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 T 060-2021 无公害姬松茸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502 T 060-2021 无公害姬松茸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02 T 060-2021 无公害姬松茸栽培技术规程.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99 B39 DB3502 福 建 省 厦 门 市 地 方 标 准 DB3502/T 060 2021 无公害姬松茸栽培技术规程 2021-06-08 发布 2021-06-08 实施 厦门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02/T 060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栽培场地环境要求 . 2 5 季节栽培的菇房 (棚 ) . 3 6 生产投入品要求 . 4 7 栽培季节 . 5 8 培养基配方 . 5 9 栽培技术要求 . 5 10 发菌培养管理 . 8 11 覆土管理 . 8 12 出
2、菇管理 . 8 13 采收与处理 . 9 14 病虫害防控 . 10 15 生产档案管理 . 11 1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生产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 12 1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在食用菌上登记可使用的化学药剂 . 13 1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生产档案管理 记录 . 14 DB3502/T 060 2021 II 前 言 本 文件 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编写。 本 文件 由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提出并 归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厦门市菌春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厦门市翔安区莲塘宏路茶树菇专业合作社 、 厦门
3、南泰食品有限公司 、 厦门高原山食品有限公司 、 厦门市同安区菌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 本 文件 主要 起草人:阮时珍、邱小蓝、林文化、林一帆、阮以恒、江旺坤、阮诗权、阮召校、郭宝 珠、何华、阮诗明、阮召渠、曾淑玲。 本 文件 为首次发布。 DB3502/T 060 2021 无公害姬松茸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 姬松茸 的 术语和定义、栽培场地环境要求、季节栽培的菇房 (棚 )、生产投入品 要求、栽培季节、培养基配方、栽培技术要求、发菌培养管理、覆土管理、出菇管理、采收与处理、病 虫害防治、生产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厦门市无公害 姬松茸 自然条件下季节栽培。 2 规范性引
4、用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 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 , 仅 该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 1886.21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 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 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H/T 1262 2019 棉籽壳 NY/T 496 2010 肥料 合理使用准则 NY/T 528 2010
5、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一 2015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1935-2010 食用菌 栽培基质 质量 安全要求 NY/T 2375 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2798.5-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食用菌 NY/T 5010 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代料栽培 指用稻草、秸秆、玉米芯、蔗渣、棉籽壳等原料取代原培养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式。 3.2 室内床 架 栽培 将培养料 铺 在室内床架
