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323-2018 甲烷氯化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3323-2018 甲烷氯化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323-2018 甲烷氯化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1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1.010 G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3232018 甲烷氯化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Methane Chloride Industry 2018 - 06 - 29发布 2018 - 07 - 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323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
2、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聊城鲁西化工第六化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郎言恩、孙西华、周长春、张红杰、崔昌河、雷加奇、邵聪聪、杨新国、刘广 铎、刘祥伟。 DB37/T 3323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 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
3、东省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甲烷氯化物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有效控制风险,杜 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DB37/T 33232018 1 甲烷氯化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甲烷氯化物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 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甲烷氯化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4、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1-2017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生产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的安全生产风
5、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组织成员还应包括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 及各车间人员。 4.1.2 各人员、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工作,组织评审确定风险等级,负责对重 大风险点的管理。 企业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工作,评审确定风险等级,负责 对重大风险点的管理。 安全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的组织部门,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工作 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 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DB37/T 33
6、232018 2 各车间分别负责本单位范围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具体工作。 企业全体员工、承包商和相关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 相关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4.2.1 培训应贯穿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各个阶段,且应分层级对全员进行培训。各单位应根据体 系有效实施的需要,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部门编制培训计划和考核计划,培训计划中应包括培训方式、 培训对象、日程安排、考核方式、培训教材和预期达到的效果等。 4.2.2 培训内容包括: 各级政府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制定的文件、标准和会议要求; 企业相关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制度
7、; 企业有关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以及安全标准; 企业风险管控实施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 本岗位风险点及现有管控措施。 4.2.3 培训应达到的目标包括: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掌握公司级管控风险点,熟悉所负责风险点的重点管控措施,了解公司级管 控风险点的管控要求; 专业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应掌握公司级、部门级管控风险点,熟悉本专业需要具体执行和监督执 行的管控措施,了解与专业工作紧密相关的风险点控制措施; 车间管理人员应掌握本车间的公司级、部门级和车间级管控风险点信息(包括风险点包含的范 围、等级、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了解班组级管控的风险点信息; 班组员工应掌握本班组内的所有风险点信息,了
8、解本车间的风险点信息。 4.2.4 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培训,应做好过程记录,对培训效果要进行验证。 4.3 编写体系文件 4.3.1 资料收集 应收集必要的本企业现状信息、相关法律及其他相关信息,可包括: 与企业相关的安全、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 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 组织架构图; 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或备注); 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工艺操作规程; 相关方资料; 原材、辅材、过程、最终物料清单; 以往识别的危险源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 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方法文件、制度或指南; 应急预案文本; 安全
9、管理制度; 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等须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行业隐患排查表、专业检查表; 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DB37/T 33232018 3 安全评价报告; 职业危害评价与监测资料等。 4.3.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 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性质、生产规模及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和准则、具体管控要求 等;其中运行考核要求应明确各级运行考核内容和标准,确定考核频次和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 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
10、励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企业应编制 作业指导书,并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登记台账;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EC)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其它有关记录文件。 5 风险识别评价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全面、合理划分风险点,应涵盖全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参照甲烷 氯化物工艺流程图)。 DB37/T 33232018 4 甲醇汽化器 一级甲醇过 热器 二级甲醇过 热器 22%盐酸罐 氯化氢过热 器
11、氢氯化反应 器 激冷分离器 一级酸冷器 二级酸冷器 硫酸干燥塔 氯甲烷压缩 机 31%盐酸罐 920盐酸灌区 离子膜输送 液氯 液氯汽化器 氯气过热器 氯甲烷过热 器 氯化反应器 激冷塔 一级冷凝分 离器 二级冷凝分 离器 再循环塔 三级冷凝分 离器 粗氯化液储 槽 四氯化碳储 槽 二氯精馏塔粗氯仿储槽 三氯精馏塔 三氯碱洗、 共沸 三氯成品检 测槽 二氯碱洗、 共沸 二氯成品检 测槽 甲烷氯化物工艺流程示意图 940罐区三氯 成品储槽 940罐区二氯 成品球罐 煤化一来甲 醇 图1 甲烷氯化物工艺流程示意图 5.1.1.1 风险区域(单元)划分 对甲烷氯化物企业风险区域(单元)的划分,应遵循
12、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 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生产装置、储存罐区、装卸站台、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甲烷氯化物企业 可分为氢氯化单元、热氯化单元、精馏单元、盐酸吸收单元、液氯汽化单元、公共系统、成品罐区单元 等。 5.1.1.2 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划分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 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示例1:氢氯化单元:氢氯化单元开车、氢氯化单元停车、氯甲烷压缩机检维修、氢氯化单元DCS操作等。 示例2:热
