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pdf
《GB 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ICS 65.020.40 B 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776-2006 代替GB/T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EE- -lIll-ztQd 11E 1i UUUUUUUHHHHHHH唱BAHHHHHO -Ea-nU HHHHHHHHnu EE-E句iEEEEEEEEE-4 EE-唱IEE牟UUUUUUUUUnU MMMM山川7们们们们们们们川HAU- l |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2006-12-01实施2006-07-12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
2、委员会G/T 15776-2006 前言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造林作业设计.6 造林方法适用条件.7 种子和苗木.8 造林技术.9 林冠下造林10 检查验收目次11 造林技术档案四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20附录B(资料性附录)各造林区域一般造林树种造林最低初植密度表22附录c(规范性附录)造林区域范围表. . . . . . . . . . . . . . . . . . . 26 附录D(规范性附录)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范围县名单30GB/T 15776一2006剧吕植树造林是林业的基础工作,也是培育森林资源的根
3、本措施。为了指导和规范植树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效,特修订本标准。工程造林包括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三种方式,其中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标准已经制定并颁布实施,本标准中不再涉及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相关内容。本标准代替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本标准与GB/T15776-1995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一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造林方法的适用条件、生态公益林混交造林比例、林冠下造林、造林综合合格以及附录B、附录C、附录D等内容;一修订了苗木处理、施肥、造林分区、各种整地方法的适用条件、未成林抚育和附录A;删除了林种确定、飞播造林和封山(沙)育林以及附录B、附录C等内
4、容。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忠平、唐小平、王恩苓、翁国庆、樊喜斌、蒋三乃、王瑞辉、苏付保、周洁敏、王红春。本标准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G/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工造林设计、造林方法、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整地、造林用种子、苗木及其处理、造林施肥、栽植、未成林抚育管护、检查验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技术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T 14175 GB/ T 15783 GB/ T 18
5、337 GB/ T 山3才GB/ T 2039 LY/ T 1000 LY/ T 1058 LY/ T 1385 L Y / T 1527- 1999 LY / T 1528- 1999 L Y / T 1557- 2000 LY/ T 1559- 1999 红皮云杉LY / T 1607- 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品株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林资发2004J14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造林afforestation 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GB/T 15776一2006木林的过程。3.
6、2 人工造林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3.2. 1 播种造林seeding 把林木种子通过人工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3.2. 1. 1 穴播seeding in hole 在局部整地的造林地上,按-定的行间距挖穴(坑)播种的方法。3.2.1.2 条播seeding in line 在经过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的行距进行条带状播种的方法。3.2.2 植苗造林afforestation by seedlings 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3.2.3 分殖造林vegetative reproducti
7、on 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如枝、干、根、地下茎等)作为造林材料直接造林的方法。3.2.3. 1 插木造林planting of slip 利用树木的一段树干,或树木或苗术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3. 2. 3. 1. 1 插条造林afforestation by cuttings 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3.2.3. 1. 2 插干造林direct slip planting 将幼树树干或大树粗枝直接插于造林地的方法。3.2.3.2 地下茎造林afforestation by rhizome 利用竹类地下茎的繁殖能力进行竹类造林的方法。3.2.
