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990-202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pdf
《DB51 T 990-202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990-202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60.35 B 90 DB51 四川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990 2020 代替 DB51/T 990-201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2020 - 4 - 15 发布 2020 - 6 - 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990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泵站类型与泵站等级 . 1 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 3 5 泵站组成 . 4 6 泵房设计 . 5 7 水泵机组 . 7 8 电气设备 . 8 9 泵站进、出水管道 . 8 10 泵站进、出水建筑物 . 10 11 泵站的用电
2、. 11 12 泵站安全技术要求 . 11 13 泵站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 12 14 泵站工程设计文件 . 1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泡田用水量表 . 14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管材的管径范围 表 . 15 DB51/T 990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 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代替 DB51/T 990-2010小型泵站设计规程,本标准与 DB51/T 990-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补充完善了小型泵站类型; 明确了小型泵站主要建筑物
3、和次要建筑物; 增加了泵站设计中进行水资源平衡计算的要求; 增加了远程信息化泵站的相关要求; 增加了装配式泵房和一体化泵站的相关要求; 细化了泵房布置的具体要求; 增加了设计文件编制的规范依据和具体内容要求; 补充了对小型泵站设计进行过度过程计算的相关要求; 明确了水泵安装基础的设计要求。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处、四川省机电排灌 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小波、曾文明、卢珍、李光辉、阮红丽、杨建国、尹显智、胡振祥、莫涵、 廖功磊、刘长树、刘从伟 标准附录 A(资料性附录)泡田用水量表。 标准附录 B(资料性附录)管材的管径范围表。 本标准历次
4、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1/T 990-2010。 DB51/T 990 2020 1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型泵站的类型与 泵站 等级、泵站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泵站组成、 泵房设计、 泵站 水泵机组、电气设备、 泵站 进出水管 道、 泵站进出水建筑物、泵站 的 用电、泵站安全技术要求、泵站技 术经济考核指标、泵站工程设计文件等。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装机功率1000kW 的农用小型泵站设计,其它小型泵站设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5、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14 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226.1 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490.3 水轮泵 GB/T 8196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 13006 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汽蚀余量 GB 13007 离心泵效率 GB 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 GB/T 50064 交 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SL 618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6、制规程 3 泵站类型与泵站等级 3.1 泵站类型 泵站类型按机组动力供给类型分为电力泵站、水轮泵站、风力泵站、太阳能泵站等类型 。 3.2 泵站等级 根据 GB/T 50265-2010泵站分等划分规定,小型泵站按装机流量和装机功率分等,分为小( 1)型泵 站和小( 2)型泵站,分等级指标见表 1。 DB51/T 990 2020 2 表 1 灌溉、排水泵站分等指标 泵站等级 泵站规模 装机功率 kW 装机流量 m3/s 小( 1)型 A 500 1000(含 1000) 2 10 小( 1)型 B 315 500(含 500) 小( 1)型 C 90 315(含 315) 小( 2)型 A
7、55 90(含 90) 2 小( 2)型 B 15 55(含 55) 小( 2)型 C 11 注: 1.装机流量、装机功率指单站 装机总容量 指标。 2.由多级或多座泵站联合组成的泵站工程的等别,可按其整个系统的分等指标确定。 3.等级划分时,若装机功率和装机流量等级划分不同,取较高的一级。 3.3 泵站建筑物级别 3.3.1 泵站建筑物包括 : 泵房、配电房、 管 理房、进水池、出水池等 ; 次要建筑 物由 包括引水渠、管 道镇墩、管道支墩、管道沟、电缆沟 构成 。泵站建筑物级别的划分,见表 2: 表 2 泵站建筑物级别划分 泵站等级 泵站规模 建筑物级别 临时性建筑物级别 主要建筑物 次要
8、建筑物 小( 1)型 A 4 4 5 小( 1)型 B 4 5 5 小( 1)型 C 4 5 5 小( 2)型 A 5 5 - 小( 2)型 B 5 5 - 小( 2)型 C 5 5 - 3.3.2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应符合 GB 50265-2010中表 2.1.1的规定,见表 3。 表 3 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 泵站建筑物级别 洪水重现期(年) 设计 校核 4 20 50 5 10 20 注: 修建在河流、湖泊或平原水库边的堤身式泵站,其建筑物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坝现有防洪标准。 DB51/T 990 2020 3 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4.1 泵站设计流量 4.1.
