二代: Y=4.212 16 LnX-9.825642.5(3)三代: Y=7.04571LnX-13.568783.7(4)式中: X百株虫量,头;Y皮棉产量损失率,。二代:Y=0.99 2 X1.20511.398 6(5)三代:Y=0.334 4 X0.99911.447 4(6)四代:Y=0.452 0 X0.84401.519 4(7)式中: X百株虫量,头;Y皮棉产量损失率,。页码,9/32GB/T 158001995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800 1995 棉铃虫 测报 调查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