8、3.2. 1 移栽母竹transplanting mother bamboo with rhizome 从原有竹林中挖取母竹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3.2.3.2.2 移鞭transplanting bamboo rhizome 从成年竹林中挖取2年5年生鞭芽饱满的竹鞭进行造林的方法。3.2.3.2.3 3.3 2 分莞造林planting of bamboo s root 利用合轴型竹类亮的芽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四旁(零星)植树planting the four aroundCaround villages ,homes , roads and rivers) 在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栽植竹、木
9、,连续面积达不到0.067hm2。GB/T 15776-2006 3.4 伐前更新regeneration before harvesting 在结束主伐或更新伐之前形成更新层的森林更新方式。3.5 更新造林planting of regeneration 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造林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3.6 林冠下造林afforesting the canopy base; planting in stand 为了伐前更新,或改善森林结构与功能进而提高其质量,或培育需要在林冠遮荫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而在已有林分中进行造林的过程。3.6. 1 伐前更新造林planti
10、ng of regeneration before harvesting 在森林采伐前通过人工造林措施进行更新的过程。包括用材林成过熟林主伐以前的更新造林和生态公益林更新采伐以前的更新造林。3.6.2 有林地补植replanting under canopy 为提高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以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多功能效益而在有林地上补植苗木的过程。3. 7 3.8 造林地afforestation land 实施造林作业的地段。适地适树favored tree for suitable land (adaptive area and tree species) 使造林树种的生物
11、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3.9 造林区域planting region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相对一致,造林目的相同并采取相似的造林措施、在地域上相连的区域。3. 10 幼树small sapling;j uvenile tree; young growth; youngling 生长稳定尚未长大的树,其年龄处于幼龄龄组阶段。对于天然林,特点通常为与主林层不属于同一林木世代,其胸径多在检尺径以下,或高度不及主林层一半。对于人工林,则年龄在三年(南方,不包括三年)
12、或五年(北方,不包括五年)以上、胸径在检尺径以下生长稳定的林木。3. 11 纯林pure stand 由一种树种组成,或虽由多种树种组成,但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80%(不含)以上的森林。3. 12 混交林mixed stand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昆交方式有株间?昆交、行间?昆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以及植生组混交等。3 GB/T 15776-2006 3. 12. 1 株间混交mixed by single trees 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种以上树种的混交方
13、法。3.12.2 行间混交mixed by rows 一种树种的单行和其他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3.12.3 带状混交mixed by strips 3.12.4 3. 13 3. 14 造林典型设计造林典型设td造林密度pl 初植密度栽植密度3. 15 整地site prepara 植苗或播种前清理过率、促进林木生长为目的而立d3. 16 树种配置plant composition 3. 17 种植点配置disposing of planting point 播种点或栽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3. 18 林业有害生物forest pests 林技术规程,保埔、提高造林成活危
14、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动植物等有害生物。3.19 林业检瘟性有害生物forest quarantine pests 对其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已经发生但分布不广,由国家和4 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为检疫性的林业有害生物。3.20 感病指数index of decease infection G/T 15776一2006将感染病害的植株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若干个发病等级,然后给每个发病等级赋予一个适当的代表数值,以该数值乘以该发病等级的植株数得该发病级别的总代表数值,各发病等级的总代表数值之和除以最高一级的代表数值与总植株数之积为感病
15、指数。3.21 3. 22 造林面积保存率rese 对于某一年度的造过成林验收面积与未、dij4 总则性研究报告、森林资腻、5. 3 造林作业设计的在对造林地调查和E木、肥料和费用等的安排以6 造林方法适用条件6.1 播种造林适用条件6. 1. 1 一般条件:a) 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b) 鸟兽害较轻的地区;c) 具有大粒种子的树种,或者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d) 种子来源丰富的树种。5 GB/T 15776-2006 6. 1.2 穴播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于工或小型机械的播种造林。6.1.3 条播适用于土地平坦以及于工或各种机械的播种造林。6.