9、1 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灌区水资源状况,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灌水定额 (可参考 附录 A) 、设计灌水率、灌溉面积、作物需水、渠系水利用系数,灌区内调蓄容积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计算确定。按照灌溉时段最大平均提水量确定。考虑到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水泵性能会随运行时间而逐渐 降低 ,泵站装机流量可在设计流量基础上 增加 5%-10%的余量。 4.1.2 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排涝标准、排涝方式、排涝面积及调蓄容积等条件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4.1.3 农村饮灌结合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灌溉期间的设计流量和供水对象的用水量标准等综合分析计 算确定。农村饮灌结合泵站水质,应符合 GB 5084 、 G
10、B 5749 的规定。 4.1.4 工业及城镇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城镇供水人口的用水量标准及规模综合 分析计算确定。工业及城镇供水泵站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4.1.5 排污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企业生产污水排放量和城镇人口生活污水 的排放量,按照实际处理能 力,计算确定。 4.2 泵站特征水位 4.2.1 本规程对灌溉泵站的特征水位进行了规定,其它用途泵站的特征水位应符合 GB 50265-2010 中 3.2 的规定。 4.2.2 进水池水位确定: a) 防洪水位:按 GB 50265-2010 中 3.2.1 的规定确定; b) 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水库
11、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 85% 95%的日平均或旬 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的水位; c) 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 5 10 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水库取水 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 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 d) 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 95% 97%最低的日 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 e) 平均水位:从河流、湖泊、水库取水时,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 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 f) 上述水位均应扣除从取水口至进水池的水力损失。
12、 4.2.3 出水池水位确定: a) 最高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渠道时,取与泵站最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b) 设计水位:取按灌溉设计流量和灌区控制高程的要求推算到出水池的水位; c) 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d) 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量相应的水位; e) 平均水位: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 4.3 泵站特征扬程 DB51/T 990 2020 4 4.3.1 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在设计扬程下,应满足泵站设计 流量的要求。也可按最高、最低扬程的算术平均值或使用频率最高的扬程确定设计扬程。 4.3.2 平均扬程按式( 1)计算加权平均净扬程
13、,并计入水力损失;或按泵站进、出水池平均水位差, 并计入水力损失。 ( 1) 式中: H加权平均净扬程,单位为米( m); Hi 第 i时段泵站进、出水池运行水位差,单 位为米( m); Qi 第 i时段泵站提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 m3/s); ti第 i时段历时,单位为天( d)。 4.3.3 最高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明管出流时,以出水管出口中心线)与进水池最低水 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 4.3.4 最低扬程应按泵站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明管出流时,以出水管出口中心线)与出水池最低水 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 5 泵站组成 5.1 泵站总体布置 5.1.1 泵站的总体布置,
14、应根据所选站址的地形、地质、水源、泥沙、供电、环境和交通(道路)条 件,结合整个泵站水利枢纽或供电、灌溉、排水系统布局,综合利用要求,机组型式综 合确定。 5.1.2 泵站站址应符合以下要求 : a) 丘陵山地 泵站站址宜选择在有利于工程布置,便于泵站管护 的地方。 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泵站 应考虑建站点 有 移动网络信号,应 该 满足设备无线通信的要求; b) 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抗震性强、抗渗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 c) 不同类型泵站站址选择,应符合 GB 50265-2010 中 4.2 条的规定。 5.1.3 泵站的 总体布置,应做到布局合理、技术可行、有利施工、安全运行、方便管理、
