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312-2021 采煤塌陷地治理规范.pdf
《DB37 T 4312-2021 采煤塌陷地治理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4312-2021 采煤塌陷地治理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73.010 CCS D 09 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3122021 采煤塌陷地治理规范 Reclam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al mining subsidence land 2021 - 02 - 02 发布 2021 - 03 - 02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3122021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原则 .3 5 调查内容 .3 6 治理目标与工程布置 .4 7 治理方法及模式 .8 8 治理建设要求 .9 附录 A(规范性) 采煤
2、塌陷地治理工程建设质量指标 .12 参考文献 .14 DB37/T 4312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 李峰、刘志全、李树志、刘晓丽、鲁叶江、李威、王晓芳、李申、王志炜、毕 梅祯、董可进、蔡德水、高峰、宋凤玲、王婷婷、任延开、唐秀花、董
3、晓亮、池婷、高莉娜、谢国磐 、 孙和颜、闫宇翔、王月霞、孙灵昌。 DB37/T 43122021 1 采 煤塌陷地治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基本原则 、 调查内容 、 目标与工程布置 、 治理方法及模式与建设要 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辖区内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 , 主要包括稳沉采煤塌陷地 、 基本稳沉采煤塌 陷地治理工程或具备治理条件的非稳沉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 其中 ,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4、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SC/T 9102.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 3部分:淡水
5、SC/T 9401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TD/T 1036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DB37/T 2840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采煤沉陷区 mining subsidence area 煤炭开采导致地表沉陷深度大于 10mm的区域。 3.2 DB37/T 43122021 2 采煤塌陷地 subsided land of mining 采煤沉陷区内因地下煤炭开采导致减产和绝产的农用地以及受影响的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3.3 稳沉采煤塌陷地 steady subsided land of mining 采动地表移动延续时间超过初始期、活
6、跃期和衰退期之和的采煤塌陷地。 注: 地表移动变形基本结束,采煤下沉小于 30mm/6个月。 3.4 基本稳沉采煤塌陷地 approach steady subsided land of mining 采动地表移动延续时间超过初始期与活跃期之和的采煤塌陷地。 注: 地表移动变形已大部分结束,地表下沉速度小于 50mm/月。 3.5 轻度塌陷 slight mining subsidence 煤炭开采后地表沉降幅度小于 1.0m(含),或潜水位埋深大于 80cm(含),地表不出现积水。房 屋设施、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建(构)筑物受到较小的损毁或无损毁。 3.6 中度塌陷 medium min
7、ing subsidence 煤炭开采后地表沉降幅度 1.0m 3.0m(含),或潜水位埋深小于 80cm,或地表出现季节性积水 。 房屋设施、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建筑物、构筑物遭到严重损毁。 3.7 重度塌陷 severe mining subsidence 煤炭开采后地表沉降幅度大于 3.0m,或地表出现永久性积水区域。房屋设施、道路、农田水利基 础设施等建(构)筑物遭到彻底损毁。 3.8 季节性积水塌陷地 seasonal waterlogged subsided land 采煤塌陷地中随着季节交替在短期内出现地表积水现象的区域。 3.9 永久性积水塌陷地 permanent wat
8、erlogged subsided land 采煤塌陷地中常年出现地表积水现象的区域。 3.10 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 regulation project of subsided land of mining 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采取的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设施配套等工程措施的总称。 3.11 塌陷地治理工程建设质量 reclamation quality of mining subsided land DB37/T 43122021 3 采煤塌陷地治理后地表形态 、 土壤质量 、 配套设施和生产力水平等方面达到可供持续利用状态的程 度。 3.12 地形重塑 topography re