6、上的栽培方法。 3.3 DB3502/T 060 2021 大棚层架 栽培 将培养料 铺 在 层 架上的栽培方法。 3.4 前发酵 在室外一次完成培养料的堆制发酵过程。 3.5 后发酵 经前发酵的培养料,在控温条件下进行巴氏消毒的发酵过程。 3.6 原基 菌丝体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阶段后,扭结形成白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状物质。 3.7 孢子 真菌经无性成有性过程所产生的繁殖体。 3.8 子实体 产生孢子的真菌 的繁殖器官 结构。 3.9 姬松茸 姬松茸 学名 Agaricus blazei Murr ill, 别称 巴西蘑菇 、小松菇、小松口蘑、阳光蘑菇、柏氏蘑菇 。 在生物学分类上属 菌物
7、界、担子菌 门 、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伞菌科 属。 4 栽培场地环境要求 4.1 栽培场地 姬松茸栽培场地要求应符合 NY/T 5010-2016 的规定。 栽培场 地应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远离 有毒有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距医院、学校场所 500m 以上。 4.2 栽培场所布局 4.2.1 生产区原料仓库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隔。 DB3502/T 060 2021 4.2.2 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 、冷却 区、接种安装空气对流通风窗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 连
8、。 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 4.3 栽培 模式 采用 室内层架栽培、室外大棚层架栽培。 5 季节栽培的菇房 (棚 ) 5.1 栽培场地 应选择交通便利,给排水方便,环境干净,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菇房 (棚 )宜坐北朝南,利于保 温和通风。每间菇房 (棚 )面积为 100m2 230m2。 5.2 整体布局 菇房 (棚) 座北朝南,菇房排列和堆料场地应布局合理,菇房 (棚 )保湿、保温好,空气流通,无直 射阳光,光照度均匀,菇房(棚)内整洁。 5.3 室内栽培的菇房 (棚 ) 5.3.1 菇房 (棚 )设施 菇房(棚)墙体采用具有防火保温功能的彩钢板建成,内墙厚 7.5cm 10cm, 四周墙体
9、厚 10cm 15cm, 房顶厚 10cm 15cm。 5.3.2 层架设置 床架采用热镀锌角铁装配建造而成,层架设置 5 6层,层高 45cm 55cm,底层与地面距离 20cm 30cm,顶层栽培架距屋顶 70cm 90cm; 两边操作的栽培架宽度为 100cm 120cm,单边操作的为 50cm 60cm,栽培架之间的人行通道宽 80cm 100cm。 5.3.3 通气设施 菇房安装 6 9台排气扇,规格为 40cm40cm ,功率 40W 100W,外壳有带百叶的排气扇,每个走道的 单边墙壁上方安装 2台 3台,墙壁中断安装 2台 3台,走道的墙壁下方安装 2台 3台,以 80m2 安
10、装 6台 ; 180m2 安装 9台。 在 通风口加设防虫网。 5.3.4 光照设施 采用节能灯 、 白色或黄色 LED 灯带, 光 照控制在 300Lx 800Lx。 5.3.5 自动喷雾设施 安装微喷系统,间距 150cm 200cm 安装微喷头 设施 ,并配备 超声波增湿器 1 台 2 台。 5.3.6 控温设施 安装 空气对流通风窗。有条件的可配控温设施。 5.4 塑料大棚 建造 DB3502/T 060 2021 5.4.1 塑料大棚 大棚建造 ; 选用热镀锌钢管装配建造而成,菇房 (棚 )高度 300cm 350cm,宽度为 700cm 900cm, 长度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而定 ;
11、选用塑料薄膜、遮阳网覆盖。安装 空气对流通风窗,棚顶有遮光、防 雨、隔热覆盖物。 大棚四周开挖排水沟。 5.4.2 层架建造 采用钢结构建成,两侧操作的床架宽度 100cm 120m,单侧操作的床架宽 50cm 60cm,通道宽 度 60cm 70cm,中间通道宽度 80cm 90cm,菇床设 4 5 层,底层离地 20cm 30cm,层间距 50cm 60cm,顶层离房顶 80cm 100cm;床架之间每条通道两端各开窗的大小规格为 30cm 40cm, 上中下的通 风口 ,并安装纱窗。 5.4.3 排气天窗 每条通道中间的屋顶设置排气天窗 1个,天窗规格 50cm 60cm,内径 30cm
12、 40cm,天窗共设 4 6 个。 5.5 安装微喷设施 室内层架栽培 ,安装微喷系统,间距 150cm 200cm 安装微喷头,可配备增湿器。大棚层架栽培 ,在 层架中间顺向安装微喷系统,每个微喷头间距 200cm 250cm。 6 生产投入品要求 6.1 栽培料基质 栽培料基质应符合 NY/T1935-2010和 NY/T 5099 的规定 ;禁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使用禁用农 药,农药残留以及其它有害物质 。参 见附录 A 。 6.2 原辅材料 选用稻草 、花生秆、玉米秆、蔗渣、棉籽壳、干牛粪等为栽培主料,辅料石灰粉、石膏粉、轻质 碳酸钙等为添加剂,应符合 NY/T 2375 2013
