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1355-202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6 T 1355-202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355-202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 22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355202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F1 seed production of three line indica hybrid rice 2020- 12 - 29发布 2021 - 07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3552020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制种基地的要求.4 5 播种育秧.5 6 移栽.7 7 制种田施肥管理.8 8 制种田水分管理
2、.8 9 制种田病虫害防治.9 10 花期预测与调控.9 11 父母本异交态势改良.10 12 除杂保纯.11 13 种子收获.12 14 包装与贮藏.12 15 质量指标和检验.12 16 田间档案.13 附录A (规范性)田间档案记载.14 DB36/T 1355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华中标准化事务所、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宜黄县市场监督管 理局、宜黄县农业农村局、江西惠农种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
3、主要起草人:朱昌兰、迟令全、钟家富、徐仁水、熊秋仔、吴启龙、童林、陈晓平、涂建东、 罗炳福、章澄芳、胡桂英。 DB36/T 13552020 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制种基地的要求、播种育秧、移栽、 制种田施肥管理、制种田水分管理、制种田病虫害防治、花期预测与调控、父母本异交态势改良、除杂 保纯、种子收获、包装与贮藏、质量指标和检验、田间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籼型“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DB36/T 1064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不育系 sterile line 雌蕊育性正常而雄蕊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但能接受正常育性花粉而受精结实的品系,其不育 性受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基因共同控制,也称为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用A
5、表示。 3.2 恢复系 restorer line 即雄性不育恢复系,其雌雄蕊发育正常,能自交结实,授粉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种一代,能恢复正 常育性。用R表示。 3.3 杂交水稻种子 F1 seed of hybrid rice 以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通过异花授粉产生的杂种一代种子,其育性正常,纯度高,具有 较强杂种优势。 DB36/T 13552020 4 3.4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在隔离区内,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一定的播差期播种、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在一起,通过自然授粉 和人工辅助授粉,使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而受精结实,生产出杂种
6、一代种子。 3.5 隔离 segregation 通过自然屏障、空间距离和错开开花时间等措施,隔断异品种花粉串粉,防止生物学混杂,确保种 子纯度和质量。 3.6 播差期 sowing gap stage 为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将生育期差异明显的父母本进行错期播种,后播亲本与先播亲本间的播种 间隔期,又称为播种差期。 3.7 春制 seed production in Spring 春季制种。一般父本3月中下旬播种,母本4月上中旬播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6月底至7月上中旬。 3.8 夏制 seed production in Summer 夏季制种。一般父本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母本5月下旬至6
7、月上旬播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7月 底至8月上中旬。 3.9 秋制 seed production in Autumn 秋季制种。一般父本6月上中旬播种,母本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底至9 月上旬。 4 制种基地的要求 4.1 气候条件 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亲本正常生长发育、安全抽穗扬花和成熟收获的温光条件。安全抽穗扬花期,要 求从始穗到授粉结束的抽穗开花授粉期内天气稳定、阳光充足,出现连续3d以上阴雨低温天气的概率不 超过20%,日最高温度35,日最低温度21,日平均气温2432,相对湿度75%90%。安全 成熟收获期,要求连续2d以上降雨天气的机率20%。 4.2 隔离条件
8、 DB36/T 13552020 5 采用时间隔离时,与异品种花期要错开25d以上;采用距离隔离,制种田处于上风位时,隔离距离 要达到100m以上;制种田处于下风位时,隔离距离要达到200m以上。或有山丘、树林、村庄房屋等自然 屏障,或种植30m以上、宽2m以上高的甘蔗、红麻、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做屏障隔离。 4.3 耕作条件 地势较平坦,温、光、水资源充足,排灌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稻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中上,非 山荫田或冷浸田;常年病虫害发生较轻,无同作物检疫性病虫害,前作落田谷经处理后不影响种子纯度; 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耕作水平。 5 播种育秧 5.1 播前准备 5.1.1 播种期的确定
