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998-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技术要求.pdf
《Q GDW 1998-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998-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技术要求.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 / GDW ICS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1998 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PV power forecasting 2014-05-01 发布 2014-05-01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 / GDW 1998 2013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实时气象信息采集要求 2 5 预测数据要求 3 6 系统软件要求 4 7 硬件要求 5 8 部署要求 6 9 性能指标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误差计算方法 7 编制说明 9 I Q /
2、 GDW 1998 2013 II 前 言 为规范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技术,推进相关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大规模光伏并网后功 率预测工作的标准化作业,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宁夏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纯、王伟胜、丁茂生、王勃、冯双磊、耿多、马军、卢静、车建峰。 本标准首次发布。 Q / GDW 1998 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入国家电网公
3、司经营范围内的光伏发电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9362007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QX/T 49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5 部分:气压观测 QX/T 50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6 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QX/T 51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7 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QX/T 5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11 部分:辐射观测 QX/T 56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12 部分:日照
4、观测 QX/T 892008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Q/GDW 6172011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电监会 5 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电监安全200634 号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 (PV) power station 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一般包含变压器、逆 变器、相关的平衡系统部件(BOS)和光伏方阵等。 3.2 数值天气预报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大
5、型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 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3.3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photovoltaic power forecasting 根据气象条件和光伏发电站的运行状态,分析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规律,预测未 来一段时间的光伏发电站发电有功功率的方法。 根据气象条件、统计规律等技术和手段,对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进行预报。 3.4 1 Q / GDW 1998 2013 辐照度 irradiance 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辐射能。 3.5 总辐射 global radiation 水平表面在 2 立体角
6、内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3.6 直接辐射 direct solar radiation 测量垂直太阳表面 (视角约 0.5) 的辐射和太阳周围很窄的环形天空的散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3.7 散射辐射 diffuse radiation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散射或云的反射,从天空 2 立体角以短波形式向下到达地面的辐射。 3.8 日照时数 sunshine duration 也称实照时数,为太阳直射辐照度达到或超过 120W/m 2 时间段的总和。 3.9 可照时数 duration of possible sunshine 又称天文可照时数,指日出到日没太阳的可能光照时数。
7、3.10 曝辐量 radiant exposure 给定时间段内辐照度的积分总量。 4 实时气象信息采集要求 4.1 基本要求 光伏发电站应配备实时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应包括直射辐射表、散射辐射表、总辐射表、环境 温度计、光伏组件温度计、风速仪、风向标、数据处理传输设备、全天空成像仪等。 4.2 站址要求 4.2.1 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应能反映光伏发电站范围内的气象条件。 4.2.2 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环境信息观测仪器感应元件平面以上应无任何障碍物,若不满足,应与障 碍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障碍物的阴影对感应元件的遮挡。不应靠近浅色墙面或其它易于反射阳光 的物体,也不应暴露在人工辐射源之下。 4.3
8、测量设备要求 4.3.1 直接辐射表技术参数: a) 光谱范围:280nm3000nm b) 测量范围:0W/m 2 2000W/m 2 c) 跟踪精度:24 小时小于1 d) 灵敏度:7 V/Wm 2 14 V/Wm 2 2 Q / GDW 1998 2013 e) 安装:自动跟踪装置 4.3.2 散射辐射表技术参数: a) 光谱范围:280nm3000nm b) 测量范围:0W/m 2 2000W/m 2 c) 灵敏度:7 V/Wm 2 14 V/Wm 2 4.3.3 总辐射表技术参数 a) 光谱范围:280nm3000nm b) 测量范围:0W/m 2 2000W/m 2 c) 测量精度
9、:5% d) 灵敏度:7V/Wm 2 14V/Wm 2 e) 安装:水平安装 4.3.4 风速传感器: a) 测量范围:0m/s50m/s b) 测量精度:0.5m/s c) 工作环境温度:4060 4.3.5 风向传感器: a) 测量范围:0360 b) 测量精度:2.5 c) 工作环境温度:4060 4.3.6 湿度传感器: a) 测量范围:0100%RH b) 测量精度:8%RH c) 工作环境温度:4060 4.3.7 大气压力传感器: a) 测量范围:500hPa1100hPa b) 测量精度:0.3hPa c) 工作环境温度:4060 4.3.8 环境温度传感器: a) 测量范围:
10、4060 b) 测量精度:0.5 4.3.9 组件温度传感器: a) 测量范围:50150 b) 测量精度:0.5 4.3.10 数据记录仪: a) 输入通道数:8 b) 准确度:0.5% c) 数据存贮容量:记录 3个月数据 d) 工作温度:4060 4.3.11 全天空成像仪: a) 图像解析度:352288 色彩,24Bit,JPEG格式 b) 采样速度:可调,时间间隔不能大于 5min c) 工作温度:4060 3 Q / GDW 1998 2013 5 预测数据要求 5.1 基本要求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所需的数据至少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实时气象数据、实时功率数据、 运行状态、计划
11、检修信息等。 5.2 数据的采集 5.2.1 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至少包括次日零时起未来 3 天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时间分辨率为 15min; b) 数据至少应包括辐照强度、云量、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参数; c) 每日至少提供两次数值天气预报数据。 5.2.2 实时气象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实时气象数据应取自光伏发电站的实时气象信息采集系统; b) 数据至少应包括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环境温度、湿度、光伏组件温度、风速、风向、 气压等参数; c) 数据传输应采用光纤传输方式,传输时间间隔应不大于 5min; d) 数据可用率应大于 99%。 5.2.
