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1954.1-2013 徽州四雕术语.pdf
《DB34 T 1954.1-2013 徽州四雕术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1954.1-2013 徽州四雕术语.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7.195 Y 88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954.12013 徽州四雕 术语 2013 - 09 - 28发布 2013 - 10 - 2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954.1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黄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黄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黄山徽字号雕刻有限公司、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 限公司、黟县金星工艺有限公司、黄山市徽州区篁生雕刻艺术品有限公司、黄山市黟县莲花斎工艺品有 限公司、黄山市文化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震华、朱
2、伟、蒋雨金、曹永盛、王黟生、汪永辉、夏南生、王祖伟、吴云霞、 汪翔。 DB34/T 1954.12013 1 徽州四雕 术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徽州四雕基本术语的定义。 本标准适用徽州四雕的生产和销售。 2 一般术语 2.1 古徽州 是一个特定历史地理概念,指明清时期的徽州府区域及所辖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 俗称“一府六县”。与其相对应的现今行政区划范围是: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县, 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县。 2.2 雕刻 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材、竹材和砖坯等),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来创 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
3、生活,表达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的艺术。 2.3 徽派雕刻 古徽州传统雕刻技艺的总称,是明清以来徽州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商发展鼎盛时期的文 化产物。 注1:材料以古徽州地区盛产的石、木、竹和砖材料为主体。 注2:在技法运用上,巧妙运用阴刻、线雕、浮雕、圆雕、透雕等的同时,兼顾了新安画派等传统书画理念。 注3:在艺术形式上,把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等内容题材, 通过或直白写实、或取对象的谐音、联想和约定俗成的隐喻等写意的方法,将程朱理学“仁”、“礼”、“孝”、 “尊”的儒家思想观念融入雕刻作品之中,表达出人与自然无间的亲密交融以及田园牧
4、歌式的心情和思绪。 2.4 徽州四雕 具备徽派雕刻风格的砖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作品的统称。始作于唐、宋,盛于明、清。雕刻作品 多用深浮雕和圆雕,讲究镂空效果,集亭台楼阁、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于同一画面,错落有 致,层次清晰,玲珑剔透。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和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屏联、窗 DB34/T 1954.12013 2 格、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这些分别用木、砖、石和竹雕成的作品,由于独特的工艺及其所蕴含的特 殊意蕴,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徽州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2.5 徽州砖雕 徽州四雕中的一种,以徽州青砖为载体,经特定工序加工而成,具备徽派雕刻风格的砖雕制品,主 要
5、用于建筑墙面装饰。具有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多层镂空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 视,细腻繁复,层次分明的显著特点。 2.6 徽州木雕 徽州四雕中的一种,原材料以古徽州地区盛产的柏、樟、银杏、杉、松等木材为主,经特定工序加 工而成,具备徽派雕刻风格的木雕制品,主要用于构造建筑物、家居家俱装饰和文房用品。具有工艺精 湛、题材广泛、风格迥异、装饰与实用兼顾的显著特点。 2.7 徽州石雕 徽州四雕中的一种,原材料以黟县青、茶园石和砚石为主,经特定工序加工而成,具备徽派雕刻风 格的石雕制品,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构造装饰和文房用品。具有古朴大方、 故事内容简单、线条明快、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1954.1-2013 徽州四雕 术语 1954.1 2013 徽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