15、经济实用、 美观协调,并应符合 GB 50265-2010 中 6.1.2 6.1.9 中的规定。 5.2 泵站布置型式 5.2.1 由河流取水的灌溉泵站,当 河道岸边坡度较缓时,宜采用引水式布置,并应在引渠渠首设进水 闸(含拦污设施);当河道岸边坡度较陡时,宜采用岸边式布置,其进水建筑物前缘宜与岸边齐平或稍 向水源凸出。 5.2.2 由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采用引水式或岸边式布置。 5.2.3 由湖泊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湖泊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等,采用引水式或岸边式布置。 5.2.4 由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水库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及农作物对水温要求等,采用漂浮 式或潜没式泵房布置。 D
16、B51/T 990 2020 5 5.2.5 由河流、湖泊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采用漂浮式或潜没式泵房布置。 5.2.6 由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取水的 灌溉泵站,根据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优先采用潜水泵 站布置型式 。 6 泵房设计 6.1 泵房结构类型 6.1.1 分基型泵房:主要特点是水泵机组和泵房的基础分开,属单层结构。 6.1.2 干室型泵房:主要特点是地上和地下两层结构。地上结构与分基型泵房基本相同,地下结构为 不能进水的干室。 6.1.3 泵房结构类型一般按照泵站等级确定。小( 1)型泵站,主要推荐分基型或干室型泵房结构类型。 小( 2)型泵站,主要推荐分
17、基型泵房结构。 6.1.4 潜水泵站和水轮泵站,可不建泵房 。 如果未建泵房, 推荐使用户外控制设施。 6.1.5 有条件的地方, 可使用装配 式泵房。 6.2 泵房布置 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 源进线方向等因素确定。泵房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满足水泵机组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机组与墙体间距离应不小于 500mm,转动部 件与工作通道中心距离不小于 1000mm,同时水泵的安装位置要满足最长件顺利拆除检修的要 求,两台及以上机组并排安装时,机组间间距不小于 800mm; b) 满足电气设备结构尺寸和安全使用的要求:控
18、制柜等带电设备应与其他金属设备保持 1000mm 以上的安全距离,操作面板朝向应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和操作,门和控制柜之间不能有管道、 设备等障碍物,进户门应选择向外开启 ; c) 满足泵房内通风和照明要求,并符合排水、防潮、防火、防盗、防噪声(振动)等技术规定; 根据泵房 空间、 面积 ,保证照明充足的条件下, 合理布置照明灯;泵房内应 设计集水坑,通 过管道将水排至户外;主要电气控制设备应 设计 防潮垫, 55kW 及以上的泵站控制柜应安装排 风扇; 泵房内 应 设计 灭火器;门窗应具有防盗功能,有条件的泵站推荐安装互联网报警系统; 靠近居民区或者长期有人值守的泵站, 有条件的情况下 , 墙面
19、 采用降噪措施。 d) 满足内外交通运输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的要求;泵房入口与附近的通行道路之间,应有不小 于 1000mm 宽的 通行便道 。 6.3 泵房建筑 6.3.1 泵站建筑物设防烈度 应根据当地设防烈度要求确定 。 6.3.2 泵房屋盖 屋面结构应满足防水、保温、防风、降噪等技术要求 ,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3.3 泵房墙体 DB51/T 990 2020 6 根据荷载大小及所采用的材料、墙长、墙高,计算确定必要的墙厚以满足泵房强度与稳定要求。墙 体采用砖结构,承重墙厚度为: a) 小( 1)型泵站,承重墙厚度为 240mm( 24 墙)、
20、 365mm( 37 墙); b) 小( 2)型泵站,承重墙厚度为 240mm( 24 墙)。 6.3.4 泵房墙体圈梁和构造柱 墙体上部和适当部位用钢筋混凝土筑砌水平、连续、封闭的圈梁;墙体四角部位用钢筋混凝土筑砌 构造柱。构件尺寸应按建筑相关设计标准决定。为承受门、窗洞口上的荷载,在门、窗洞口上设置预制 钢筋混凝土过梁构件,其断面尺寸应与砖模数一致。 6.3.5 基础梁 基础梁承受墙体重力并将它传递给基础,基础梁断面为倒梯形。按建筑部门的设计标准确定。 6.3.6 泵房基础是为保证泵房结构的可靠、耐久和安全,泵房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要根据泵房使用要求和结构布置,按建筑部门
21、的设计标准决定基础类型、基础埋设深度和构件尺寸。泵 房基础类型如下: a) 砖基 础; b) 条石基础; c) 灰土(或三合土)基础; d) 混凝土或条石混凝土基础; e) 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 f)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 g) 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 6.3.7 基础埋设深度 基础埋设深度应尽可能浅埋,但不得低于 0.5m。省内高山寒冷地区基础埋设深度应大于当地冻土层 深度。对于浅层土质软弱的,应采用相应措施,进行人工加固。基础埋设深度还应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材 料和施工的影响。 6.3.8 泵房附属设施 泵房附属设施主要包括:排水系统、 通行 便道 、安全防护设施、标示标牌 等。 6.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990-202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990 2020 小型 泵站 设计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