13、 的规定。 6.3 生产原 料 按培养基配方准备原料,用草料量控制在 18 kg/m2 20kg/m2。 稻 草料 应 要求新鲜无霉变, 玉米秆 脱粒草要碾压处理,玉米秆碾压后, 割 成 30cm 40cm 长的秸 秆 或小颗粒。 6.4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 无污染的山泉水和深井水, 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 6.5 土壤要求 覆土的土壤应选择疏松肥沃、无杂质、无白蚁、无虫卵、无杂菌的壤土或粘壤土, pH 7.5 8.0; 土 壤质量 应符 合 GB 15618 的规定。 6.6 石灰粉 DB3502/T 060 2021 应 符合 NY/T 2375 2013 中第 4.2.2
14、条化学添加剂的规定。 6.7 石膏粉 应 符合 NY/T 2375 2013 中第 4.2.2条化学添加剂的规定。 6.8 菌种要求 应符合 NY/T 528 的规定和 NY/T 2798.5-2015 的规定。 6.9 化学药剂 应符合 GB/T 8321 的规定 ,参见附录 B。 6.10 消毒用剂 应 符合 NY/T 2375 2013 的规定。 7 栽培季节 栽培季节选择春秋两季,以秋季栽培为主。春季栽培应安排 在 2 月 3 月上旬堆 制培养料 ,经二 次发酵, 3 月上旬 4 月上 旬播种, 5 月 6 月出菇;秋季栽培在 7 月下旬 8 月 中 旬堆制培养料, 8 月 中下旬 9
15、 月播种, 10 月 次年 4 月出菇。 8 培养基配方 8.1 基本要求 根据当地资源选择配方。生产中采用的培养料有稻草,牛粪,鸡粪等, 每平方米栽培面积 最好 用 干 稻草 18kg 20kg 计算。培养料 pH 值调至 7.8 8.5,含水量 63 65%。 8.2 稻草 70%、牛粪 26%、过磷酸钙 0.5%、石膏粉或轻质碳酸钙 1.5%、尿素 0.2%、碳酸氢铵 0.3%、石 灰粉 1.5%。 8.3 稻草 64%、牛粪 30%、石膏粉 1%、豆粕 2%、轻质碳酸钙 1%、过磷酸钙 0.5%、尿 素 0.5%、石灰粉 1%。 8.4 稻草 59%、 棉籽壳 25%、 牛粪 12%、
16、 过磷酸钙 1%、 石膏 粉或轻质碳酸钙 1.5%、 尿素 0.5%、石灰粉 1%。 8.5 稻 草 48%、 玉米 秆 30%、 牛粪 15%、 菜籽饼粉 3%、 尿素 0.5%、 石膏 粉 1.5%、过磷酸钙 0.5%、石灰 粉 1.5%。 8.6 稻 草 50%、 甘蔗渣 30%、 牛粪 15%、磷 酸二氢钾 0.5%、 尿 素 0.5%、 过磷酸钙 1%、 石 膏粉 1%、石灰 粉 2%。 9 栽培技术要求 9.1 预湿处理 DB3502/T 060 2021 预堆原辅材料应按配方要求。将稻草先晒 1d 2d,用 1%石灰水浸泡 1d 2d,浸水充分预湿,或 喷水淋透,捞起随 堆成长方
17、形,预湿后 2d 3d;牛粪碾碎,加水预湿搅拌均匀,水分不宜过多,以手 抓成团放地松散即可。 9.2 前发酵 9.2.1 建堆发酵 建堆时料底层铺 20cm 25cm 厚的稻草,然后交替铺上牛粪 3cm 5cm 和稻草 20cm 25cm,料堆宽 180cm 200cm,料高 150cm 以上 , 呈长方体形,长度不限,顶部龟背形。在料堆背脊上打一排通气 孔,料堆中间每隔 80cm 100cm 设排气孔。特别是顶层应保持牛粪厚层覆盖,顶部堆成龟背形,水分 掌握在堆好后四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准。 9.2.2 翻堆 将料翻开抖散抖松,内外、上下层料相互交换,翻 堆时根据料的含水量调节水分,再次建堆。自
18、 建堆起,每间隔 4d、 3d、 3d 翻一次堆,共 3 次,应根据料的腐熟程度而定翻堆次数;堆温的测定一般 以圆柱形温度计插入料堆中心测温为标准。 9.3 后发酵 9.3.1 室内层架后发酵 完成前发酵后,将料趁热搬入消毒后的菇房,集中堆放在中间二层以上层床架上,关闭所有门窗, 输入蒸汽升温,使料温快速升至 60C 62C,维持 8h 10h。然后停止加温,随后,打幵通风口使料 温缓慢降至 48C 52C , 维持 3d 5d, 视料的腐熟程度而定。每天小通风 1 2 次 , 每次 10min 30 min。如培 养料仍有氨味 , 需继续升温培养至氨味消失。测定料温时 , 人不得入室 , 在
19、室外制一竹竿温度 计或选用专用灭菌温度计均可,由室外插入室内至料层中心测温。 9.3.2 大棚层架后发酵 完成前发酵的培养料,趁热搬入消毒后的大棚层架上,发酵方法按前述第 9.3.1 条流程进行后发酵。 9.4 培养料质量 将培养料发酵呈深咖啡色或褐棕色,可观察到白色的放线菌,料柔软,腐熟均匀 , 无臭,无异味, 有弹性和香味,轻轻一拉即断,疏松,没有粘滑感,含水量 63% 65%, pH7.0 7.5。 栽培料发酵好后 及时散堆降温,当料温降到 28C 以下后即可铺料 播种。 9.5 菇场 (棚 )消毒 进料前的 3d 4d,淸除菇场 (棚 ) 内的杂物,打扫淸洁卫生,然后用漂白粉溶液喷雾后
20、。隔 1d用 石灰水进行消毐 ; 在进料前 1d 用气雾消毐剂密闭熏蒸 8h I0h,开门窗通风。 9.6 室内层架铺 料 当料温降至 30以下时,将料均匀铺在床架上,厚度 20cm 23cm。 当料温降至 26 28 时播种。 9.7 大棚层架铺料 DB3502/T 060 2021 将 发酵完成后的培养料, 当料温降至 35以下时,均匀摊于层架上,上下翻透抖松均匀,若培养 料偏干,可 用 1%石灰水调节 料 湿度 后 , 再翻料一次,使之干湿均匀,整平料面时,料铺成中间高两边 低,料层厚 度为 20cm 25cm,当料温稳定降至 28时播种。 9.8 菌种要求 9.8.1 品种选择 选用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502 060-2021 无公害姬松茸栽培技术规程 060 2021 公害 姬松茸 栽培技术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