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814-2018 危险废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规程.pdf
《DB13 T 2814-2018 危险废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2814-2018 危险废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020.40 Z 05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2814 2018 危险废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eating hazardous waste by supercriticalwater oxidation process 2018 - 09 - 21 发布 2018 - 10 - 21 实施 河北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814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 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新奥 环保技术有限
2、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乐明、王青、 宋成才、李超伟、董涛、杜娟、高志远、郄雪光 。 DB13/T 2814 2018 1 危险废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危险废物 超临界水氧 化 处理的术语和定义、 总则、 处理工艺 、预处理 工序、氧化工 序、降压分离工序和固液分离工序 。 本标准适用于 危险废物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5 (所有部分)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
3、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0410 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常量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HJ/T 2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4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T 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HJ/T 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 64.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
4、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4.2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4.3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对 -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 HJ 77.2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 高分辨气相色谱 -高分辨质谱法 HJ 480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481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540 固定污染源废气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HJ 543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 HJ 548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HJ 549
5、 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HJ 629 固定污染源 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57 气体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 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 685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88 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 HJ 692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93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 828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DB13/T 2813-2018 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规程 DB13/T 2814 2018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
6、件 。 3.1 降压 分离 pressure releaseand separation 危险废物经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后,在压力降低的同时实现温度的降低,气体从产物中分离的过程 。 3.2 固液分离 solid-liquid separation 危险废物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产物中气体分离后,将剩余产物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 。 3.3 氧化 去除率 oxidation removal efficiency (ORE) 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后特征有机化合物减少的量占原料中该有机化合物质量的百分比, 按公式( 1) 计算方法如下: io i W -WO R E = 1 0 0 %W ( 1)
7、式中: ORE 氧化去除率 , %; Wi 单位时间内被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的原料中特征有机物质的总量 , 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kg/h) ; Wo 单位时间内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后液体产物中特征有机物质的总 量, 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 kg/h)。 3.4 热灼减率 loss on ignition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残渣经灼烧减少的质量占原残渣质量的百分比, 按公式( 2)计算 : 01 0 M -MP= 100%M ( 2) 式中: P 热灼减率 , %; M0 干燥后原始残渣在室温下的 质量, 单位为 克( g) ; M1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残渣在 600 25 灼热 3h后冷却至室温的 质量,
8、 单位为克( g)。 4 总则 4.1 安全要求 DB13/T 2814 2018 3 危险废物原料的贮存应符合 GB 18597的规定。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运行条件为高温高压,应设置反 应器、降压装置、输送装置和氧化剂供应系统等装置的超温、超压保护及物料供应系统的低限控制保 护。 4.2 噪声排放要求 超临界水氧化装置 运行时排放的噪声 应符合 GB 12348的规定。 在对噪声有要求和限制的区域,装 置排放的噪声应符合该区域所执行的相关标准的规定。 5 氧化处理工艺 按工艺流程分为 预处理 工序、氧化工序 、 降压 分离工序 和固液分离工序 。工艺流程如图 1。 氧 化 工 序预 处 理 工
9、序 危 险 废 物 氧 化 剂 降 压 分 离 工 序 气 体 产 物 固 体 产 物 固 液 分 离 工 序 液 体 产 物 危险废物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艺 流程图 6 预处理 工序 6.1 预处理 工序简述 根据 危险废物 原料性质,直接加压输送至超临界水氧化工序,或经过破碎粉磨、脱氯、配伍、过 滤和 pH值调节等预处理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 , 制备成符合进料条件的浆态物料,物料加 压后输送至超 临界水氧化工序。 6.2 设备及要求 预处理 工序设备 及 相关操作参数 应符合 DB13/T 2813-2018的规定 。 6.3 技术要求 进厂危险废物登记及性能检测 应符合 DB13/T 2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2814-2018 危险废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规程 2814 2018 危险废物 临界 氧化 处理 技术规程