9、播种期的确定既要考虑保证抽穗期处于最佳气候条件利于制种高产,又要利于成熟收获期的安全, 减少穗发芽的发生,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制种基地的气候条件,安排制种亲本的最佳始 穗期。先播亲本的播种期根据该亲本在该基地该季节播种至始穗期需经历的天数,由预期的始穗期向前 倒推来确定,后播亲本的播种期根据父母本的播种差期确定。 5.1.2 父母本播种差期的确定 5.1.1.1 综合应用生育期差(时差)、叶龄差(叶差)和有效积温差(温差),三者相互校正,确定 父母本的播种差期。一般以生育期差为基础,叶龄差为依据,有效积温差作参考,根据制种季节、气温 变化、亲本的温光反应特性等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10、灵活掌握。 5.1.1.2 春制、夏制气温不稳定,以叶差为主要依据,参考时差和积温差;秋制以时差为主要依据, 参考叶差和积温差。气温较高时,先播亲本的出叶速度大于常年同期出叶速度,可缩短时差,以叶差为 准;反之,适当扩大时差,减少叶差。 5.1.1.3 亲本种子生产贮藏年限、播种和移栽方式对播始历期产生影响,当年产种(如海南繁殖当年 使用)播始历期延长1d2d,贮藏两年以上的种子播始历期缩短1d2d,直播方式比移栽方式的生育 期缩短2d4d,机械插秧比人工移栽的生育期延长3d5d,应根据情况相应调整父母本的播差期。 5.1.1.4 父本一般分二期,也可根据母本特性采用一期父本或三期父本。父本采
11、用两期播种时,根据 第一期父本确定播种差期。一、二期父本的播种间隔期,一般控制在叶差1.5叶左右,春、夏制可安排 7d10d,秋制可安排5d7d。 5.1.3 育秧方式的确定 可采用湿润育秧、旱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不同播差期的制种组合,父本宜采用不同的育秧方法, 以利于父母本群体协调培管和父本群体的培养。父母本播差期10d的制种组合,父本宜采用湿润育秧 法;父母本播差期在1d10d或父母本播差期倒挂,父本宜采用湿润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母本一般采 用和父本相同的育秧方式,可采用湿润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或直播。 5.1.4 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 DB36/T 13552020 6 早稻类型父本采用
12、湿润育秧的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101:15,中晚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 秧的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201:30,母本秧田面积与制种大田比例为1:71:10(按母本大田 用种量确定秧田面积)。 5.1.5 用种量的确定 5.1.5.1 大田用种量 早稻类型父本大田用种量每667m2为0.5kg左右,中晚稻类型父本用种量每667m2为0.3kg左右。母本 不育系大田用种量每667m2为1.5kg2.5kg。具体可根据种子千粒重大小、发芽率高低、生育期长短和 分蘖能力强弱及育秧方式作适当调整。发芽率高或千粒重小或生育期长或分蘖力强的用种量减小,反之 增加。 5.1.5.2 秧田播种量的确
13、定 5.1.1.4.1 秧田播种量的确定要考虑亲本种子千粒重大小、发芽率高低和秧龄长短等,千粒重小、发 芽率高、秧龄长的少播;反之,多播。 5.1.1.4.2 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育秧时,每667m2秧田播种量(kg)可按公式:(60-秧龄天数) 0.5计算。早稻类型父本秧龄一般为25d30d,每667m2秧田播种量15kg17.5kg;中晚稻类型父本一 般为30d35d,每667m2秧田播种量为12.5kg15kg。采用旱育秧方式每m2播种0.1kg0.15kg。 5.1.1.4.3 母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每667m2秧田播种量15kg20kg。 5.2 培育带蘖壮秧 5.2.1 壮秧标准
14、根白而壮,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无黄叶;秧苗素质整齐,大多数秧苗生长发育符合叶蘖同伸规 律;适龄移栽时母本带23个分蘖,父本带46个分蘖,带蘖株率100%。 5.2.2 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 播种前晒种2d3d,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浸种前用药剂浸泡亲本种子进行消毒。春制要将温度控 制在2530进行保温催芽。催芽标准为芽长不超过0.2。 旱育秧不催芽,将吸饱水的种子捞出滤干后用拌种剂拌种。 5.2.3 播种 种谷破胸出芽达80%时播种。须分畦称种,均匀播种,确保疏密一致,使秧苗个体有均匀的营养面 积和空间,播后踏谷以种子不见天为度。 5.2.4 秧田管理 5.2.4.1 秧田施肥 每667m2施4
15、5%三元复合肥15kg作底肥。秧苗1叶1心时,排干水,每667m2喷施多效唑80g,24h后复水; 秧苗2叶1心时,每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3kg4kg、尿素1kg作壮秧肥。父本移栽前3d5d,每667m2施 尿素5kg、氯化钾4kg作送稼肥。 5.2.4.2 秧田水分管理 DB36/T 13552020 7 采用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水分管理方式。播种到2叶期前露田为主,促扎根立苗,防烂芽,提高出 苗率;2叶期到4叶期浅灌为主,促壮苗,逐步建立水层灌溉。 5.2.4.3 秧田除草除杂及病虫害防治 秧苗3叶期前人工除草和除去明显异形、异色秧苗,及时防治秧田病虫。移栽前2d3d喷施送稼药, 做
16、到带肥带药下田。 6 移栽 6.1 移栽叶龄 早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5叶6叶移栽,采用旱育秧与塑料软盘育秧方式的3.5叶5叶移 栽。中晚稻类型父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6.0叶7.5叶移栽。母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的5叶6叶移栽。 在父母本移栽叶龄范围内尽可能安排父母本同期移栽或缩短父母本移栽间隔时间。 6.2 父母本行比 6.2.1 根据组合生育期类型、父母本的特征特性选择适宜的父母本栽插方式和行比(参见表1),父 本繁殖能力较强、花粉量较多的组合,可以适当增加行比,父本繁殖能力较差、花粉量较少的组合,应 适当减少行比。 6.2.2 插二期父本的,每期插一行;插三期父本的,一、三期共插一行,
17、各占25%,一、三期每3棵 循环排列插,二期单独插一行。 6.2.3 行向与当地抽穗开花期的盛行风向基本垂直。 表1 父母本栽插方式和密度 单位为cm 种植规格 父本栽 插方式 行比 父本株行距 父母本行间距 母本株行距 适宜制种组合类型 1:8 13.316.7 23.326.7 13.313.3 早稻、早熟晚稻类型和播插期倒挂的组合 1:10 16.7 23.326.7 13.313.316.7 父本分蘖力较强、花粉量较大的中晚稻类型组合 单行 1:12 20.0 26.7 13.313.316.7 父本花粉量大、母本异交性能好的中晚稻类型组合 2:10 13.313.3 23.326.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355-202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355 2020 籼型 杂交 水稻 种子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