16、2 植苗造林适用条件各种立地条件以及可以人工培育苗木的各树种,特别是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或地表植被覆盖度高以及鸟兽害危害严重的造林地。6.3 分殖造林适用条件a) 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地下茎的树种。b) 造林地水分条件较好。7 种子和苗木7. 1 一般规定a) 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要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他繁殖材料。b) 禁止使用带有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7.2 种子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7908或相应地方标准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要积极推广种源适宜的良种,优先选用优良种掘
17、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7.3 苗木7.3. 1 棵根苗应使用GB6000规定的I、E级苗木。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应选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并达到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以及优育无性系苗木。营造经济林,执行LY/T 1557-2000的规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应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苗木。7.3.2 容器苗执行LY/T1000的规定。7.4 种条7.4.1 插条宜选用采穗圃、苗圃培育的插条。没有采穗圃时,可从中壮年的优良母树上选取3年以内的枝条,插条采集时间为树木秋季落叶后到春季发芽前进行。插条的直径以1cm2 cm为宜,插穗长约20cm40 cm。对
18、于根部容易萌生不定芽的树种,可从发育健壮的母树根部挖取,根径不小于1cm2 cm,根插穗长约20cm。采集时间为秋季树木落叶后、土壤结冻之前,或者春季土壤己经解冻但树木发芽之前。7.4.2 插干对于可进行插干造林的树种,要选用1年4年生、直径2cm5 cm并截成1m5m长的枝干。7.4.3亮将连根挖出的母竹,在根亮以上150c盯200cm处截断。8 造林技术8.1 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8. 1. 1 树种选择8. 1. 1. 1 树种选择原则a) 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优先选择生态目的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树种。6 GB/T 15776-2006 b) 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
19、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c) 根据经营目标,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d) 选择稳定性好、抗性强的树种。e) 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慎用外来树种。需要引进外来树种时,应选择经引种试验并达到GB/T 14175标准的树种。f) 对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的树种,种植一、二代后,应更换适宜造林树种。8. 1. 1.2 防护林a) 应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直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b) 营造农田、经济林园、苗圃和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经济林园防护林树种应具有隔离防护作用
20、且没有与林园树种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主。c) 风沙地、盐碱地和水温地区的树种应分别具有相应的抗性。d)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分别优先选用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亚乔木树种。e) 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的树种。8. 1. 1. 3 用材林树种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以及符合用材目的、适应特定工艺要求等特性。以木材利用为主的树种还应具有树干通直、材质好的特性。8. 1. 1. 4 经济林a) 树种应具有优质、丰产等性状。b) 根据市场需求,重点选择当地生产潜力大和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树(品)种。8. 1. 1. 5 薪炭林a) 树种应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
21、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的特性。b) 适应性强,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下能正常生长。8. 1. 1. 6 特种用途林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8. 1. 1.7 灌木树种8. 1. 1. 7. 1 要求灌木树种选择除应考虑8.1.1. 18. 1. 1. 6的要求外,还应考虑8.1.1. 7. 28. 1. 1. 7. 3的要求。8. 1.1. 7.2 400 mm降水量以上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梅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木树种;其他地区营造商品林时,可选用灌木树种。热带亚热带岩榕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根据(林资发2004J14号)确定。8. 1
22、. 1. 7. 3 400 mm降水量以下地区(见附录D)a) 营造生态公益林时,可优先选择灌木树种。b) 营造商品林时,要根据经营目的和灌溉条件选择树种。对于地表水、地下水缺乏地区,可优先选择灌木经济树种。8. 1. 2 树种配置a) 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b) 生态公益林应根据情况分别选择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棍交、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说交的方式营造混交林。?昆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营造生7 GB/T 15776一2006态公益林i昆交林的比重应占生态公益林年度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施工面积的30%以上
23、。c) 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d) 生态公益林人工更新时,宜保留天然幼树,使之形成泪交林。e) 经济林应配置相应的授粉品种。8. 1.3 栽植密度8. 1.3.1 根据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初植密度见附录A,一般造林树种的最低初植密度参见附录B。经济林造林密度执行LY / T 1557-2000的规定。附录A和附录B中的造林分区主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当主附哧业建设夜宽对此A国划分为8个造林区域(不含港、b) c) 湿润、半湿润zd) 热带、亚热带且m8. 1. 3. 3
24、以下情况,a) 北方没有b) 干热(干旱c) 培育大径乔木经济LY / T 1527一1999、LY/T1: 8.2 种植点配置8. 2.1 配置原则按照林种、立地条件、树种和确8.2.2 种植行的走向a) 在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b) 在坡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c) 在风害严重地区,种植行宜与主风向垂直。8. 2. 3 配置方式8.2. 3.1 正方形配置亏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正方形配置时,种植点位于正方形的顶点。此种配置方式适宜于用材林、经济林。8. 2.3.2 长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时,通常行距大于株距,有利于间种和机械化作业。此种配置方式适宜于平原地区造林以及机械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776 2006 造林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