13、氯化单元:热氯化单元开车、热氯化单元停车、再循环塔进料泵检维修等。 示例3:精馏单元:精馏单元开车、精馏单元停车、取样析等;液氯汽化单元:液氯汽化单元开车、液氯汽化单元 停车等。 DB37/T 33232018 5 5.1.1.3 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划分 对设备设施类风险点的划分,应在风险区域(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列出风险区域内的主要设备设 施、建构筑物。 示例1:氢氯化单元:氯甲烷压缩机、氢氯化反应器、甲醇储槽等。 示例2:热氯化单元:热氯化反应器、再循环塔进料泵、循环塔进料槽等。 示例3:精馏单元:精馏塔等。 示例4:液氯汽化单元:液氯汽化器等。 示例5:公用工程:冰机、配电室、机柜室等。
14、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生产、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力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 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 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管控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B.1),为 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企业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可将甲 烷氯化物企业分为氢氯化单元、热氯化单元、精馏单元、盐酸吸收单元、液氯汽化单元、公共系统、电 仪系统、成品罐区单元八个风险
15、区域进行风险点排查。 5.2 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 危险源辨识 5.2.1.1 危险源辨识应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开展。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 填写分级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判定风险等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5.2.1.2 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 的影响。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B.2)及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3)。 5.2.1.3 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对涉及重点
16、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两重点一 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进行分析; 企业也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5.2.2 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DB37/T 33232018 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17、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险有害 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险 有害因素和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 漏的原因等; 5.2.3.2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
18、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 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 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 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5.2.4 事故类别及后果 5.2.4.1 参照GB6441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 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2.4.2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 境破坏、环境污染
19、等。 5.3 风险控制措施 5.3.1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现有控制措施进行整理、识别,应按照DB37/T 2971-2017中5.3规定的风险 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结合企业特点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5.3.1.1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基于工艺自身的技术要求,例如温度操作上限、进料方式、原料取代等; 基于过程控制的设备设施,例如工艺参数的检测设施(温度计、压力表等)、报警和人员干预 设施(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联锁)、安全仪表系统、惰性气体保护系统、物理保护(释放系统)、 释放后的物理保护(围堰、防火堤等)等工程技术类控制措施; 基于设备自身检修维护的措施,例如:设备自检、
20、润滑要求、检验检测要求等; 基于对工艺过程以外的操作或作业的工程技术措施,包括:警示标志、动火作业的气体检测, 登高作业搭设脚手架,临时用电作业的一机一闸一保护、挂牌上锁的要求,抽堵盲板作业时对 设置盲板位置的分析等。 5.3.1.2 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文件中的管理要求,例如:维护保养的要求、巡检的要求、复查核 对的要求、记录的要求、监护的要求、清洁的要求等。 5.3.1.3 培训教育措施 DB37/T 33232018 7 主要包括员工的三级教育、每年的再培训教育,转岗培训,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培 训,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培训、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等。 5.3.1
21、.4 个体防护措施 主要包括员工个体劳动防护措施,配备并正确使用防毒面具、滤毒罐、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 帽、防化服等。 5.3.1.5 应急措施 主要指该危险源发生异常和事故状态下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内容参考该工序或场所的现场处置方 案,措施内容要具体而直接,主要是现场员工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5.3.2 控制措施实施 5.3.2.1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DB37/T 28822016第6.5.2.2要求组织评审。 5.3.2.2 应落实改进和新增的控制措施。 5.4 风险评价 5.4.1 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本标准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方法)
22、,针对 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将作业活动填入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见附录B.4), 将设备设施填入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B.5)。 5.4.2 风险评价准则 5.4.2.1 化工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化工生产特点,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诉求等。 5.4.2.2 化工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 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生产特点和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 性和风险度
23、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管控原则 按DB37/T 2971- 2017中5.5.1规定执行。 5.5.2 确定风险等级 按DB37/T 2971- 2017中5.5.2规定执行。 5.5.3 风险判定 5.5.3.1 重大风险判定 DB37/T 33232018 8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氯甲烷、液氯等储存罐区。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以
24、上的。 涉及重点监管的氯化工艺。 压缩机等涉及危险介质的机组; 甲烷氯化物装置建设项目试生产。 受限空间作业、一级以上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 5.5.3.2 较大风险的判定 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 氢氯化反应器、再循环塔进料槽等关键工序的主要压力容器; 甲醇、三氯甲烷等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储槽; 盐酸储槽、硫酸储槽等关键工序的常压罐; 配电室、机柜室等影响安全运行的关键公用工程; 氢氯化单元、精馏单元等关键工序开停车。 5.5.4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5.5.4.1 企业完成风险评价分级后,应按照表1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一般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323-2018 甲烷氯化物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323 2018 甲烷 氯化物 行业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