9、construction 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 , 依据土地治理方向 , 采取人工措施改变采煤塌陷地原地形地貌 , 使采煤塌 陷地满足土地功能恢复和景观协调的地形重建活动。 3.13 土壤重构 soil reconstruction 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 , 应用工程及物理 、 化学 、 生物等措施 , 重新构造适宜的土壤剖面和土壤肥 力的活动。 3.14 植被重建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 , 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 通过正向干扰行为 , 采取适当措施重新建植植 被群落,使退化的生态系统重新获得健康的活动。 4 基本原则 4.1 生态为基,
10、耕地优先 落实矿山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 加强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 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 。 坚持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保采煤塌陷地优先恢复为耕地。 4.2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从采煤塌陷地实际出发 , 本着 “宜农则农 、 宜林则林 、 宜渔则渔 、 宜建则建 ”的原则 , 开展采煤塌 陷地综合治理。坚持矿区集体土地治理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 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 4.3 突出重点,综合治理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着力解决矿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问题 。 通过采煤沉陷区全域 土地综
11、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4.4 统筹兼顾,循序渐进 坚持规划引导,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治理工程,根据轻重缓急分期 、 分步实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5 调查内容 5.1 基本情况调查 5.1.1 自然条件调查,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土壤、植被等。 DB37/T 43122021 4 5.1.2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包括近三年的乡(镇)人口、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农业总产值、财 政收入、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状况等。 5.1.3 矿山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企业性质、矿区范围、生产规模或生产能力、剩余生 产服务年限、地质
12、采矿条件、可采煤层特征、采区分布、开采方式、开采现状等。 5.1.4 资料调查收集,主要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规划、 储量核实报告等资料。 5.2 损毁现状调查 5.2.1 调查采煤塌陷地损毁情况 , 主要包括塌陷面积和范围 , 损毁及稳沉程度 , 积水情况调查 , 村庄 、 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建(构)筑物损毁情况。 5.2.2 塌陷区域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应调查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主要影响因子。 5.3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5.3.1 调查采煤塌陷前、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分类应执 行 GB/T 21010 规定,明确至二级地类 。 5.3.2
13、 调查已治理采煤塌陷地面积、范围、工程措施、治理效果及利用情况。 6 治理目标与工程布置 6.1 治理目标 通过地形重塑 、 土壤重构 、 植被重建 、 设施配套等工程建设措施 , 恢复有效耕地面积 、 增加产业用 地供给、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矿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6.2 工程布置 6.2.1 总体布置要求 根据矿区区位特点及塌陷状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布设各项工程。 6.2.2 地形重塑工程布置 6.2.2.1 一般规定 6.2.2.1.1 根据地形条件、潜水位埋深、塌陷情况等,结合治理后土地用途和生态修复要求,确定地 形重塑布局、规格及形
14、态。 6.2.2.1.2 用于种植时, 田面平整度应符合 8.1.2.1 相关要求;田面坡度满足灌排需要, 符合 8.1.2.1 8.1.2.2 相关规定;田块规模满足机械化耕作要求, 符合 8.1.2.1 规定。用于其他用途的地 块规格符合 8.1 8.2 相关要求。 6.2.2.2 工程分类 地形重塑工程类型主要包括整形工程、平整工程、坡面工程、湿地工程,按表 1执行。 DB37/T 43122021 5 表 1 地形重塑工程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采取人工措施改变采煤塌陷地原地形地貌 , 使采煤塌陷地满足土地功能恢复和景观协调的地形重建过程。 削高填低工程 通过削 低高程较大