12、3 实时功率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应取自光伏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时间间隔应不大于 5min。 5.2.4 所有数据的采集应能自动完成,并能通过手动方式补充录入。 5.2.5 所有实时数据的时间延迟应不大于 1min。 5.3 数据的处理 5.3.1 所有数据存入数据库前应进行完整性及合理性检验,并对缺测和异常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正。 5.3.2 数据完整性检验应满足: a) 数据的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b) 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中间应连续。 5.3.3 数据合理性检验应满足: a) 对功率、数值天气预报、实测气象数据进行越限检验,可手动设置限值范围; b) 根据实
13、测气象数据与功率数据的关系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 5.3.4 缺测和异常数据宜按下列要求处理: a) 以前一时刻的功率数据补全缺测或异常的功率数据; b) 以零替代小于零的功率数据; c) 缺测或异常的气象数据可根据相关性原理由其它气象要素进行修正;不具备修正条件的以前一 时刻数据替代; d) 所有经过修正的数据以特殊标识记录并可查询; e) 所有缺测和异常数据均可由人工补录或修正。 5.4 数据的存储 数据的存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存储系统运行期间所有时刻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 b) 存储系统运行期间所有时刻的功率数据、实时气象数据; c) 存储每次执行的短期功率预测的所有预测结果; d)
14、 存储每 15min 滚动执行的超短期功率预测的所有预测结果; e) 预测曲线经过人工修正后存储修正前后的所有预测结果; f) 所有数据至少保存 10 年。 4 Q / GDW 1998 2013 6 预测系统软件要求 6.1 基本要求 应根据光伏发电站的具体特点,结合光伏发电站的历史及实测数据,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构建预 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软件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处理模块、实时气象信息处理模块、短期预 测模块、超短期预测模块、系统人机界面、数据库、数据交换接口等。 6.2 预测软件配置要求 6.2.1 预测系统应满足电监会 5 号令的要求。 6
15、.2.2 预测系统应配置通用、成熟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用于数据、模型及参数的存储。 6.2.3 预测系统软件应在统一的支撑平台上实现,具有统一风格的人机界面,并采用公共电力系统 模型接口。 6.2.4 预测系统软件应采用模块化划分,单个功能模块故障不影响预测系统的运行。 6.2.5 预测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用户和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 6.2.6 预测系统应采用权限管理机制,确保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6.3 预测模型要求 6.3.1 短期功率预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能预测次日零时起至未来 72h 的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时间分辨率为 15min; b) 短期预测输入包括数值天气预报等数据
16、,从而获得预测功率; c) 短期预测应考虑检修、故障、扩容等不确定因素对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的影响; d) 预测模型应具有多样性,可满足新建、已建光伏发电站的功率预测; e) 应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形成最优预测策略; f) 短期预测每日宜执行两次,单次计算时间应小于 5min。 6.3.2 超短期功率预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能预测未来 15min 4h 的光伏发电站输出功率,时间分辨率为 15min; b) 超短期预测模型的输入应包括实测功率数据、实测气象数据及设备状态数据等; c) 宜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全天空成像仪的实测图形进行分析,判断云层运动及对光伏发电站的遮 挡情况,进而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1998-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技术要求 1998 2013 发电站 功率 预测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