15、 的塌陷区域填充低洼塌陷区域进行地表整形的工程 。 挖深垫浅工程 将塌陷较深区域挖深回填至塌陷较浅区域 , 形成 “上粮下渔 ”台田式格局的整形工程。 物料充填工程 用矿区煤矸石 、 湖泥 、 河沙等物料充填低洼塌陷区域进行地表整形的工程。 整形工程 其他 除上述以外的塌陷地整形工程。 整形工程后为了满足土地利用需要对需治理土地进行平整的过程。 田面平整 按照一定的田块设计标准进行的土方挖填活动。 田埂 (坎 ) 修筑 按照一定的田块设计标准进行的埂坎修筑活动。 场地平整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的塌陷地平整活动。 平整工程 其他 除上述田面平整、田埂(坎)修筑、场地平整之外的其他平整工程。 为防
16、治坡面水土流失 , 保护 、 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梯田 在地面坡度相对较陡地区 , 依据地形和等高线所进行的阶梯状田块修筑工程。 护坡(削坡) 为防止边坡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工程。 坡面工程 其他 除上述梯田修筑、护坡(削坡)之外的其他坡面工程。 地形重塑 湿地工程 根据采煤塌陷积水条件 , 进行水域整形 、 陆域再造 、 水系构建 、 植被景观构建等采取的工程措施。 6.2.3 土壤重构工程布置 6.2.3.1 一般规定 6.2.3.1.1 根据采煤塌陷地利用方向,结合塌陷与地形重塑情况、物料来源、土壤特性等因素,采取 相应工程措施进行有效土层重构。填
17、充物应满足相应环保要求或进行防污染处理。 6.2.3.1.2 对于治理方向为耕地、园地、林地等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的地块,可采用物理、化学、生 物等措施治理。 治理后土壤各项指标应符合附录 A 规定。 6.2.3.2 工程分类 土壤重构工程类型主要包括有效土层构建工程、土壤改良工程、清理工程,按表 2执行。 DB37/T 43122021 6 表 2 土壤重构工程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为构建有效土层及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表土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表土剥覆 对需进行表土剥离的地类实行表土采集 、 单独存放管理和回填 , 并在采煤塌陷地治理中合理利用的过程。 客土回填 当治理区内土层厚度和
18、耕作土壤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及耕作需要时 , 从区外运土填筑到回填部位的土方搬移活动。 有效土层构建 工程 其他 除上述表土处置、客土回填之外的其他土壤剥覆工程。 利用物理 、 化学 、 生物等措施对治理土地进行培肥改良和污染防治的过程。 土壤培肥 通过人为措施,提高治理土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过程。 土壤污染防治 运用技术手段和措施,对需治理土地的污染源进行监督和控制。 土壤改良工程 其他 除上述土壤培肥、污染防治之外的其他生物化学工程。 土壤重构 清理工程 治理过程中对固体废弃物料、建筑垃圾等进行清理的活动。 6.2.4 植被重建工程布置 6.2.4.1 一般规定 6.2.4.1.1 根据地
19、形条件、气候条件、农田防护及生态保护的要求,营造植被恢复及农田防护工程。 6.2.4.1.2 治理为耕地时,应结合灌排渠系及道路布局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治理为林地时,应根据 塌陷程度 、 地面坡度等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 。 田坎或坡面可栽植以林产品生产为主导功能的 兼用林或灌木进行护坡。 治理后植被各项指标应符合附录 A 规定。 6.2.4.2 工程分类 植被重建工程类型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工程、农田防护工程,按表 3执行。 表 3 植被重建工程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通过植树种草等方法对损毁土地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 种树(籽 ) 通过种树(籽)的方法对损毁土地进行植被恢复的过
20、程。 种草(籽 ) 通过种草(籽)的方法对损毁土地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 植被恢复工程 其他 除上述种树(籽 ) 、种草(籽)之外的其他植被恢复工程。 用于农田防风 、 改善农田气候条件 、 防止水土流失 、 促进作物生长和提供休憩庇荫场所的农田植树种草等工程。 种树(籽 ) 在田块周围营造的以防止风灾 、 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通过种树 (籽 ) 的方法对损毁土地进行农田防护的过程。 种草(籽 ) 通过种草 (籽 ) 的方法改善农田气候条件 、 防止水土流失的农田防护工程。 植被重建 农田防护工程 其他 除上述种树(籽 ) 、种草(籽)之外的其他农田防护工程。 6.2.5 设施配套工程布置 6.2
21、.5.1 一般规定 DB37/T 43122021 7 6.2.5.1.1 根据供排水特点、地形条件、基础设施现状、田块形态,合理配置灌排设施及电力配套设 施。 6.2.5.1.2 根据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结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渠系分布,考虑当地农业机械作业的要 求,进行工程区内田间道、生产路等道路网络布设。 治理后各项工程指标符合 8.1.5 相关规定。 6.2.5.2 工程分类 设施配套工程类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灌排工程、输配电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按表 4执行。 表 4 设施配套工程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为农业灌溉所修建的地表水拦蓄水、河湖库引提水、地下取水等工程的总称。 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4312-2021 采煤塌陷地治理规范 4312 2021 采煤 塌陷 治理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